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气由我造-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爷爷您给大家解释一下!”

    黄老汉一点也不怯场,张口就来:“我记得电视中的包青天也叫包龙图,白天审理阳间的案件,夜晚审理阴间的不平,不管什么冤案到了包青天手里都会真相大白,所以公司取名大龙图一定是好彩头!”

    对于老伙伴的说法,张屠夫表示深刻赞同:“大龙图一定会得到包青天的保佑,杜绝歪门邪道,镇压牛鬼蛇神!”

    “哈哈……说得好!”

    笑声中,筹建公司的事情算是定了下来。

    然后就是分道扬镳,各忙各的事情。

    徐青青和高菁告辞而去,前者飞回燕京化验松茸,后者赶回县城落实乌石原。

    她们拒绝黄真相送,说是读书更重要,开着那辆女式小轿车转眼间就消失了。

    张文国也开动自己的小车去衙门注册大龙图。

    下午两点钟。

    黄真扛起锄头,拿起砍柴刀,向乌石原的山头走去,打算先去踩点,确定老松树的具体方位。

    乌石原三面环山,黄真首先踩点的是东山。

    与北山和西山相比,东山的山势不那么陡峭,山路相对比较平缓。

    饶是如此,也是崎岖蜿蜒,绕来绕去,难以行走。

    本来就是狭窄的山路由于行人少至和多年抛荒的原因已经被杂草遮得严严实实。

    所幸黄真小时候当过放牛娃,对山路的具体走向记忆犹新,不至于半途迷路。

    一路走来,披荆斩棘,时不时挥舞砍柴刀,劈断树木横穿而过的枝杈时不时高举锄头,刨开雨水冲刷下来的土堆,硬生生地辟开老山路,初步恢复通行。

    行行复行行,终于来到半山腰,海拔高度700多米。

    拐过山路的大拐角,前方的山坡绿树成荫,一棵棵松树插云入宵,如同巨人一样,矗立在眼前。

    黄真顿时就笑了。

    当即脱离山路的指引,踩进路边的草丛,锄掉挡路的嵩草,砍断茂密的灌木,目标直指最粗壮的一棵松树。

    那是一棵高度超过六层楼的巨松,株径之大起码需要三个四人才能合抱。

    亦步亦趋,跨越百米。

    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黄真苦苦寻觅,见猎心喜,状若疯癫,向老松问好:“哈哈……岁寒三友,我来看望你啦!”

    咔嚓!

    举起砍柴刀,劈掉树干表层的老皮,露出里面的嫩皮,松脂浮现,汇聚成堆,如同汗珠。

    啪!

    黄真一掌拍在嫩皮处,感应年轮的细节,确定具体的树龄。

    一圈圈,一轮轮,仿佛在述说寂寞的岁月。

    哪怕日晒雨淋,也是精神抖擞,挺拔耸立。

    哪怕天寒地冻,也是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哪怕万物萧条,也是卓而不群,常青不老。

    任凭朔风鼓荡,任凭地牛翻滚,我自岿然不动,与朝霞作伴,与顽石聊天,与天地同寿。

    黄真抚着树干,思维探入年轮,见证老松树的风风雨雨,仿佛感同身受,不禁诗兴大发。

    “茫茫深山问青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时人不识凌云木,而今渐觉出蓬蒿!”

    事实上,松树全身都是宝,特别是松针的药用价值,堪比人参,高的离谱。

    只是由于松树太常见,不具备“物以稀为贵”的属性,不被贵人所喜,以至于鲜为人知。

    如果不是黄真之前针对性地查阅松树的大量资料,恐怕对松针的妙用也是一无所知。

    如今当然不会等闲视之,肯定要把老松树培养成“凌云木”,所以才有“渐觉出蓬蒿”的吟唱。

    前提是拿下东山的承包权。

    黄真摁下心思,离开老松树,走到悬崖边,站在碎石堆的最高处,放眼远眺,领略壮丽景色。

    正好是艳阳天,视野一片空阔,视线远及整座县城,汉王大酒店依稀可辨,学校大操场隐约可见,那一棵老槐树的绿色好像变得更加青翠,那一只跑动的小蚂蚁很可能就是小铁好兄弟……

    黄真收回目光,鸟瞰乌石原,聚焦水稻田,顿时火冒三丈!

