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来的日子才过得悠闲自在。
62。宿怨
说到这儿,也许有读者要问,这堂堂麻衣张大侠,到底为何不在老家过大年、享清福,却千里迢迢跑到三秦小镇长乐坡来。
寻仇?寻仇!
这还得从三十多年前说起。那年,张盖为人所托,帮一个老朋友排解家族纠纷。事儿办得很顺当。事后族长为表谢意,设盛宴款待了他。酒席上张盖喝多了。这夜便歇在那老朋友家。不料第二天还没起身,得知出事了。当夜那老朋友寡居不到一年的儿媳,突然死在自个儿的炕头。有迹象表明,她是被人在房里奸污后吞金自尽的。出身于那村子的狱吏、精于判案。此人花了好几个通宵,细查歹徒犯事留下的蛛丝马迹。最后却称,无能堪破此案。甚至于就此挂冠、远赴他乡。那老朋友感觉其中大有文章。他后来专程去找到此人,问个究竟。不料那人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再后来,有人言语间漏出口风,说狱吏怀疑张盖为凶犯。那老朋友羞忿不过,也知道斗不过张盖,一根绳子上了吊。
当时,没几个人敢当了众人的面说他的不是。可暗地里,风言风语不断。官府也被惊动了。可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不了了之。为此,张盖气出了一场大病、差点儿一命呜乎。三年后,他才弄清此案缘由。真凶与他那老朋友早夭的小儿子的盟兄有关。那人名叫殷仁。此君年纪不大,长得一表人材;读书不多,聪慧过人,却无心问学。是个出了名的长安轻薄游侠儿。叫人惊奇的是,他几乎无师自通,学得一身极高的武功。因为寡言少语、性情阴冷孤僻;加之心胸狭隘,所以并不怎么讨人喜欢、尤其是不讨女人喜欢。事后,这人不知去向。此人大概也明白,他这一出走,算是把大侠张盖给害惨了。为此,张盖绞断了自个儿的一头乌黑的头发,埋进了老朋友的墓穴。他发誓,无论哪一天,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拿了殷仁的人头给老朋友和他自个儿的头发祭墓。可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就是没找到这小子。毕竟没有逮着这恶人,案子便没有水落石出。这黑锅就得由他背起。因而这桩案子搁在他心里有多沉,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也真个叫无巧不成书。
去年腊月里的一天,张盖去瞧一个染病在床的老朋友。在老友的病榻旁,遇见一位从太原府南下回扬州省亲的老乡。此人是专做漠北重镇太原府军需生意的老商贾。老乡见老乡,自然有说不尽的话儿。那天与张盖闲聊时,这人担心来年生意难做。说起缘由,事关掌管军需事务,又跟他有十来年极友善的友人。此人是太原府少伊严挺之的心腹、幕府参军印西桥。他打算告假半年、回京西乡下省亲。张盖本打算来年春出访京都。出于对老朋友的关心,他不免多问了几句有关那印氏的情状。他准备有机会请京城里的朋友去会一会此人,争取来年能让朋友的老生意给接续着做下去。那老乡于是把印西桥的模样秉性,从年轻到先状,画了个大概。不料,这老张盖一听,却是脸色大变。
原来,那印西桥,极象他苦寻多年的仇家殷仁。
无论模样秉性。
63。一波三折
接下来便是求征。
那殷仁,到底是否如今的印西桥?这在张盖,只不过小菜一碟。没多久,从太原府传回确实的消息。果然,那印西桥,便是当年的殷仁。于是张盖携关门弟子袁方道,提前北上京都。他有好些年没到京都。此行可顺便看望老朋友。随后,他俩向东直驱风陵渡。准备就在那儿动手。谁料事情却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消息说是此人单骑回乡,结果却不真切。因为他此次返乡,还负有押解一批太原府淄重的责任。因此,他带了十一、二名随他久历沙场的极剽悍的亲兵,以便沿途护卫。更有熟人告诉张盖,印西桥是个大孝子,却已有十来年没回老家。去年入冬后,此人收到一封家书。云印氏已过古稀之年的老母,数日前偶感风寒,竟一病不起。这早已风烛残年的老人家,殛盼临终前与唯一的儿子再会一面。这印西桥自得了消息后,便茶饭不思、一宿数惊,一心只求快点儿回乡。可从太原府到风陵渡,他一行日夜兼程只花了几天时光。只是近日有人从家乡带来他娘的口信,说眼下病势稍缓,要他不必焦躁。他这才稍稍慢下脚步。
