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盐恕4巳ヂ逖羯礁呗吩叮⒏椴坏茫业然故蔷】炱舫贪伞!
徐荣见董卓同意启程了,也就不再过多拖延了。行礼回道:“还请将军稍待,末将这就前去安排。”说完直起身子,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了。
重新戴上枷锁,坐在囚车里面跟随着部队行进。冷卓再一次陷入了思索中。
不同于之前的迷茫,现在冷卓已经拨云见月,他现在仅仅只是在思索接下来的发展计划。
毕竟在这乱世之中,没有实力,连最起码的生命都没有保障,作为曾经的一名特种部队军官,战争的洗礼冷卓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
根据史书的记载,董卓也就是自己是六月接任卢植,八月被罢职。而且看昨晚的满月,那么现在应该是八月十五或是八月十六(可惜中秋节是唐朝才有的)。
黄巾起义大概还有三个多月就会被朱儁和皇甫嵩两人镇压,跟自己没关系了。冷卓心中暗自绯腹,要是穿越地更早一点,让自己这个解放军镇压农民起义,自己是真的下不了手,说不得又得跟现在一样被罢职押回洛阳。
现在需要面对的是在洛阳等待的自己审讯,黄巾起义很快就能镇压,所以自己最多是一个对战不利的罪名,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接下来就是边章韩遂这伙人造反了,自己将会被重新启用为中郎将去平叛。自己要做的就是抓住机会,想办法彻底将凉州控制在自己手中。
凉州虽然是贫瘠之地,不若冀州、荆州、益州等产粮大州般沃野千里,但胜在凉州民风淳朴,尚武之风盛行,再加上众多羌族部落,兵源及其质量都不成问题。
凉州又有横行天下的凉州大马,西凉铁骑闻名于世。在这个时代,骑兵代表的就是杀伤力。有了凉州,就代表有了数十万西凉铁骑。
占据凉州之后,再图关中之地,雍州握有八百里秦川,水土肥沃,当可解决粮草问题。又据有肴山函谷关之险地,进可攻退可守。
再进一步,便是兵发洛阳。占据司隶地区,掌控虎牢关。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大义而讨不臣。招贤纳士,徐图中原,早日一统天下,结束这悲哀的乱世。
虽然身为军人,使命就是打仗。但是接受过现代教育且经历过太多战争的冷卓,对战争的残酷性再清楚不过。
战争,虽然能造就很多的英雄和奇迹,但是,这之中的血和泪却需要平凡的百姓和普通的士卒来承担。无辜的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只有血泪伤痛,这是不公平的。
想想自黄巾起义之后到唐朝的数百年间,基本上战争就没有停止过。从汉末军阀混战,三国鼎立,到五胡乱华,再到南北朝对峙,可怜的华夏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若不是武悼天王冉闵,或许汉族真的会在五胡乱华的时候灭族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部队的一员,不论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都应该为中国人民服务而奋斗终身。既然自己穿越到了这个悲剧开始的时代,且成为了有机会控制这一切的董卓,那么自己就有责任和义务去阻止悲剧的诞生。
如果需要,我将为国捐躯,如果必要,最后一颗子弹就给我。冷卓心中默念着当初进入特种部队是的誓词,暗自起誓。
从此之后,冷卓已死,某家就是董卓,承担着促使华夏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繁荣昌盛的使命的董卓。
………………………………
第四章 千年帝都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暮途远,一支瘦弱疲倦的部队在古老的官道上前行。望着前方夕阳下闪现出来的高大阴影,全军百余人身上的疲惫感瞬间不翼而飞,消失地一干二净。终于到了,经过十来天的跋涉,他们的目的地就在眼前了。