    在那里,一位陌生人正在……拔水稻!

    拔苗助长?

    不!

    是偷盗!

    只见陌生人穿着白衬衫,卷起袖管,走进水田,弯着腰杆,拔起一株长势最喜人的水稻!

    又挖起一团泥土,包住稻株的根须,快步走回田埂,把它放在一辆自行车的后架上。

    后架还有更多的稻株,少说也有十几株,每一株都是最好的稻株!

    黄真瞳孔一缩,运足目力,发现稻株压着一块……画板!

    日!

    哪来的陌生画家?

    难道是写生的时候,发现了水稻异常,从而顺手盗取?

    这还了得?

    必须马上阻止偷窃行径!

    黄真掏出手机,拨打爷爷的号码,还没接通就摁掉了电话。

    他担心爷爷打不过陌生的画家,万一拉拉扯扯有个三长两短,便是万死也不足以辞其咎!

    除了黄老汉,只有张文国。

    问题是,张文国已经跑去县城办事,不在乡下老家,徒叹奈何。

    难道还能指望体弱多病的张屠夫?

    一时间,黄真居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心中后悔莫及。

    自己一时疏忽,居然失策了!

    早就应该把乌石原的南路堵死,起码也应该雇几个邻居守住路口不放行!

    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与其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看我不把你抓住,看我不把你打死……

    黄真跳下石头,丢下锄头,弯腰捡起砍柴刀,火速跑下山。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所幸黄真腿脚强健,重心很稳,虽然前冲的力量很大,却没有失足的危险,甚至连乏力发抖也没有。

    不消片刻,便已来到山脚处,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路狂奔,冲向乌石原。

    遗憾的是,画家已然不见。

    黄真并不泄气,顺着自行车在泥路上留下的印痕,继续追赶,很快就来到国道的路口处,却还是没找到画家的身影。

    蹲身!

    起跳!

    稳稳地站在国道的栏杆上,身体一点也没有摇晃!

    修炼的成果初露端倪!

    举手!

    抚额!

    远眺!

    一件白衬衫,一条黑长裤,一辆山地车,一捆稻株,一块画板,远远地出现在国道的尽头!

    逮住你了!

    看你往哪里跑!

    吧嗒一声,黄真跳下栏杆,撒腿就追。

    一直追到县城,一直追进紫柏路,一直追到……惠唐医院。

    准确地说,不是医院,而是诊所。

    这是一家民办诊所,生意十分火爆,名声十分响亮。

    关于惠唐诊所的种种传闻,便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气功书”的黄真,也是耳熟能详,如数家珍。

    一,妙手回春,医术高明,救人无数。

    二,护士漂亮,服务热情,周到如嫂。

    三,收费便宜,薄利经营,注重名声。

    黄真以前感冒的时候,也曾去过惠唐医院就诊,比起黄建武所在的县医院,价格便宜69倍!

    这样的一家诊所放在落后的驻坝县,老百姓感激不尽,众口称道,简直就是万家生佛!

    如果非要说缺点的话,那就是病房的住院床位太少,根本不够使用每天的营业时间也只有8个小时,绝对不延时,偶尔还会提前打烊,许多病人感到十分遗憾。

    这时候黄真站在诊所的不远处,密切观察画家的动静和去向。

    只见画家支好山地车,卸下后架的物品,把画板丢在地上,把稻株抱在怀里,消失在诊所的大门里。

    观其模样,仿佛水稻才是宝贝,而画板则是垃圾。

    黄真定睛一看,发现画笔古色古香,画纸厚厚一叠,画板的用材十分名贵,却又弃之如敝履。

    说明画家不是来看病,反而有点回家的意思。

    这就奇怪了。

    诊所为什么还有画家驻扎在里面?

    黄真心中一动,装作生病的模样,捂着肚子,弯着身体,向诊所门口走去。

    他靠近山地车,走路走得很痛苦,唔的一声,蹲了下来,又好像重心不稳,右手按在画板上,翻开画纸偷看内容。

    随着一页又一页的翻阅,心中已是惊涛骇浪!

    那不是写生图,也不是风景图,而是测绘图!

    全部是地形地利的测绘图,就连等高线也标注得一清二楚。

    大路小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