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理说现在段煨是非常忙碌的,毕竟要主持修筑潼关,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百年大计不得有丝毫的马虎。这活儿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由此可见董卓对段煨的信任。要说西凉军中还真找不出什么人能比段煨更加适合干这个,这也不能不说是个悲剧。

    董守业简单地询问了段煨一些修筑潼关的细节之后,然后便带着身边的一些重要将领跟随段煨参观正在修筑的潼关。

    简单地参观之后,便带着人马离开潼关了。

    说实话,现在的段煨是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没有功夫招待董守业,能抽出时间搞个欢迎仪式,有带领董守业参观潼关就已经是非常给面子了。当然这一点董守业也非常清楚,也不会计较,作为一个老板,看到员工如此卖力地干活儿,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古代盖房子、搞建筑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现在有无数种机械可以使用,节省大量的人力,而古代所有的一些都得靠人力,之前还在一个新闻上看到过,故宫里面金銮殿后面有个巨大丹陛时,当时修筑的时候用了一千多头牛,耗时好几个月才从燕山拉到北京,可以想象是多么地不容易。

    古代人的智慧也是让人感叹,凭借如此简陋的工具可以造出如同奇迹般的建筑,而反观今天一个房子建了没多久竟然自己倒了,真是时代的悲哀,也是全体大天朝子民的悲哀。

    董守业离开潼关之后,很快就要达到自己人马的驻地新丰了。

    这时候,父亲董卓的一个新命令突然送达。

    原本,董卓给董守业的命令就是大军返回长安之后,人马停驻在新丰休整,董守业自己带着一些重要将领进入长安面见董卓,领功讨赏。现在董卓却突然传出命令说要检阅董守业的部队。

    '小说网,!'
………………………………

第三章 回到长安

    接到命令之后,董守业是毫不犹豫地执行不过执行归执行,在方法上还是得有所考量的。

    董守业依旧是先将人马开到新丰驻地,然后就地休整一天,养好状态,以最完美的状态接受父亲董卓的检阅。

    现在的董守业心里根本就没什么皇帝的概念,作为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人,在电视上见过无数个皇帝,所以对于皇帝没有那种敬畏的概念。皇帝也远远没有那么神秘,那么威严,当今的小皇帝才十来岁,不过是一个小毛孩子而已。

    还有就是董守业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董守业清楚地记得自己见到董卓之后,董卓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当今天子是刘协,为我所立”,多么地不可一世,有这样的老子在,董守业又怎么会敬畏皇帝。

    在董守业看来父亲董卓检阅自己的部队是自己最为要紧的事儿,至于皇帝、文武百官来不来跟自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不过董守业安置好兵马之后,还是选择带着徐晃、张辽以及典韦带领一些护卫来到长安城,将军师贾诩以及剩下的将领留在大营安排诸事。

    董守业等人是在下午的时候到达长安城的。

    长安城东门外有人迎接董守业。

    董守业的大姐夫李儒已经等候近一个时辰了,身边带着二三十个军士,全副武装。

    董卓是不会来迎接董守业的,在那个时代,儿子出城迎接老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如果老子出城迎接儿子,那就要惹人非议了,多半会有人说作为儿子的一方是大不孝。

    孝,是汉朝最高的道德标准,一个人如果不孝顺那很难混得开。而一个成为孝子,对自己是非常有好处的,无论是做官还是做人都会相对顺利许多。

    董守业看到李儒,非常地高兴,有好几个月没有见面了,也有些怪想念的,可突然之间感觉有些腼腆,那感觉就像是一个刚刚答完题的考生将自己的试卷分享给自己的家长,成绩非常好。带着些许喜悦,也带着些许不安,试卷的结果不是满分,但绝对是优秀,想要得到家长的肯定,有感觉自己做的不是最完美。

    那是一种简单而又复杂的感觉!