得了这消息,张盖犹豫了。他历来敬重孝义当先的汉子。如今听人这一说,不禁对当年这案子是否还有隐衷,起了疑心。为求稳妥,他把此案写成一文,托一老朋友带给印西桥,要他解释。他的本意是若印氏的解释说得通,此事也可缓行。不料那厮除了加强戒备,对此毫不理会。这一来,事情可就棘手了。按江湖上的规矩,此事该由俩当事者自行了结。如今瞧这架势,怕是不成的。若是找机会硬干,也难。这印西桥当年便是硬马快剑。三十多年历练后,如今的他,已算是江湖上曲指可数的武林高手。尽管此人已五十出头年纪,听说却悍劲如旧、谲诈机警异常。况且还有那一大帮功夫不浅的亲随日夜严密护卫。单靠他师徒俩,得手的把握不大。一旦失手,丢了性命倒还在其次,一世的威名玷污,他接受不了。思前想后,未一可行的办法是再添帮手。
于是暂缓行动。
回到京城。
64。搭手
老人有个老友,此时就在京都。此人叫杨开。瘦高个、六十出头年纪;早年是南粤武林一哥、现已歇影江湖。
他备下酒席,着弟子袁方道去邀老友商议。
结果来的不是一个,倒是俩。杨开带来的这位,是他表弟、也是张盖的熟客。这人便是江淮侠界名宿、正值壮年的司马无疾。如今在江湖上,此人的声势之大,颇有盖过麻衣张的苗头。听罢老人一番说辞,这哥俩二话没说便答应亲自出马帮忙。并且建议,在印西桥回乡的必经之地长乐坡,与印某了结前怨。张盖大喜。他的关门徒弟袁方道,年岁不大,已成武道高手。师徒俩,再加上杨开和司马无疾,真可算得上是集南北一代枭雄。任他印西桥再怎地骁勇善战,这一干武林高手,都要在此做了印西桥。
不过,接下来具体商议如何操作此事。
却又多少令他不快。
本来,他要随他而来的同伴集结在“歇仙楼”前,只负责堵住印西桥等人的去路。由他出面,单挑印西桥。此议却遭到扬开和司马无疾的同声反对。这俩人坚持,应由他俩在前道偷袭、张盖在后面包抄,一举斩印西桥于桥头。印西桥狡诈善变。如此这般,可免印氏有任何逃过一劫的机会。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大家都不愿说破的缘由。这就是,近年来张盖一直抱病在身,武功已大不如前。年前害了一场感冒,还没好利索。这俩人怕老人家万一失手,不仅坏了一世英名,弄不好还有性命之忧。拗不过两位老友的再三劝说,张盖只好同意按他俩的方案下手。这老张盖人称天下第一豪侠,一生义字当头;江湖斗技,无不堂堂正正地与对手摆开架势、一决高下。唯独此番,好不容易翻出了三十多年前的老账,当作此生的压台戏玩它一把,却只能玩一出偷袭的把戏。因而想来不但无趣,还格外酸楚悲哀、叫他有了一种英雄气短的感慨。
65。狡兔
张盖想,年前了事。
结果大伙商定,腊月廿一,东下长乐坡。为防印西桥耍出啥小伎俩,他又派袁方道去了前出长乐坡三十里的灞桥驿。
袁方道住进设有客房的一家酒店、掌握印某一行的动向,尾随其到长乐坡。
按理,印西桥等人是应在年前西回长安城的。不料,腊月廿四到了灞桥驿后,这一行人却止步不前。还楞是在虽不算偏僻、却离大唐京城只三十余里的的他乡熬过了新年。今日晌午前,弟子袁方道悄然潜回长乐坡,传回的消息却又令他大喜过望:
印西桥终于来了!
袁方道说,今儿一大早,印西桥大概是慑于这一路冰天雪地之苦,决定暂且把太原府淄重移入驿站、予以封存;留下所有亲兵驻守在驿站。随后,他遣散众多脚夫、另雇了当地一山民和他的两头驴,驮了行李杂物先上了路。就在他以为印西桥又要变卦时,只见他偷偷转出驿站;换蓝袍、跨枣红马,单人只骑西出灞桥驿。估计日落时分即可到达长乐坡。张盖心想,这回是老天为他多年来的的精诚所感动,要犒赏他;而那印西桥命里犯难、在劫难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