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白出侠记之青蛇-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并把的防备重心,从原来的陆申后院,暗自移到陆府与“广济堂”之间的通道。经此一闹,他觉得人手还有点紧。于是,他又去拜访沈如筠,把陆申没死、现在“广济堂”养伤的情况,向他做了通报。他还请沈如筠把陆申学堂大些、又有点功夫的学生调几个来。就在大院内选一屋子住下来,一边学,一边协防陆府几天。

    胡一家回来后,李白压力陡降。这一夜,李白除了偶尔到院子各处巡察,他一直守在陆府大厅里。不过,更让他牵挂的,其实还是长乐坡命案的真象到底如何。——他的脑袋瓜子里,装的全是有关这场命案的种种线索,而且在互相打架。这案子实在不寻常。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会是普通的财产人事纠葛。从陆申提起事情的缘由,便脸色大变、病势急转直下的情形来看,背景似乎更为复杂,已牵扯到了不少朝廷高层人物。这里除了司马无疾告诉他的、张盖与印西桥的个人恩怨外,他最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高力士也掺和到了这里面。来京以前,每每想到的身为阉奴却又位居朝廷三品高官的高力士,他就极为鄙薄。他为全天下的久居下僚的才俊豪杰忿忿不平。而到了京城,却听说这高力士虽然地位特殊、对皇上如何处理与几位权臣的关系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却也本分得很,极少在皇上面前正面表明他的态度。而在皇宫以外,除了一二言官,他也很少与朝廷重臣结交,更不必说手握重兵的禁军将领如葛福顺等。那么,此次为何突然关心起一个普通商人陆申的死活和小镇长乐坡发生的案子?直到下半夜,他也没能把纷繁复杂的头续理清楚,反而弄得脑袋生疼。

    161。插科打诨

    “笃、笃、笃”。似乎是陡然响起。李白一惊。再一听,原来是打更声。声响在院门外的坊道。高亢而激越。随后是更夫低沉得吆喝声。高低两种不同的声响互相撞击,然后水波般荡开去。荡得很远很远。

    李白长身而起。

    与其傻待着头疼,还不如走出去清醒清醒。陆府除主建筑外,还有好几个院落。散在各处。李白对东边熟些。于是,他抬脚往东边的后院来。夜快见底前,天色愈发昏暗。道有点儿暗。而碎石铺成的小甬道,岂止是暗,有的地方简直是乌幽幽的一块。李白垂了脑袋,“踢踢挞挞”一路走去,不知不觉来到东墙下的后门前。恰巧此时,只听身后“呀”的一声。他扭身瞧去,左近有一处小院。院门大敞,一个黑影动了动,竟径直朝他怀里撞来。李白心里一凛,正待运力防备。谁知那人早软绵绵地歪在一旁。李白定神一瞧,原来竟是青阿姑娘!她是先前随胡一家一同回来的。而此时,这盈盈少女身子里特有的一股清雅稚润的气味,钻进了李白鼻子。青阿把身子往旁一让,“嘤嘤”直乐。她又悄声告诉李白,她刚才为给老人准备完明日的早点,顺便去瞧了正做夜课的曹刘氏,还同她在一块聊了一会天。那曹刘氏似乎对李白相当了解,总是李白如何如何。此人对他的印象极好,她此行,是要讨李白的口风,好去做一回媒婆、讨一口喜酒吃。李白心里好笑。他本没在意那曹刘氏会对他如何。而今瞧她那妒火中烧的模样,又觉得特别好笑,有意逗她一逗。于是斜进一步、轻抒猿臂就来搂她。那青阿正得意间,突然见眼前黑影罩过来。青阿一惊。没等反应过来,就一头跌进李白怀里。青阿大骇,惊得她张嘴就叫。——不过,她没能嚷出声来。因为只见李白只一动,一巴掌兜住她的樱嘴。随后,她的后脑勺撞到李白胸前。

