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日记-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昚道:“哦。这刘涣也是,自己不来,却叫你二人受苦呈上来”

    有公差小心翼翼,呈上了刘涣亲笔“总结”,赵昚打开初初一看。原来是说两件事情,一是讲他的土地变革;二是要钱,要钱的部分写得没有骨气,简直如泣如诉,像个娘们儿,他难免浅笑,觉得有意思。复又开口问道:“恩,这刘涣果然文笔斐然,其奏折堪为典范。还有其他事么?”

    刘珙答道:“回陛下,刘大人在潭州兴土地变革之法。颂杨陛下之美德,时民感慨,对天拜谢陛下恩德,特造万民伞一把,交于刘大人,转呈陛下”

    赵昚笑道:“哦,是么?到底是湘楚之民送给他刘涣的,还是送给朕的?”

    这些话,很微妙,看似不经意之中。却暗藏惊涛波澜,刘三入世未深,不敢接话,却是刘珙老练一些。答道:“回陛下的话,刘大人曾说了,他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很是感激陛下厚爱,刘大人还说了一句俗话,下官不知当不当说?”

    赵昚一听。这刘珙倒是有意思,说话很有技巧,往往避重就轻,当即应允道:“但说无妨”

    刘珙道:“刘大人曾言他的就是陛下的,陛下的还是陛下的……”

    满朝闻言,忍俊不禁,这状元郎的话哟,说得即是俗气,又是好笑。

    赵昚也被逗乐,欢喜道:“呵这小子,倒是会讲话得很。行了,将那万民伞呈上来吧,回去传话给刘涣,说他的心意朕已然领了,叫他好生为政好生练兵,莫要被外界所闹”

    刘三与刘珙齐声道:“遵命”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又和百官寒暄几句,赵昚再次陷入孤独之中,刘三与刘珙被安排在临安府的驿馆里……

    赵昚有了机会细细品汇刘涣的奏折,他很开心,因为他一直以为,能读刘涣的文章诗词,都是一种享受。

    他再次感动了,以前听了风言风语,对刘涣也不理解,而今见了他亲笔之辞,感慨良多。

    刘涣分析了大宋今时之土地状况,无疑有几点尤为突出。

    一是土地之私有形势大力发展。主要表现为: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兼并大发展私田数量大大超过官田同时出现了明确为土地兼并辩护的言论。

    二是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由于土地买卖盛行,“人户交易田土,投买契书,及争讼界至,无日无之”,从而带来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使地主阶级具体成员经济地位经常变动,这成为大宋社会的突出现象。连那信州的辛幼安也曾说过“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话,朱熹也讲过,“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富者贫,贫者富”等等。

    三是土地所有权的日益集中与土地经营的日趋分散。土地自由买卖下的土地兼并,使土地所有权呈现强烈集中趋势,但由于土地所有权的频繁转移,就使兼并所得土地越来越细小和分散。

    四是官田的私田化。朝廷通过各种方式将官田转变为私田,或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售田变为私田,或是通过赏赐官僚地产而变为私田。或是采用与地主相同的地租剥削方式来经营官田,宋高宗就说过:“朝廷拓地,譬如私家买田,倘无所获,徒费钱本,得之何益?”

    这些现象,有利有弊。而刘涣的土地之法,就是要把所有的土地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从性质上根本性地确立了土地之专属权。然后再统一划分,不论贫富不论贵贱不论寡众,皆以户口而论,把土地打散,分给各家各户,让老百姓自己去管理,一来极大地提高了积极性,耕种起来又归属感,有了收成以后,再给朝廷上缴“公粮”或“公粮款”。二来形成双赢之局面,而不造成朝廷财富的外流,特别是地主与大户之家官宦之后,也得上缴公粮和款项,一视同仁,天下一统,天下为公

    赵昚再看刘涣所呈交的具体数据,成效也是喜人,看来才初初一年,已然见了成绩,此法可行虽然冷落了一些富贵之家,剥夺了一些官宦之后的利益,然一切皆为家国故皆为天下故……

    赵昚幡然悔悟,长叹一声,道:“刘爱卿,朕晓得你的苦心了……”而后又呼唤一声,急道:“来人来人”

    有得官吏行来,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赵昚道:“请了户部尚书来,速去”

    不多时,户部官吏来拜,赵昚废话不说,慷慨道:“拟旨,划拨白银五万两,一分不少地交给潭州刘涣”

    尚书惊道:“回陛下,五万……五万两……这……臣请陛下三思”

    赵昚道:“哼你敢违抗不遵?”