    董守业这个学生是有家长的,那就是董卓和李儒。

    董守业渴望得到他们的肯定和赞美。

    董守业在军事上真正意义的老师是父亲董卓,在董守业第一次领军作战开始董卓便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经验都传授给自己的儿子,董卓征战沙场三十余年,放眼整个大汉也没有几个人能比他经验更加丰富了。

    也许有人会说皇甫嵩能力比董卓强,这一点我们很难否认,毕竟在现有的文史资料中,这个观点是毫无疑问地成立的。

    有一点我们需要知道,那就是董卓出身底层,所经历的险仗恶仗无数,生死之际长徘徊,其战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得来的。这一点是作为世家大族出身的皇甫嵩无法比拟的。

    董卓从小兵干起,皇甫嵩从将领干起。

    沙场经验是可以传授的,董守业好像学得也不错。老师选的好,也是成功的法门。

    相对于此,孙坚就比较悲剧了,学艺没学到什么精髓。

    东汉末年初,有基层作战经验的将领不少,有中层作战经验的也很多,可是有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就非常少了。屈指可数,皇甫嵩、卢植、朱儁、董卓、张温(二把刀,主要依靠董卓)张角(勉勉强强的野路子)几人而已。孙坚算的上是师承朱儁,可是没学到什么真本事,或者说朱儁也没什么真本事,而师承乃父董卓的董守业明显在学习方面胜过孙坚,这也是梁东大会战孙坚失利的原因之一。

    李儒作为力挺董守业出战的人,如果抛开二人的亲情关系来将,那应该是对董守业有举荐之恩,根据时代的潜规则,董守业也该自称是李儒的门生。

    李儒看待董守业的感情是复杂的,有大姐夫与小舅子的感情,也有长辈看待子侄的感情,也有臣子看待主公的感情。他为西凉军的未来担忧,也从董守业的身上看到一些希望。

    两个大老爷们儿在长安城外相互注视了一会,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可能是感觉有些奇怪了,终于回过神来。

    董守业朝着李儒行了一礼,开口说道:“大姐夫,我回来了!”说话时,有些激动,显得有些哆嗦。

    李儒笑了笑,说道:“平安回来就好,岳父还在相府等着你呢?”

    李儒对董守业一方面是给予厚望,另一方面也是略显愧疚的。在他看来,董守业原本可以不用到战场上拼命,即便是接棒西凉军,也不一定非得要上战场,在朝堂上依旧可以做的很好,为人主者,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这才是最为正常的做法。可是为了西凉军的未来,为了这一番事业能够延续,李儒必须让董守业上战场,出身西凉的他明白,只有在战场上存活下来的战士才能真正地掌握西凉军,真正的战事才能镇得住那一班西凉军的交兵悍将们。这件在朝廷上可以做的好的事,在战场上才能做的更好,将来才能更有效地掌控朝堂。

    在这乱世之中,最有话语权的是手中的刀剑,而不是朝堂上一时的得失。即便是白身一个,只要手中的刀剑够锋利,在朝堂上也能说话算数。

    这个道理李儒也是想了好久才想明白的,所以李儒想要董守业掌握住最为锋利的刀剑。

    天幸的是李儒赌对了,董守业与其父亲董卓一样,是一个天生的战士,是一个天生的统帅。这一点董卓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来证明,而其子董守业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证明了。

    董守业的胜利是自己的天赋过人,而不得不提的是其父亲的支持,父辈积蓄力量的沉淀作为铺就,换来了董守业的一朝爆发。

    董守业无疑是幸运的,董卓是天下闻名的杀人魔王,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好父亲,最起码在董守业看来目前的董卓是个好父亲;李儒是天下闻名的“毒士”,可是他一切都为董守业的利益着想。

    '小说网,!'
………………………………

第四章 父子

    董守业跟着李儒来到议事大厅,里面董卓正跟那儿等着自己的儿子

    董守业快步走到董卓跪坐的案几前面,扑通一声往地上一跪,口中道:“孩儿拜见父亲!”说完又磕了三个响头,磕完之后,伏在地面上。

    董卓从案几旁站起来,走到董守业的跟前,用双手扶起董守业,董守业也顺势站起身来。董卓静静地看了董守业一会,然后说道:“时间真快,没想到当初只知道和为父怄气的毛头小伙子,转眼之间就长大了,还成了可以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