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纪实-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要是说给疑心重的人,立马就能让姓赵的在地球上消失。而周昌是什么人啊?耿直之士!怎么会把嘴上没毛的小伙子当成对手?最终他呵呵一笑:“刀、刀……刀笔吏,何、何……何能至?”

    周昌没把赵尧放到心上,可并不代表那个县令没有眼光,就随后的实践证明,这个县令的预言是完全正确的。

    赵尧的机会来了。机会就是刘邦现在正为刘如意的事情而苦恼。

    刘邦不高兴,整ri愁眉苦脸,甚至还时不时会哼出一些悲歌。他的这种行为让群臣有些莫名其妙,也猜不出个所以然。

    要说群臣猜不出刘邦的心思也是可以理解的。前段时间,刘邦一直在闹腾“换太子”,最终虽然没能闹成功,但刘如意毕竟也当上了“赵王”。更重要的是,纵然刘邦现在没有干成“换太子”这件事,以后还能干呀?担惊受怕、伤心难受的人似乎不应该是他,主动权在他手上,想怎么闹腾,随时都行,群臣最多也只能被动应战而已,怎么说也不会把老大刺激的这么狠吧?

    就在群臣一脸茫然之时,赵尧窥见了个中关巧。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着的。赵尧的机会来了。

    赵尧得到一次和刘邦独处的机会。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不容易出现的,因为他的岗位单独奏事的机会并不多,纵然有,也是说完话拍拍屁股走人,根本没机会和老大探讨那些心理层面上的东西。

    赵尧这次机会很难得。因为他不光陪老大聊了半天,还欣赏了一下老大苦恼的表情,这为赵尧的进言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赵尧说话了:“陛下忧虑,是因为赵王年幼,而戚姬与吕后有怨,当陛下万岁之后赵王会被吕后所害?”

    刘邦一惊,然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而赵尧接着说话了:“陛下应该立一位群臣、吕后皆惧的赵国丞相,辅佐赵王,保护他不被加害。”

    “谁能为?”刘邦顺口问道。

    “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韧耿直,吕后、太子及群臣皆惮之。”

    刘邦又一次点了点头。的确,能干这件事的似乎只有周昌了,因为我都有点害怕这个愣头青,更别说其他人了。可另他没有想到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害怕周昌,一物降一物,总会有“克星”出现的。

    赵尧这次进言,影响了两个人的命运。

    一个是周昌。这次“换太子”事件中,周昌的表现极为抢眼,当然也得到了吕雉的认可,如若不发生意外,这个人将在以后的岁月中顺风顺水,继续干着他那强悍而让人害怕的事业。可赵尧的推荐,彻底改写了他人生的轨迹。因此,我一直认为,赵尧是个小人。周昌信任他,可他却给周昌挖了个坑。保护赵王?亏他赵尧能想的出来。

    另一个就是赵尧本人。这次进言,深得皇帝之心,同时也搬开了眼前的绊脚石,一举双得,颇有收获。当然,令他想不到的是,他随后的落寞,也同样因为这段对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用在赵尧的身上还是挺符合的。

    随后,刘邦找来了周昌,做了半天思想政治工作后,任命其为赵国丞相。从zhong yang下放到地方,这也算是一次贬职吧。对刘邦来说,并不是为了打击报复,而是实实在在有求于他,并且把所求之事为周昌讲解的清清楚楚。食君之禄,为君之事。周昌在他的新岗位上是做出了成绩的,他的行为很对得起刘邦。

    再随后就是赵尧的位置变动。当周昌的身影刚离开长安后,赵尧就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御史大夫一职。而他这个御史大夫和周昌不同,周昌是诤谏,而他却是媚上。他算是刘邦找到的真正的打手,并在“换太子”后续故事上还为刘邦贡献了一些力量。

    到此为止,易储事件算是告一个段落了。当然它并没有完结,还依然在顽强地上演着。不过现在的刘邦有些顾不上在这件事上闹腾了,因为又有一些大事发生了。这些大事没有什么新意,依然是造反。也就是说又有人造反了。

    当然,在这些人的造反过程中,刘邦还是念念不忘“换太子”这件事情,时不时还会搞那么一两下,因此“易储风波”还是在穿插进行的。由于下面主要演员发生了变化,因此那就让我们进入下一个主题吧。当然,我们在介绍下边那些大事时,也会随着刘邦的思路穿插“换太子”这件事情,敬请关注。
………………………………

