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工程师-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上,火星四溅,难免会溅到脸上,烧伤皮肤形成小坑,所以看一个鸟统手合不合格,只要看看他的脸就明白了,坑多的一定是老手,反之就是混日子的庸手。

    祖边的脸上同样也有许多坑点,但像李承恩这般满脸都是的还是很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承恩的确是火器行家。

    李承恩已经坐不住了,屁股上仿佛坐着一根针一样扭来扭去不得安宁,王欢看他难受,干脆不等会议结束,就派了一队兵,带着自己的手书将令领着李承恩直接到石柱万寿城去找许铁柱,同时还严令孟知雨,要在十天内在川东三府中凑齐五百名铁匠,迁入万寿城去,以作李承恩成立兵仗局的匠人。

    李承恩兴冲冲的走了,带着揣在怀中的灭虏弹。

    接下来王欢继续议事,主要议题就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此时距离议和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张献忠在成都周边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那些小地主大财主组织的地方民团类武装在优势农民军的攻击下,坚持的时间不会很长,陆续被逐一剿灭,挂在成都四门城墙上的人头,一串串的鲜血淋淋,密密麻麻如挂满了枝头的葡萄,视之者莫不胆寒。

    恐怖的杀戮之下,川中和川西的乱局很快就会归于平静,大西政权费不了多少工夫就能东顾重庆府,曾英已灭,新崛起的夔州总兵怎么看怎么像个软柿子,以张献忠的为人,一定会第一时间杀过来。

    不过王欢记得一件事,在今年十一月中旬,也就是本月十几号,张献忠会做出一件人神共愤的大事,此事事毕,他才会大军东去,来寻自己的麻烦。

    这件事就是借开科取士,大开杀戒,屠尽四川读书人,他的开恩科不同于历朝历代,是强迫别人来的,地方上的读书人如果不来,就有兵丁上门来抄家灭族,即使是逃也没法逃,张献忠认为四川之所以久久不能平定,不是因为大西军不仁,而是四川读书人深受圣贤书的影响,蛊惑百姓造反,祸根在读书人身上,故而等到全四川的读书人到了成都,住进大悲寺,然后把门一关,几千人直接被杀个精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血溅大悲寺”。

    只要这件事情一旦发生,张献忠出兵之日就不远了,更为严重的是,按照历史发展,最迟明年三月,春暖之时,大清豪格部就会从陕西经汉中南下,李自成的部下贺珍献汉中投降,张献忠杀妻北上抗清,最后死在凤凰山。

    也就是说,必须抢在满清南下之前,占领入川的门户汉中,扼守金牛道,以奇险的蜀中诸关口挡住豪格进军的路,否则以王欢目前的力量,一旦放清军长驱直入直抵重庆府,压力太大了。

    留给王欢的时间,不到半年,是否应该抢时间立刻整军攻成都,王欢举棋不定。

    目前川东未稳,千头万绪的事情够让人头大了,各处山头的土匪还未剿清,错综复杂的世家大族还在观望,类似奉节谭家那样豪族的力量不容小视,一个不留神就会后院起火,毕竟川东三府不比石柱土司,地方和人口都要大多了。

    王欢筹措良久,最后拍板,从石柱调出许铁柱和张成,将万寿城全盘交给秦良玉管理,所有的各处矿山和作坊,统统交给她,腾出力量集中于川东三府。

    对义母秦良玉,王欢无条件的放心。

    而孟知雨和许铁柱、张成三人,每人负责一个府,署知府事,就地招兵组建团练,筑城自保,剿匪灭贼,其中孟知雨署重庆府,许铁柱署夔州府,张成署叙州府,将孟知雨放在形势最为严峻的重庆府,乃是看重他的能力,而许铁柱在相对安全稳定的夔州府,则是锻炼他的能力。

    而王欢自己,则留在紧靠顺庆府的合州,一边练兵整军,一边等候时机。

    既然张献忠要杀读书人,就让他杀去吧,得罪了全川士子,天怒人怨,自己才好趁虚而入,作出一副替天行道的义师模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收拢民心。正好趁这段时间,好好整顿训练新招的士兵。