    162。读书

    青阿赶紧讨饶。

    李白“嗨”地一声坏笑,松了手。随后,他又一把将她推开,翻身回到大厅。青阿心有不甘,也跟了过来。李白吩咐应声而来的丹砂点起一盏短檠,自顾把身子移到客床上。接着,他席地而坐,从床下的书箱里抽出一册《庄子》,翻到先前没读完的那一篇。这边,丹砂早捧过盛了热茶的紫砂茶壶和茶盅,肃手侍侯。李白要他自去歇息,他却并不动身,象是有话要说。李白只是不理,用心读下去。青阿姑娘见状,觉得特别有趣,索性也不走了。她一面凑到丹砂身旁,陪了他悄声聊天,一面痴痴的瞧着李白,看他还能不能静下心来念书。不料李白楞是不管不顾,一心只在书里。这一读便是小半个时辰。见天色略明,他这才放下手里的《庄子》。——他读的这一篇是《庄子·达生》,讲的是养神。庄子特重人之精气神。他要人看破生死,抛却名利,排遣杂念,才能畅达生命。及至读完第八段,李白不禁掩卷扶膝而起,呆了半晌。随后把书卷递给丹砂——这丹砂打十一二岁起,就跟了李白直到如今。长年累月耳濡目染,加之天性聪惠,很识得一些字。丹砂本有正经事儿禀告,瞧了李白一副不依不饶的神色,不禁使起气来。他把递过来的书卷随手塞给身旁的青阿姑娘,转身只一掠,便已到了院门前。青阿有意再逗一逗李白,于是瞧也没瞧,便把那书扔回李白怀里。李白才待发作,却又转念忍了,只是叹了口气,“嗨嗨嗨”一阵傻笑。随后把他俩唤到跟前,把书上说的那个段子,一五一十从头道来。

    163。木鸡无敌

    这是一小段寓言。

    这寓言说的,是西周时一个叫纪渻子的人。这人特别善养斗鸡,远近闻名。那时的周宣王酷爱斗鸡,于是就把他召进宫来,专门替周宣王一个人养斗鸡。光阴如梭,一转眼间便过了十来天。这宣王见还没纪渻子的消息,有点儿急了,派人把他找来,问他那斗鸡养成了么没。纪渻子道:“还没哪。我养的那只大公鸡,瞧去总是一副昂头卖狠的模样,恃气而骄,其实还虚得慌。”过了有十天吧,周宣王熬不过,又把纪渻子找来,劈头就问起这事。纪渻子答道:“还没哪。因为那鸡还沉不住气,一瞧见别的斗鸡就狼似地猛扑过去斗将起来。——它是不懂得‘后发制人’的道理,终究不是好的斗鸡。”

    周宣王将信将疑、一笑了之。一晃又过了十几天,宣王等得不耐烦了。这回,他差人去问,口气很是不恭。纪渻子赔了笑解释道:“还没哪。请再等一等。那鸡啊,至今一瞧见它的同类,还有点儿逼人的气势。凡是好的斗鸡,都不能有一丁点儿戾气、骄气和凌人的盛气。这三种气,都是孬气。一旦染上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有胸怀一腔浩然正气,才能宠辱不惊、克敌制胜。所以呀,我是还要磨磨它的性子。”周宣王听回来的人这一番禀告,哭笑不得。有好一阵子,他简直就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眼前还晕乎乎的。他想,要说是那人儿耍弄他吧,谅他也没这胆子。可也没听说过有人是这么养鸡的呀。好在宫里让他费心劳神的事儿还不少,这一天总算熬过去了。就这般过了十来天,周宣王又想起斗鸡的事儿。这回,他遣人找来纪渻子,装模作样地笑着问起这事,准备一旦眼前的老小子再托辞讹他,便要叫他好看。不料这回纪渻子脸有得色地道:“恭喜大王。您那鸡总算是养成啦!如今那只大公鸡进了斗鸡圈,瞧了那些个朝它虎视眈眈直叫唤而来的斗鸡,已能稳住神,一动不动。瞧去就象是一只木头雕出来的鸡儿。只是到了今儿,这只大公鸡,才算是修炼到家、功德圆满啦。——那些个冲它而来的斗鸡,才闹得欢;一瞧见了它,便傻了眼,象吃了瘟药似的一声不吭,全掉头而去啦!”

    李白却就此打住。

    “完了?!”丹砂是愈听愈觉得有趣,还想听他说下去。不料,等他抬起头来,却见李白早把个眼儿闭了起来,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呼吸吐纳。丹砂起先还以为是李白在扮木鸡逗他玩儿。可瞧了瞧李白,又不象是在逗乐。他呆了。那青阿姑娘见状站起身来、朝外便走。她一边走,一边扭头一脸坏笑地瞧着的李白主仆。仔细一回味,才觉得这故事无论是对李白还是对她,实在是有一股不同寻常的深长意味。于是又翻身回到李白跟前,给茶壶添满水。

    164。太极

    交三更,李白起身了。他嗽洗一过,先是兑了点儿凉开水,一口气灌了三杯温开水;又吩咐丹砂沏了一大壶绿茶。随后来到前院、褪去棉袍,把恩师“赵征君”蕤教给他的三十七势“太极长拳”,一势势地操练了一遍。

    这套拳,就是今日享有盛名的杨式太极拳的前身。有人说,这套拳的始创者,是精通易理的南北朝时人韩拱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