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骑-第7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万察哈尔铁骑,瞧着实在不像是蒙古人,当性子散漫的蒙古人被大都督精心调教后,那便是一支恐怖的铁骑,这支铁骑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会壮大,会成为大明在草原上一个强而有力的拳头。

    西北,哈密。

    哈奎原本心是悬着的,担心被人识破伪装,在哈密停了半天这种担心便烟消云散了。集结在哈密地区,天山东侧的大军实在太混乱了,几十万人马谁也无法一一分辨,丙三队十分轻松混进了蒙古人的大军,被安排驻守在哈密外围,竟还领到了一批军械。

    丙三队在哈密外围,肆无忌惮的活跃起来,联络同袍。

    军情司自然有一套秘密联络之法,两三日间,哈奎便联络上了两队同袍,天知道这数十万蒙古大军里,混着多少军情司的细作。这是一件极可怕的事情,哈奎琢磨着这个仗还用的着打么。那些蒙古台吉呀,和大都督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有些可怜。
………………………………

第九百六十章 丝路

    第九百六十章丝路

    三日后,哈奎联络上了四队人手,五十二个成功混进西蒙古游牧大军的同袍,并且编在同一个万人队里。这个万人队,便是哈密城以东,大明肃州以西方圆千里内的游牧部落组成,这样的万人队一共有五个,五个万人队便是五万轻骑,可算是兵强马壮。

    要说起来这西域之地,甘肃与哈密,吐鲁番的历史,两百年纷争。

    先大明开国时势力强盛,洪武十三年便西征哈密,将哈密王兀纳失里吓的慌忙投降。明军一撤,这个哈密王就本性毕露又反了,大明太祖一怒之下将其灭国,军事占领了哈密,吐鲁番之地。到大明永乐大帝时,大明加强了对哈密的控制,封哈密王安克贴木儿为忠顺王,设哈密卫。

    永乐大帝雄才大略,在嘉峪关以西设置了七个卫所,后来每一任哈密王都是大明朝廷册封的。

    大明,实际上是曾经控制过这块地盘的。

    后来这么大一块地盘是怎么丢的呐,这事就得追究到大明孝宗弘治年前,兵部尚书一代名臣马文升身上,这个蠢货认为西域对大明构不成威胁,应当采取绥靖政策,于是大明西北局势便急剧恶化。丢了哈密,皇上大怒,马文升便派遣他的心腹兵部侍郎张海前往平叛。

    然而这个张海是马文升的心腹,大军到了嘉峪关什么事也没干,就撤回来了。

    气的老好人孝宗皇帝将这个蠢材王海革职下狱。然而有马文升这等蠢材捣乱,大明渐渐失去了对西北的控制。后来大明武宗正德皇帝要出兵收复哈密,却被朝中一班人扯后腿,迟迟未能如愿。于是乎,从弘治年间马文升开始,大明在西北施行的绥靖政策,酿成大祸,几十年前彻底失去了对西域的掌控,只能苦守甘肃。

    明史你得反着看,所谓的弘治中兴,名臣辈出,纯粹是扯蛋。

    孝宗皇帝性子平和好欺负呀,那班目光短浅的所谓盛世名臣便蹬鼻子上脸,大踏步的后退,大手笔的割地。马六甲是在弘治年间丢的,哈密地区,天山以东千里之地也是弘治年间丢的,还不是让人打败了,还是那班道德君子,千古名臣主动放弃的,一千多里的偌大地盘呀,说不要就不要了,何等豪气。

    哈奎深处蒙古大军之中,竟惊奇的发现,这蒙古大军中会说汉话的还真不少,竟还有一支肃州人组成的万人队。这边是弘治年间绥靖政策造成的恶果,肃州以西的地盘,一千多里地你统统不要了,自然便被蒙古人占据了,那人家还会跟你客气么,人家是同宗同源的呀。

    崇祯十一年,四月。

    西蒙古各部在哈密地区集结了十五个万人队,便大举东进,此时,孙传庭已经将他的帅营从西宁前移到了嘉峪关,十五万西蒙古联军与总计十多万明军主力,在嘉峪关以西,天山以东长达一千多里的战线上,展开决战。

    嘉峪关内,肃州卫。

    孙传庭走进卫所官厅,亲兵将破旧的大门推开,呼啦,沸沸扬扬的灰尘落了下来。

    肃州官员尴尬的赔罪:“孙帅来的突然,下官不知孙帅要来,惭愧。”

