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纪实-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解吕雉随后的疯狂。有因必有果,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当我洞悉了这一切后,我开始理解吕雉随后的行为。她嫉妒成xing,她yin狠毒辣,她杀人如麻……但这一切,受其自身的xing格因素的影响,更与这一阵的经历有关。归根结缔,她只是个女人,所有女人拥有的天xing,她都有。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在她身上都得到了放大,一直放到了最大,让人恐惧。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皇帝还需要耍这种手段?想让哪个儿子接班这种事,自己还做不了主?还的绕弯打埋伏?

    的确,一般情况下皇帝的话是金律玉言,说句话、放个屁,下边都得照办,敢说个不字,就能砍掉你的脑袋。可这也不是绝对,有些事,当然是指一些很特殊也非常规的事情,皇帝的话并不见得就那么好使,就如“废太子”这种事。无论再牛气的帝王,在这件事上,都是小心翼翼的。

    因为“太子”这个身份很特殊,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多的是利益的交织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举动,将成为多方势力博弈的焦点。后世一些极为牛气的皇帝就干成功过几次,比如汉景帝、汉武帝、隋文帝、康熙等等。但这件事办完后,彻底影响了帝国的走势,也有一些让帝王本人尝到了无尽的苦果。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刘邦这次“换太子”遭遇的阻力比那些后世的帝王们要大的多,因为后世那些帝王遇到的是多方势力的博弈。让多方势力对拼结束后,自己出面顺利收拾残局,这种情况相对来说还比较好掌控。

    皇帝是孤家寡人。这句话似乎也对,但也并不全对。

    在正常情况下,皇帝的尊严是任何人不能冒犯的,当然如果遇到董卓、曹cao那种角se就另当别论了。既然皇帝是绝对的老大,自然就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对群臣而言,除了去拍拍马屁外,也不敢真的去和他交朋友,不然怎么死都不知道。

    而皇帝也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总得依靠一些人,去干成一些事。这就需要搞平衡,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既支持各方,又要控制各方,不能让任何一方完全坐大,如若不然吃亏的只有自己。更不能发生一边倒的倾向,如果一个命令下去,全部大臣反对,那就完了。因此,皇帝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去依靠一些人,当然这些人用我们老百姓的眼光来看的话,容易得出忠臣和jian臣的结论。而事实上,在帝王的眼里是不去区分这些人的,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考虑“有用与否”,只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些什么人就够了。这些“有用”的人,就是他办成一件事的根本,无论是办好事还是办坏事。

    刘邦这一次就面临了一边倒的现象。自从放出口风后,群臣们竟然空前的团结,连戚家几个很微弱的喘息声也在这种局面下被掩盖的毫无音息。这一次,刘邦很费力,因为现在连替他上擂台pk的人都找不到,还的亲自戴上拳击手套与群臣进行连环战。

    面对这种情况,刘邦准备绕着弯走路,这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刘如意称王了,这一次没什么阻力。这种事情谁要再提出异议,那是嫌自己活的时间太长了。

    刘如意当上了赵王,可现在的刘邦又不放心了。

    虽然自己依然准备换太子,可就现在这种局面来看,能不能成功还是个未知数。自己有生之年如果干不成这件事,无论刘如意是什么样的身份,似乎都面临着危险。因为刘邦很了解自己老婆的为人,这一次把吕雉得罪的要死,自己活着她不敢闹腾,可一旦自己over了,刘如意也可能就玩完了。

    因此,刘邦又陷入了新一轮的痛苦。他在戚姬和刘如意的身上的确是下了不少功夫。

    刘邦的确是应该痛苦的,自己现在五十多,而吕雉却只有三十多,按常理分析自己是活不过她了。但如果真要向吕雉动刀子,一则自己有些舍不得,二则吕雉也没犯过什么错,毕竟吕雉为自己付出的也很多。刘邦虽然偏心眼,但仍不失是一个厚道人,在这一点上是比不过他的重孙子。