    那人见他动怒,夹着尾巴称是,不明所以地走了……

    嘿,五万两银子,那真是破天荒的大数字哟,刘涣若是得到手里,还不乐翻了天……未完待续。
………………………………

第二百零三章 风雪归途

    寒风阵阵,吹得战袍猎猎作响,边关境地,冷寂如常,寒鸦不渡,飞鸟不经,人烟杳无,如死地一般。

    女真人今年早早收了大宋的“孝敬”,又有重臣史浩前去“拜年”,警惕之心难免松懈,黑压压的队伍慢慢地撤到许州以北。将士战甲夜不脱,却也抵不住家中婆娘的温柔被,哪个不想呆在家里不出来人之常情嘛。

    北边的雪下得大,早已厚重不堪,给了时人敢去偷闲的借口。

    大江以南也见纷纷扬扬之势,迷茫之中,看不清楚其间动静却有一支不避严寒的布衣之人,哼着歌谣,朝南而去,不多时已然翻过了襄阳府。为首之人是个少年郎,姓刘名跃,绰号老三,也有叫他射手的

    刘涣一人把持潭州,自然不把张栻放在眼里,他一如既往地“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用传道授业的寻常日子去打发百无聊奈的饥寒交迫。

    学子们偶尔听到他肚中怪响,哪里会不晓得甚么情况可大丈夫取而有道,可不敢轻易予以嗟去之食,寻常细节还是要的,毕竟是读书人。

    故而刘涣中会发现 ,偶有学子请他赴宴,他也“将计就计”,不予推迟,席间难免狼吞服眼,面相全无。

    “大人,这”

    “嘿打住,我晓得你要说甚么的,提也休提,吃喝拉撒永远是尘世间的大事情,再说了,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处世为人和吃饭也是一个道理,自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哦,原来区区一个吃饭的小事。还有这般说道,大人你真是博学”

    “算了,少拍马屁,潭州此刻正是紧迫之秋,我晓得你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一顿顿的宴席,也是拿来可怜我的。但我刘涣不是那种虚伪的人,既然做不到清高。就永远不能虚伪等涣将来发达,还你们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罢”

    “大人豪言壮语,省人肺腑哟,来,学生敬大人一杯对了,大人不是说今年年关就要为讲武堂招兵的么怎地迟迟不见动静”

    “莫急,我在等几个人呢。不出意外 ,他们定会在腊月三十前赶来到时除夕之夜,潭州必出官文。传遍大街小巷”

    “愿追随大人”

    “恩莫急莫急,我早间说过了,要入讲武堂,都得是人中龙凤。须经过重重考核的。英才们,北伐复国,非我湘楚莫属。那是你们的福分”

    吃饱喝足,刘涣满意 地回了官邸。他心中感慨,暗道:“这靠脸吃饭的勾当。还是少行为妙,否则会授人以柄的。三哥啊三哥,你和刘珙何时归来官家到底给不给钱我快不住了”

    哪晓得在感慨之中,忽有马军首火急火燎地跑来,“啪啪啪”地叩响刘涣的大门

    经人汇禀,来人见得刘涣,也不等刘涣开口,甚至连礼数都不顾了,急道:“大人,大事不妙了,潭州告急”

    刘涣自然不明所以,可他早已将潭州地形地势和周边各方势力了如指掌,此刻又是冷天,哪里来得“告急”一说他淡定道:“休得惊慌如何个告急法,说来听听哦吃茶么”

    那人更是着急,道:“哎哟,我的大人哟,哪里还有心思去吃茶,小的不敢隐瞒你,我潭州真是大难临头了。”

    刘涣闻言,“啪”的一声摔碎手中茶碗,最是见不得这种不稳重的人,他刘涣的属下,必须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今朝见他窝囊,当即骂道:“你再敢慌忙,本使罢了你的差”

    那马军首领闻言,刘涣已然自称“本使”,不敢毛躁,想他刘节度使且不畏惧,那自己一个下属,又怕甚么呢。他沉吟小许,正色道:“是回节度使的话,据厢军马军与周边百姓来禀,除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