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工程师-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一万三千人,其中可以用一用的人,又有几多呢?”王欢把话头一转,皱眉问道。

    “这个,老夫手里的人很杂,本族壮丁五百,皆是李家族人,刀枪娴熟,蒲州城里反正的一千多兵丁和王成龙麾下三千兵,都是可以用的。”李虞夔想了想,答道:“其他的,都是新附的百姓,老夫将蒲州和潼关府库中的兵器发放下去,编制成军,权充人数,呐喊助威、壮壮声势,还是可行的。”

    他也知道,那些刚刚剪去辫子的老百姓,跟着自己闹事要么是因为穷得吃不上饭,要么是被清廷欺压怒不可遏,都没拿过刀子跟人拼过命,虽然人数可观,却连兵都算不上,跟自己那五百族丁比起来都差的太远,遑论军队了。

    王欢听罢,沉吟道:“如此说来,你手上可用兵丁有四千多人,壮丁男子有近万?”

    李虞夔忙道:“正是如此!”

    王欢看着地图,敲敲桌子:“潼关周长近二十里,城门六处,水关两个,城外连城、屯堡三十余个,光靠马作衡的两千人,根本不够用,李大人,你的兵都留在蒲州,不要你的,但你的壮丁,要留下五千在潼关,帮助守城。”

    李虞夔心头抽了抽,但还是答应下来:“全凭侯爷吩咐。”

    王欢瞟了瞟他,安抚道:“你并不需太过担心,本候过河之后,就在你的前方,只要你能守住黄河渡口,防止河南过来的鞑子攻占蒲州,就可高枕无忧,至于潼关,完全可以交给马将军。”

    他把手指在地图上蒲州那一处点了点:“蒲州雄城,周长八里,墙高三丈有余,条石为基青砖裹土,坚固无比,你近万人守卫,只要不主动出城野战,应该无忧,城上有炮,如果鞑子从远处过河,企图绕蒲州而趋黄河上游过河,你只需远远炮击之,即可阻其去路。”

    李虞夔和儿子女婿,认真听着,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马作衡却把头抬起,沉声道:“侯爷,这些民壮搬运器械、扔石头砸滚木还凑合,让他们作战兵当主力,就勉为其难了。”

    王欢把手指在潼关周边一划,肃容道:“当然不是,民壮配给你,是用来辅助的,守城作战,没有铺兵可不行,五千人来助你,勉强足够,至于战兵,你那两千人是不够的,我会从西安调人过来,帮你守城。”

    他的指头接连划过潼关城外几道沟堑,接着说道:“你要指挥这些民壮,趁着近日无事,修缮城外的诸多屯堡,完善防御设施,规划重点设防区域。对禁沟一线,经十二连城至上关一线,要派人守卫,防止鞑子攻东关不克,迂回南面绕道。”

    马作衡循着王欢的手指,脑子里飞快的计算着,瞬息间就有了计较,抬头道:“侯爷,这般布防,我估计起码要五千步卒,两千骑兵,方可够用,如果鞑子人数上五万,我们军力还要加强,方可保得周全。”

    王欢摇摇头,道:“河南鞑子没那么多兵的,有三万人就很难得了,我没法再给你调五千人来,陕西境内还没有肃清,王永强和孟知雨手头也有些吃紧,最多再给你三千人,不能再多了。”

    他拍拍马作衡的肩膀,激励道:“你当初在剑阁,孤军守城,豪格十万人不能动弹,今日在潼关,望你同样发挥所长,力保我军粮道不失,你记住,你死了,潼关都不能丢!否则夔州军数万兄弟,将万劫不复!”

    马作衡挺胸昂首,决绝而坚定的目视王欢,沉稳的脸上坚毅得像一块岩石,朗声道:“请侯爷放心,马作衡绝不后退一步!”

    一边的李弘和王成龙却咂舌不已,小声彼此道:“听见了吗?豪格都不能奈何这个姓马的,豪格可是横扫大明的鞑子亲王啊,崇祯年间在山西,这个豪格跟随皇太极入边墙、毁城掳民,厉害非常,无人能敌,居然连他也斗不过平凉候下面的一千总,真不可思议!”

    “当年连代州城墙都被豪格给拆了,说起此人,山西百姓无人不仓皇四顾,唯恐这魔王又来。只闻豪格在四川遇败,却不知竟败于这貌不惊人手里,平凉候手下能人多啊。”

    李虞夔不满的回过头,狠狠的瞪了两人一眼,轻声斥责道:“噤声!侯爷在此,岂可妄言!夔州军名满天下,哪里是你们俩能及得上的,趁这段时日朝夕相处,都把眼珠子瞪大了,看看别人是怎么练兵的,多少学上一点,日后也好在大明朝堂上混个前程出来!”