冷卓,嗷不!现在应该是叫董卓了。董卓坐在槛车上,仔细地看着眼前高大的城墙。一种天荒地老苍凉的感觉置于其身,就像是一个垂暮的英雄只存余威,或是一只重伤垂死的猛虎苟延残喘,毫无千年古都雄浑壮阔的霸道之气。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
洛阳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等先后有十三个正统王朝相继在洛阳建都,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的城市。
洛阳能代表中国被称为世界四大圣城之一,可谓是名至实归的。“河出图、洛出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誉。
眼前的城池依旧高大壮阔,数丈之高的城墙,宽阔厚重的巨石砌成高大巍峨的城楼,朱红色的城门坚不可摧。比冷卓在后世见过的嘉峪关的城楼和紫禁城的宫墙要胜之百倍,可惜冷卓看到的只有一种破败苍凉,毫无生机可言。
“董将军,您怎么了?”徐荣看见董卓对着洛阳城发呆,以为他对自己的前路坎坷而担忧。策马来到槛车旁边,安慰董卓道:“将军自为朝廷效力以来,身经百战,立功无数。而今又非丧师失地、大败而归,朝廷定有公论,定不会使将军蒙冤的。”
“徐将军不必如此安慰某家,我堂堂董卓也不是什么输不起的妇人,疆场都任我驰骋二十年,又何惧一死耳!刚才某家只是见洛阳城门不见昔日川流不息的出入人群和遍走天下的商贾车队,感叹我大汉四百年江山,不复昔日之辉煌矣!”董卓听见徐荣的话,侧身看着他。待徐荣说完,面上满怀忧伤,语气真诚地回道。
徐荣听着董卓的感人肺腑之言,见董卓一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神色,敬意油然而生,道:“将军为国为民,真大丈夫也!”
徐荣的敬意董卓自然看在眼里,心中有点窃喜。这一路上半个月的时间里,董卓一直在暗中观察徐荣。徐荣体恤士卒,行为端正有礼,并且武艺精湛(史书上记载徐荣曾和夏侯惇交战数十合而不分胜负),打仗指挥有度,遇事沉着冷静。从冀州到洛阳的路上,数次遇到黄巾军的袭扰,都被其击退。
就算是在名将如云的汉末三国时期,如此良将,也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董卓自然也想将其收到麾下。更何况,历史上徐荣本来就是董卓的部将,他又怎么能让到手的良将飞了呢。
“公盛(徐荣的字,史书上没有查到,自己杜撰的)何出此言,某家一介武夫,实在愧不敢当。怎比公盛饱读诗书,武艺超群,实乃少年英雄也!”一心想将徐荣收到麾下的董卓自然不会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更何况徐荣本来就很优秀,董卓对徐荣的欣赏自然溢于言表。
“将军缪赞了,末将惭愧。”对于董卓的夸奖,徐荣虽然感激,然而其生来宠辱不惊的性格使得无法将之表现在年轻的脸庞上。
阅兵无数的董卓自然看得出来徐荣的想法,他趁热打铁道,“公盛何必妄自菲薄,汝雄姿英发,乃人杰也!老夫若能有子如公盛,死而无憾矣。他日某家若能东山再起,到时还望公盛能够助我。我等一起匡扶天下,再创盛世。”
徐荣听出董卓的招揽之意,大喜。暗道自己从军以来,多闻董卓善待士卒,日后若能在董卓麾下效力,或许封候拜将也未可知。当即抱拳行礼道:“承蒙董公错爱,荣敢不誓死效命焉!”
董卓仰天大笑道:“我若得公盛,当若项王得季布,高祖得韩信。可惜吾今为罪囚,不然如此大快人心之事,当浮一大白也。”
“天色不早了,我等还是快些进城吧。到了廷尉署,公盛你早点交了差,带兄弟们出去放松一下。”
董卓对于如今的洛阳城没一会儿就失去兴致,变得意兴阑珊了。抬头望向西边的天际,金乌渐落,于是便想早些进城歇着了。毕竟半月囚徒的生活,他董卓就是铁打的也受不了啊。
于是乎,一行百余人在徐荣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朝着洛阳城进发。
不料车马刚行至城门前,就被十来人截住了去路。为首的一个壮年人朝着关押董卓的槛车大步流星地走来,在他的身后跟随着一个青年人以及一个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