第八章 红霞万里—(十七)陈豨的闹腾(一

    现在站起来造反的人叫陈豨。这个人对大家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为我们在前边也根本就没有提到过他。

    虽然我们对他很陌生,而实际上这个人还是比较爱热闹的,并且一直以来在刘邦的跟前混的很不错。

    但很不幸的是,史料对这个人的记载很少,只交代过他是山东菏泽人且做过韩信部将之外,就没什么更多实质xing内容。就连司马迁老先生都没弄明白陈豨的发家史,我们也就更是说不清楚了。

    不过有一点我们还是很值得提一下的。陈豨在闹革命前是个小商人,对赚钱做生意这门专业比较有研究,当时养成的办事风格和生活习惯一直伴随着他,并最终也栽在了这上边。

    陈豨虽然做过韩信的部将,不过从两人此时的待遇来看,他应该不是韩信的嫡系,甚至有可能是刘邦当初放在韩信身边的暗探。这种揣测实际也是有理论依据的,依据就是他和韩信现在的待遇。现在的韩信犹如囚徒,而陈豨却被刘邦安排到赵国当了个丞相。

    当然赵国当时的丞相不止他一人,因为那个贯高也在这个岗位上待着。应该说这两个人一正一副,共同为当时的赵王张敖服务。

    不过他和贯高的关系处的不是太好,理由也很简单,贯高属于张敖的嫡系,时时刻刻围护张敖的利益;而陈豨则不尽然,他实际上算是刘邦派过来的监督员,对张敖及赵国属臣们的一举一动比较感兴趣。他两个的办事宗旨不同,自然就尿不到一壶,时不时还会掐架。久而久之,积怨很深。

    后来刘邦挖空心思搞的“白登之围”结束后,分封二哥刘仲为代王,樊哙辅佐,镇守代地。可刘仲和樊哙让刘邦大失所望,因为他俩在代地没待多长时间,就手拉着手跑回了长安。跪在刘邦面前,感受一番刘邦特有的问候后,灰头土脸地回了各自的家。

    这一次,他两个人算是实实在在丢了人,不过两个人还是有差别的。刘仲的黑耳朵是当定了,因为他没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然而樊哙还有,他将用自己的行动,挽回丢掉的面子。

    他俩人跑回来没多久,刘邦准备任命一个比较靠得住人去镇守代地,这个人就是陈豨。

    随即,刘邦派人把陈豨叫到了长安,封其为列侯,命其以赵国相国的身份率领督统赵、代部队戍卫边疆。从这一点来分析的话,陈豨这个人不光会做生意,还比较会打仗。这虽然是揣测,但也是有根据的。

    根据有两个:其一,能进入刘邦的法眼很不容易,因为刘邦的专长就是发掘人才,并且还从不走眼,陈豨能得到刘邦的认可,足见他绝不是等闲之辈;其二,陈豨到达代地后,就没有再挪窝,当然也并不是匈奴人没再来,而是陈豨没让匈奴人在自己手上讨到便宜,最起码陈豨没有像刘仲和樊哙那样落魄。由此可见,陈豨还是很有两把刷的。

    虽然没能称王,但手握重兵,俨然一方诸侯。此时的陈豨是兴奋的,因为他得到了皇上的认可,看来这些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费。

    兴奋的陈豨出的宫来,去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韩信。

    我们已经让这位韩信兄弟坐了好长一段时间冷板凳,这个时候该让他出来露露头了。

    不过这位仁兄死xing不改,容易犯贱,现在他的这个毛病又要犯了。可不幸的是,他这次犯病碰见了个狠角se,也让他自己彻底玩完。

    陈豨这次拜会韩信,完全出于礼节,因为曾做过他的部将,虽然暗地里还多少yin过他,但毕竟没有撕破脸,这次千里迢迢跑来长安,怎么说也得叙叙旧。

    兴奋的陈豨来了。

    而韩信现在却比较伤感。因为自从他被刘邦逮来长安后,一直在专心致志地搞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年四季请病假,空虚寂寞加无聊,伤心难受带生气,ri子怎么过怎么不舒心。可他也很无奈,手里没兵没将,也无权无势,想叫唤也没人应和,想闹腾没人配合。所以,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