    可事情总的要去解决,刘邦这次在别人的提醒下,就找到了一个看似很不错的解决办法。不过这只是看似而已。
………………………………

第八章 红霞万里—(十六)易储风波(九)

    替刘邦找到解决办法的人叫赵尧。

    这个人随后当过御史大夫,但他并没有留下什么太多可圈可点的事情,以至于连在司马迁老爷子笔下专门立传的资格都没有,所以说,他只是个小人物。无论当过多大的官,都于事无补,归根结底还是个小人物,甚至连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这种基本的人物要素都成了千古之谜。

    虽然是个小人物,但还是把自己的名字留了下来,也算是一种成就吧。

    现在的赵尧是御史大夫周昌的属官,官职名称为符玺御史,说白了就是专职盖章的。

    御史大夫属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绣衣御史等。

    御史中丞之秩为千石,其职责是外督部刺史、守、令,在朝可举劾百官,又主管朝中或地方上刑狱之事。

    侍御史十五人,秩为六百石。其职掌是举奏百官的非法和违失,也可奉诏逮捕和拷问有罪的官吏。

    “绣衣御史”亦称“直指使者”、“绣衣直指”,这个职务不常置,刘邦时候就没有设这个岗位。这里的“绣衣”并不是指为皇帝做衣服,而是表示君主尊宠。这个职务很牛气,说白了就是有军权,一般授予这个称呼后,立刻就能衣绣衣,持虎符,调兵出发,主要职责就是镇压农民起义。

    而这个符玺御史倒是个长置官员,不过他的作用主要是盖章,工作虽然比较轻松,但权力还是蛮大的。因为御史大夫签批的文件,都要经他盖章才能下发。当然能混到这个岗位上,一般情况下都是御史大夫的亲信。因为这个岗位虽然干起来很简单,但知道的事情却很多,无论是弹劾人还是逮捕人,这位仁兄都会在第一时刻得到第一手资料,算是个关键风险岗位。也正因此,才为张尧提供了更多的晋升机会。

    看了属官的职责,我们似乎可以明白一些周昌为什么能那么牛气,为什么能让群臣绕道走。写到此,我觉得御史大夫这个职务我们还是有必要探讨一下的。

    御史大夫是秦始皇设置的岗位,算是他的发明创造。

    古代宫廷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皇权和相权之间。君主一方面要依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去统领百官,另一方面又害怕丞相权重,架空君主。秦始皇当年即秦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cao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直到秦始皇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秦始皇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所以执掌大权后,设立御史大夫一职,目的就是制约相权,而制约的机制就是明确御史大夫为“候补”丞相。这样一来丞相就要小心谨慎,奉公守法,以免遭御史大夫的弹劾;而御史大夫想更进一步的话,就得卯着劲挑毛病,瞪着两眼找茬子。如此,就达到了相互制衡的目的。

    由于御史大夫要协助丞相处理朝政,所以监察的职能主要由御史中丞去完成。御史中丞经常跟随在皇帝身边,负责监察朝中文武官员。除本职工作外,御史中丞也做一些行政事务,比如主管公卿百官的奏章,掌管图籍秘书等。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皇帝下发诏令,第一个收到的并不是丞相,而是御史大夫。具体流程是皇帝交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转发丞相。这种流程设置,不能不说是一个创新。

    写了这么多,把各自岗位分工弄明白了,也得出了我们想要的结论:御史大夫是皇帝的心腹,得罪了这个人,就赶紧回家准备后事吧。

    好了,不再废话了,还是赶紧回到我们的主题上吧。

    此时的赵尧还是个小年轻,在周昌面前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不敢有丝毫造次。纵然如此,还是有人把他拿出来说事了。

    说话的人是个县令,史书既没写下这个人的名字,也没记明白他与周昌的关系,但不知出于什么心里,在周昌面前说了这么一句话:“赵尧奇材,ri后必代君位。”

    这句话要是说给疑心重的人,立马就能让姓赵的在地球上消失。而周昌是什么人啊?耿直之士!怎么会把嘴上没毛的小伙子当成对手?最终他呵呵一笑:“刀、刀……刀笔吏,何、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