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料车马刚行至城门前,就被十来人截住了去路。为首的一个壮年人朝着关押董卓的槛车大步流星地走来,在他的身后跟随着一个青年人以及一个少年人。
………………………………
第五章 廷尉狱
“重来三十年,落魄竟何成。”
命运就像是跟董卓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上一世冷卓上刑场前的最后一段光阴,就是在军事监狱里和囚车上度过的。而今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不可一世的董卓,可自打一开始睁眼醒来,就是戴着枷锁坐在槛车里,现如今又躺在了这廷尉署大狱中,身陷囹圄。
不过这廷尉署大牢虽然是秦汉时期规模最高的监狱,可是终究还是不能和后世的解放军军事监狱相比,比之军事监狱的守卫森严壁垒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及环境良好干净整洁,个中差距又何止是一星半点。
廷尉狱跟军事监狱唯一相通的地方就是牢房中的布置同样简单。由一堆茅草堆积成的简单床铺和一张吃饭用的长条岸几。
阴森黑暗的牢房中泛着幽幽地湿寒之气。
此刻董卓上半身靠在墙上,惬意地躺在茅草堆里,一种说不出的舒坦滋生而出,慢慢地蔓延至全身。
大概自从冷卓参军的那一刻起,他整个人就像是一张拉成满月的强弓,从未有一刻松懈过。
长年的神经紧绷让他迫切地需要一次彻底的身心休养。然而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一直以来面对残酷的环境,容不得他放松一丝半点的警惕心。现今他终于可以有时间放松一下了。
“先生,您这边请。”一个满是谄笑的声音并着微弱的亮光传了过来。紧跟着关押董卓牢房的监门被打开,一个儒生打扮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
来人身后跟着的狱卒进来把岸几上的油灯点亮便退了出去,随手将牢门闭上后连锁都没有上,一溜烟儿地就没影了。
可能是刚才的年轻人打赏的钱多,怕其牢头克扣他的一份,急着赶回去分赃了吧。
“小婿拜见岳父(‘岳父’是唐时期对妻子父亲的称谓,东汉魏晋时期称呼为‘外舅’或‘丈人’。文中为了方便就用了‘岳父’)大人。”来人正是董卓的女婿李儒,以后西凉军集团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董卓猛的一个鲤鱼打挺一跃而起,大马金刀地向前走了两步。扶起了欠身行礼的李儒,道:“贤婿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董卓再一次将李儒上下打量了一番,心中忍不住再次对罗贯中暗骂连连,其《三国演义》实在是坑人不浅。只见李儒打扮一身素衣、头戴纶巾,外貌丰神如玉、神采飞扬,加之学富五车、足智多谋,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自信的气息。又岂会是像罗贯中描写的那般贼头鼠目、阴险狡诈的样子呢。
李儒之前在董卓任河东太守时被董卓举荐担任河东郡丞。董卓调任东中郎将去镇压黄巾起义,留下了自己的弟弟河东郡尉董旻和女婿李儒打理河东郡的事务。
自从听说董卓被朝廷罢职押回洛阳,董旻便带着侄子董璜和李儒,收拾了一些金银细软,匆匆赶来洛阳打探消息。这些天几人一直在洛阳城门外等待着董卓回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洛阳城外等了数天的董旻等一众人,终于在昨日黄昏时于洛阳城门外截住了押送董卓的囚车。
看着抱住自己涕泗横流的弟弟和侄子以及女婿,董卓心中百感交集。前世的冷卓孑然一身,生活中除了部队一帮出生入死的兄弟,再无他人。亲情这种感情,对他来说太过于奢侈和陌生,冷卓甚至都不曾想望过。
在那一刻,董卓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他不能辜负亲人们对自己的期望,也不能像历史上一样将他们带向死亡的深渊。
“岳父大人,小婿打探了一下。您现如今的境况,按理来说不会有太大的麻烦。但是就怕天子那边出了岔子。”待到董卓重新坐好,李儒侍立在一旁主动回禀到。
“如此当为之奈何,文正(李儒的字有两种记载,按曹全碑记载为文优,然而古时优字解为伶或倡,即为戏子或倡妓之意。私下认为不可采信,所以采用野史中记载的文正)可有应对之策?”
