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纪实-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芮为臧荼的造反大业成功地做了一次宣传,让臧荼声名鹊起。

    当然,在吴芮搞这一手时,吴臣并不在身边,因为他还待在刘邦面前搞服务工作。可不曾想到的是,吴臣无师自通地继承了老爹的本事,原原本本地重来了一遍。这,应该是吴家的传统。

    刘贾得到音讯后,大吃一惊。这位仁兄的能力也不是盖的,自己也派了个使者,陪着吴臣的密使,一起西入长安,向刘邦汇报工作。并且,此时的刘贾也没闲着,立刻调集人马,整军备战。

    刘贾的这个举动,为刘家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在这一次突如其来的事件中奉献了生命,却为刘邦争取了时间。刘邦把他放在这里,真是太合适了。

    这一次,不能说刘邦会用人,只能说他太幸运。因为这个刘贾,是除过刘邦之外,他们老刘家唯一一个比较能打的人,当然也是忠诚的人。如果真的换成刘仲、刘肥那些人,那万事休矣。

    不过我这么说也不算太恰当,因为在平定黥布的这场战争中,刘肥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可惜的是,刘肥只是名誉上的主角,真正的替他做出贡献的人却是曹参。因为此时的刘肥是齐王,而曹参则是齐国丞相,道理就这么简单。

    两位使者急急忙忙地跑到了刘邦的跟前,把所知道的紧急情况生动形象地进行了一次汇报。

    他们的汇报没让刘邦吃惊,反而让他有些高兴。

    刘邦的这种举动并不奇怪,因为他早已晓得了黥布的动静,因为淮南的地界上就安插有不少的暗探。

    纵然如此,刘邦还是无比兴奋的。因为这两个密使所说的话,代表了两个人的态度。一个是刘贾,另一个是吴臣。

    刘贾是可以彻彻底底的放心了,刘邦对他是没有丝毫怀疑的。

    吴臣能有此种举动,真是难能可贵。如此一来,吴臣的站位问题不需要再担心了,只要这个人不动弹,就算不帮忙也是一项大功绩。

    刘邦笑了。

    刘邦虽然心里很高兴,但还有两个问题困扰着他,一个是作战方略,另一个则很现实——自己身体有病。

    第一个问题,会有人替他解决。而第二个问题却引发出了另外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易储”。

    看来黥布造反的道路还真是曲折的,由他牵扯出来了人和事还真不少,那我们只好一件一件往下说了,请各位读者敬请见谅,因为我不想随便打乱这些事件的先后顺序,那样的话,多少会让我们留下一些疑惑。;
………………………………

第八章红霞万里—(三十五)黥布造反(五)

    黥布这次造反,引来不少人的关注,有疑惑的,有担心的,有高兴的,有发愁的,无论怀揣的是哪种心情,归根结底只有四个字――极为重视。夏侯婴就是其中之一。

    夏侯婴这个人打仗生猛,极为忠诚,话语不多,但心机不重,总的来说他办出来的事情,绝不会让人讨厌。当然,也并不代表他和老大不唱对台戏,曾经刘邦彭城大败慌忙逃命时,三番两次踹儿女下车,夏侯婴就抗了一次命。但这种抗命,并不会影响其在老大心中的位置,反而加重了自己的分量。

    刘邦对夏侯婴是无比信任的,因此这位夏侯兄每次说出来的话,刘邦都会给他几分面子。当初是他救了将被砍头的韩信,给了姓韩的继续活命的机会;后来是救了季布的xing命,让那个姓季的人继续他的传奇生涯。由此可见,夏侯婴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很有挖掘人才的能力。

    一句话,夏侯婴是一个有眼光、有思想、很踏实、很忠诚的跟随者,是刘邦的嫡系。

    这一次,夏侯婴又为刘邦挖掘了个人才。

    刘邦的跟前真的是能人辈出,为把这段故事讲清楚,我尽量少牵扯进来些人,免得混淆读者的视线。但有些人,还是需要穿插一下的。虽然这些人就露那么一两次脸,但不拉出来遛遛,就很难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会让人觉得有些突兀。