    儿子和女婿唯唯诺诺,连连点头,巴巴的望向马作衡,仿佛看到了上进的大腿。

    (本章完)
………………………………

第383章 一团乱麻

    在潼关城内与马作衡交代一番之后,王欢又带着夔州军所有千总以上军官,在李虞夔和他的女婿王成龙的向导下,出城巡视勘察。

    明时的潼关,与历史上的潼关有所不同,东汉时废秦函谷关改建潼关,至唐代,先后两次迁徙,逐黄河而筑。到了明朝洪武九年,在唐潼关的基础上,关城向南扩张,将麒麟山、凤凰山、笔架山、印台山、象山等囊括其中,城与山融为一体,取群山之危,建潼关之险。

    王欢纵马驰骋,取东关而出,来到关外广袤的一片平原上,眼前一片开阔,正值初春,草绿花开,刚刚化冻的土地上,星星点点的农人正在其中劳作,风和日丽,恰是春耕的好时节。

    王成龙讨好的凑上前去,借着自己是地主镇将,介绍道:“侯爷请看,东关门又叫作金陡关,门外至双桥河之间,有数十里宽的平原,黄河历年泛滥,都会漫上来,故而这片土地极为肥沃,我关内军民,从来都把这里当做屯田,每年所得,足以自给。”

    王欢虎目一扫,挥鞭前指,问道:“这里劳作的,都是军户?”

    王成龙答道:“正是,潼关在大明时为潼关卫,有千户五个,多年繁衍下来的军户亲属共计三万多人,鞑子来了,清理了一次,将戍卒亲属都迁往了黄河对岸的蒲州城,如今这里的人,都是丁户。”

    王欢闻言一怔,愣了愣才掉过头来,不可思议的瞪眼问道:“你是说,现在这我们眼前劳作的人,都是军人?”

    王成龙似乎没有料到王欢有这么大反应,心虚的朝自己的岳丈看了一眼,却见李虞夔同样一副不明所以的模样,只得硬着头皮答道:“是,现在正值春耕,如果不抢着把地犁好,会影响播种,到时候粮食歉收,可就麻烦了。”

    王欢明显胸口起伏了好几下,脸皮涨的发青,大口深呼吸了好几下,才平复下来。

    李廷玉与他共事时间最长,深知王欢在想什么,于是催马上前,到他身边低声道:“大人,大明卫所,皆是如此,军户名为军人,实为佃户,用锄头的本事比用刀的本事强得多,千户百户都是地主,有些还做点小买卖贴补家用,这不是他们想这样,实是朝廷所逼啊。”

    他见王欢侧目看他,于是叹口气,又道:“自大明总兵以下,尽皆贪腐,军屯田地早就沦为卫所镇将私产。这些军户种地,所得要上缴百户,百户缴千户,千户上缴分守副将参将,副将又要上缴总兵,层层盘剥,军户们辛苦一年,落到手里的却还不够一家人吃饱,他们为了活命,当然只顾种地了,盼望着收成好一点,谁还顾着去练兵?镇将们同样为了腰包鼓一点,过得好一些,也不会去监督,所以大明内地军兵羸弱,卫所乱象乃其根本。”

    王欢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脸上的颜色才慢慢恢复常色,他轻轻摇摇头,睁眼看向平原上那躬身锄地的一个个人影,叹道:“这些我都知道,但我想不明白的是,鞑子就在百里之外,势如水火,他们竟然还优哉游哉,真的不怕脑袋搬家吗?”

    这句话说得有些大声,在场的人都听到了,李虞夔等人脸上顿时红了一红,有些羞愧,王成龙讪讪的解释道:“这个,侯爷,末将想着鞑子还没过来,让军户们抢着时间,没有大碍,而且,而且,大人的虎狼之师不是已经来了吗,所以……”

    王欢哭笑不得,脸色青红交加,不知道该骂还是该笑,最后一口气憋在心里,生生闷了下去,黑着脸向李虞夔道:“李大人,这些人,必须马上收回去,加强练兵,否则你的蒲州能否保住,很难说。”

    李虞夔脸上很难看,向王成龙狠狠瞪了一眼,赶紧应道:“侯爷说的是,老夫马上就让他们去办。”

    王欢心里,对李虞夔的指望又低了几分,心里盘算着是不是在蒲州也留些人马,眼睛随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