董卓目不转睛地盯着李儒问道,眼中甚是热切。毕竟其作为日后西凉军的智囊,董卓很想提前考教一番李儒的本事的。
“此事亦非难事耳!只是还得借助于那十常侍之力方可,不知岳父大人意下如何?”李儒胸有成竹地答道。这等小事,自然难不倒能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他。
这回轮到董卓为难了。主意李儒是出了,但是最后用不用还得是董卓拍案决定。
主意是不错,挺简单也有效。要是以前的董卓,他并不会感觉到有何不妥,指定立马就决定这么做了。然而此董卓非彼董卓,曾经的冷卓可是在部队从一个列兵一步步靠着自己的能力升为上校参谋长的。
以前的董卓虽然也是从底层一步步开始的,然而这个时代并不是有功必赏的。因此董卓虽然立过不少功劳,但是没有后台的他只能另寻它法。董卓的之前的河东太守之位,自然是从十常侍手中买来的,至于买官的钱哪来?不用说是人都能猜到。
这也是董卓在霍国乱民一直被那些正直忠良之人和士族世家之人所诟病的重要原因。毕竟董卓从宦官手中买的官,那自然就是宦官派系的人了,而东汉时期士族和宦官是不两立的。
如今让后世穿越而来的堂堂特种部队军官去贿赂一群宦官,他真的有些干不来。
………………………………
第六章 翁婿狱中谈王莽
“我等先不要轻举妄动,此时宜当静观其变。倘若发生意外,到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就算再难以决断,主意还得拿,董卓踌躇一会儿,做出决断道。
“但凭岳父大人做主。”李儒躬身应道。
董卓的犹豫自然引起了李儒的注意,在他的印象当中,自己的岳父大人可是行事果断有时甚至是草率的猛烈性格。怎的这次会如此犹豫不决呢?
迟疑了一下,李儒开口问道:“只是小婿尚有一事不明,不知岳父大人可否赐教?”
董卓猜到李儒可能奇怪自己为何如此决定,于是道:“你我翁婿之间何须如此客套,文正但问无妨。”
“小婿只是奇怪此次岳父大人为何如此迟疑,而不第一时间找那十常侍摆平此事?若是我等未雨绸缪,先暗送金银于十常侍使其于天子陛下进言,岂非完全之策邪?”李儒得到董卓的准许,这才发问道。
董卓笑了笑,不答反问道:“依文正看来,如今的汉家江山还有多少气数?”
董卓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语,将李儒差点吓个半死。好在这牢房当初在建造的时候为了防止犯人逃跑而修建的特别厚实,不用担心隔墙有耳。否则董卓的纵是有九条命也不够他死的,还得牵连董氏全族。
李儒不愧是心思缜密玲珑剔透之辈,平复了受到惊吓的心情,他便洞察出了董卓这句话中的玄机。心中暗道,看来自己这位岳父大人其志不小啊。
趋步靠近董卓,李儒欠下身子,压低声音道:“汉氏自高祖帝刘邦斩蛇起义,灭楚而得天下,已历四百年。今太平道张角聚众起义,天下十三州得其八州云集而影从,虽不能成事,然已使天下乱象丛生。小婿常夜观天象,紫薇帝星暗淡无光,西方七杀星闪耀,恐天下大乱将至矣。”
董卓接过话茬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方今朝廷天子昏聩无能,宠信宫中阉宦,终日只得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又纵使十常侍卖官鬻爵,导致官场**混乱。贪官恶吏横行,苛捐杂税搜刮无度,百姓民不聊生,天下名怨沸腾。这才有张角一呼而八方响应之势。然百足大虫,其死尤僵。汉室国力虽然衰弱,却也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能够覆灭的。”
董卓顿了顿,接着道:“然此次刘焉请朝廷重启州牧之制,加之各地豪强趁势而起。来日必将如春秋战国般朝廷暗弱无助,天下诸侯割据一方,互相征伐角逐,直待天下再次一统,乾坤合一。”
“如此我等确实不可走那十常侍的门路,否则却是会寒了天下英豪与士族之心,不利岳父大人招贤纳士。”聪慧如李儒,董卓一提,他便洞察秋毫。先前他只是没有往那种大逆不道的地方想像思考而已,并不代表不明白。
“如此一来,如今的当务之急便是为岳父大人谋的一块可为根基之地。河东郡虽然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