    夏侯婴这次发现的人姓薛,名字不详,史书里称之为“薛公”,曾当过楚国令尹。

    提到“薛公”这两个字,我就头大。实际上在楚汉争锋之时,项羽手下就有一个被称为薛公的人,史料记载那个人早被灌婴砍死在马下,我在前边也是提到过的。

    然而,这个地方又冒出了这么一个人。要说姓薛的人有很多,也不一定就是一个人,可史料偏偏不加以注明,也不写清楚人家的名字,一个代号就直接了事。这种前颠颠后倒倒的叙事方式,让人抓狂。

    事实上,我也没弄明白这两个“薛公”是不是一个人,因为在查阅了有限的史料后,我崩溃了。因此,只好权且认为这个称号所指的并不是一个人吧。

    这位薛公同志目前是夏侯婴的门客。虽然处的机会多,但直到这次对话后,才真正被夏侯婴发掘出来的。

    黥布这次突然造反,让刘邦有些措手不及,一时半会没拿出具体方略来,这让一些人很是cao心,这些人中包括夏侯婴。

    夏侯婴回去后,和自己有限的几个门客探讨黥布造反的事情。他对黥布的行为有些疑惑。

    薛公站了出来,“黥布故当反!”

    他这句话算是语惊四座。

    薛公接着说话了,“朝廷前年杀韩信,去年斩彭越,此三人同功一体之人,自疑祸患及身,故反耳。”

    夏侯婴随即问道:“可有对策?”

    薛公呵呵一笑,接着说道:“大人为我引荐主上,我有良策对应,黥布此乱不足虑也。”

    薛公的机会来了,因为夏侯婴真的为他提供了一次展现才华的机会。夏侯婴真是太有眼光了,推荐韩信是他的得意之笔,推荐这个薛公算是他的收官之作,难能可贵的是他引荐的几个人都没给自己丢脸。

    站在刘邦的面前,薛公开始了他的表演。

    刘邦虽然看不起儒生,但事到临头,还是想听听这位大言不惭的老头有何高见。

    “先生有何良策?”

    薛公深深一躬,款款说道:“黥布反可用三策。用上策,那崤山以东非朝廷所有了;若用中策,胜败结局未可知也;若用下策,陛下可高枕无忧也。”

    薛公的这个开场白很漂亮,给领导汇报工作,就需要这么一二三地进行罗列,一旦罗列清楚,剖析有理,立刻能引起领导的重视,也能为自己争取些彩头。

    刘邦就被他的一二三理论吸引了,好奇地问道:“何为上策?”

    “黥布若东攻吴,西占楚,兼并齐鲁,传令燕赵,则崤山以东非朝廷所有了。”

    “何为中策?”

    “东攻吴,西占楚,兼并韩魏,占据敖山谷仓,封锁成皋,那胜败未可知也。”

    “何为下策?”

    “东攻吴,西取下蔡,辎重转移越地,而黥布本人还归长沙,那陛下可高枕无忧了。”

    薛公说的都是些地名,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翻翻地图,把地图看明白了,就知道薛公所说的内容其实是很好理解的。

    简单说来,齐鲁之地西据险地,东临海边,要造反,这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而韩魏之地却处于全国腹地,扼守关中咽喉,自古也是兵家必争之处,据守此地,也不失是一个选择,当初项羽就是这么做的。至于下蔡、越地什么的,偏据南方荒芜之地,缺兵少粮,一旦开战,无疑是身临死地。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能看明白,难道打了一辈子仗的黥布会看走眼?薛公排列的一二三,似乎并能算是高明的建议。然而,他随后说的话,就高明了。因为他不仅仅能看清楚造反的路数,更能剖析明白黥布的为人,这真的很不容易。

    听完薛公的话,刘邦好奇地问道:“黥布将选何策?”

    刘邦问的这句话实际很无厘头,你说黥布如何选择,人家薛公如何知道。黥布自己又不傻,况且他也不听姓薛的,这不明显是在为难人?但往往此时,也是考验本事的机会。如果判断准确,那将一举成名;但如果判断错误,那也还是比较危险的。

    然而,薛公并没觉得为难,他斩钉截铁地答道:“出下策!”

    刘邦更为好奇,“何也?”

    刘邦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jing神,能让人抓狂。这种问题,如果答不好,很容易被认为你在信口雌黄,更有甚者会把那顶“欺君”的帽子让你戴上几天。

    所以说,说话也是一种本事,要么在和领导对话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