    孙传庭不以为意的走进官厅,亲兵慌忙用衣袖擦擦椅子上的灰,让孙帅落座,孙传庭一掀官袍坐在太师椅上,眼皮一抬便瞧见了房梁上密布的蜘蛛,一时哑然,这肃州卫已然破败成这样了,可想而知嘉峪关得烂成什么样,年久失修,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丝路么。

    一声轻叹,孙传庭作为一个二甲进士,大明人的翘楚,心中羞愧。

    这是两汉时的西域,三国时的凉州,大唐的伊州么。

    这是大名鼎鼎的丝路呀,落到大明朝的道德君子们手中,便破败成这般模样了,心中能不羞愧,脸上能不红么。一声长叹,也只能从西宁招募民壮,加紧修缮嘉峪关废弃的防御设施。孙传庭在肃州卫过了夜,又马不停蹄巡视嘉峪关防线,瞧着各种荒废的防御设施,空荡荡的军械库,脸上火烧火燎的。

    孙大人正站在巍峨的嘉峪关上发呆,亲兵引来几位密探。

    三个军情司密探以头巾遮面,亲手将一袋绝密情报交给孙传庭,便悄无声息的走了。孙传庭取出一张粗糙的牛皮纸,瞧见上面干涸的血迹,心中凛然便生出敬意,就这样一张巴掌大的牛皮纸,也不知道前线将士付出多少条人命,得来不易呀。

    有了军情司的渗透,密报,蒙古大军动向,尽在掌握。

    孙传庭打起精神给前线的曹文诏传令,前线不必浪战,且战且退,可将蒙古人的大军放到嘉峪关前,背靠雄关与之决战,难道放着这样一座雄关不用么,自然是要利用起来的。

    前线,明军轻骑已然与蒙古人的侦骑遭遇,爆发激战。

    孙传庭则坐镇嘉峪关,四处调兵,决心以三到五万团练,民壮,地方兵马坚守嘉峪关,骑兵大军则在外围游荡,寻机将西蒙古人的大军聚歼在嘉峪关外,此战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孙大人一声令下,轻骑四出,西进的大明青壮,团练纷纷动员起来,骑着马带着军械补给聚集到嘉峪关内外。

    孙传庭可也没闲着,一面招募民壮修缮嘉峪关,一面在甘肃之地清查奸细。

    大明军情司往西域派出了大量细作,密探,然而嘉峪关内外蒙古人的奸细更多,这些奸细可不是蒙古台吉们派来的,而是长期绥靖政策酿成的恶果,导致这甘肃之地到处都是立场摇摆不定的蒙古人后裔。这些蒙古后裔有的能轻易辨认出来,有的长相与明人一般无二。

    蒙古人放牧,大明百姓也放牧,你知道是不是细作么。

    孙传庭,这是在给他的前辈们擦屁股,可也发了狠下了狠手,但凡在野外遇到了放牧的,骑马的通通抓起来,关进大牢,管你是不是嚷嚷着心向大明,抓起来再掰扯,掰扯不清楚那便莫怪本帅手黑了。孙传庭的态度,便决定了明军在西北的态度,这一回孙大人是心中立誓打到天山西边去,成就前人旷古未有之功勋,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北问题。

    孙传庭心中灼热,大声叫嚷着这可是西域,这可是丝路呀!
………………………………

第九百六十一章 狂妄

    第九百六十一章狂妄

    草叶湖,新建的一排房舍已然有了营地的雏形。

    三边总制衙门的募兵令发到草叶湖,吕长海坐在火炉旁边,一群人正在跟他发牢骚。

    “长海叔,衙门一调就是三百个人,咱们的骑兵好容易才有了些模样,官府怎能如此乱调人。”

    吕长海提起烧开的水壶,给自己倒了杯热水,捂在手里很暖和。

    下面人的抱怨声越来越大:“这不就是勾选么,难咱当军户使唤了。”

    “换汤不换药,咱的兵折在关城上,死了白死么。”

    喧闹声中,吕长海威严道:“这是军令。”

    喧闹声戛然而止,马秀才也摇头晃脑道:“然也,须知唇亡则齿寒,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两个主事的既拿了主意,出三百人赶往嘉峪关助战,非议声便渐渐平息了下去。

    安静片刻,马秀才又道:“昨日抓了三个细作,一个是形迹可疑被咱的游骑拿下,另两个打南边来,想往西边传递消息,吕兄可一并带去肃州,交有司处置了。”

    吕长海点了点头,大战将起呀,这蒙古人的细作都遍地跑了。

    马秀才眯着眼睛,掐着胡须竟有些睿智,沉吟道:“鞑子用计可也不是头一遭了,早些年咱延绥镇,不就有好些鞑子细作造谣,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