    王欢现在共有九千正规兵,三千石柱老兵,三千夔州招募的战兵,三千在重庆筛选的曾英降卒,战力各有层次不同,忠诚度也有高有低,必须整顿一番,选取军官。

    原先的几个千总,已经不够用了,王欢听取了马新田和祖边的意见后,从石柱老兵百人队长中选出了三个新的带兵千总,分别叫做马作衡、张建春和刘力。

    马新田着重推荐了张建春,赞不绝口道:“此人乃当年四川副总兵张令的儿子,张令号称神弩将,当年神力惊人、箭法如神,可惜死在了张献忠手中,他的儿子逃到石柱,归附了秦大人,跟张总兵当年一般威猛,臂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大人可以刻意留意。”

    王欢于是面见三人,果然都是武勇出众、沉稳有余的宿将,特别是张建春,二十多岁,相貌堂堂,虎背熊腰,一看就是武将世家出身,用的弩弓比摧山弩大了好几个尺寸,弓弦力道有三石,还是他父亲的遗物。

    于是王欢将夔州兵组成的三个千人队交给三人分任千总,而重庆府收的三千降卒,则带回石柱,交由秦良玉打磨一番再重新归队。

    王欢把手中的六千人,全部摆在了合州,放出陈相的探子队,扮作各色人等混入成都,未雨绸缪的为不久后的军事动作打前站。

    正当各项事务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之时,从夔州府来了一个信使,带来了许铁柱的一封信。

    王欢展信一观,眉头就皱了起来。

    许铁柱在信上说,大明兵部尚书,云贵川三省军务总督王应熊到了夔州府治奉节,要见王欢。

    “王应熊?他不是躲在遵义吗?他来干什么?”

    (本章完)
………………………………

第190章 应付

    两天后,王欢走在了奉节府衙的台阶上,他快马驰回,不是因为惧怕王应熊这个三省兵马总督,而是另有打算。

    王应熊,万历年间的进士,曾任崇祯朝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与内阁首铺温体仁一党,后来在党争中败下阵来,几经起伏,在南明弘光朝被委以重任,拜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总督云贵川三省兵马,专职进剿张献忠。

    不过官位虽高,却是虚职,此时四川大部被张献忠大西政权占据,云南被造反的土司沙定洲引为私土、连黔国公沐天波都逃到了广西,更不用说王应熊了。于是堂堂朝廷一品大员的王应熊,无兵无饷,只得躲在山高涧深的贵州遵义,巴结招揽各地军阀土匪,来作为自己的军队兵马,境况糟糕。

    曾英由湖广入川,收复了川东州府,让王应熊非常赞赏,立刻派人收买拉拢,而曾英又急于在朝中寻找靠山,二人一拍即合,互为后援,结成了朋党。不过未料到王欢突然崛起,三下五除二的就干掉了曾英,连王应熊都没有反应过来,夔州兵就占了川东三府,其军势之猛在大明军队中非常罕见,抛开明军内部自相残杀的问题不论,夔州兵的战力让王应熊刮目相看。

    王欢在脑子里回忆着关于王应熊其人的记忆,走入了府衙大门。

    许铁柱已经到奉节上任,带去了一批石柱宣慰使司的文吏和秦良玉提供的战兵,正大张旗鼓的按照王欢的民政军制,开荒地复耕田,招揽流民恢复工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就连本来破败的府衙,也被修缮一新,虽然不大却有了一点官府的样子。

    许铁柱候在大门前,接着王欢,随他一起向内走去,一边走一边向王欢报告道:“信使是前几天就来的,我一看觉得不对,立马就派人送去给你,王应熊则是昨天才到,架子很大,理都不理我,只是说要等你来,现在我安排他住在后衙别院中,每天好酒好菜伺候着。”

    王欢点点头,脚不停步的赞许道:“不错,这么安排就行了,他说什么了吗?”

    许铁柱摇摇头:“什么都没说,只是派了些随员到处看看,自己足不出户,呆在府衙里喝酒读书。”

    王欢眉头皱了皱,不再出声,在许铁柱的引领下。穿三堂过六房,直入后衙。

    进了三堂,还未上得台阶,王欢就远远望见一个穿着青色圆领儒衫的老者立在堂前,白须飘飘,仪态堂堂,站在那里不动就有一股上位者久矣的气势扑面而来,即使隔着宽大的院子也能清晰感到。

    许铁柱没大见过这么大的官,即使早已经经过王应熊此刻也有些露怯,明显脖子一缩,顿了一顿,而王欢却大步流星,昂首阔步的一路行去,眼睛紧盯着老者的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