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君临天下-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遵旨!”

    接下来,朱由榔又和三人商量了一些具体细节,这才让他们离去。

    陈子壮走在梧州大道上,望着街道上摩肩接踵的行人以及叫嚷的小贩,不由感叹道:“真没想到,梧州还有这等繁荣景象!”

    他们自从浙江而来,因为战乱的缘故,各地百姓无不惶恐不安,时刻担心鞑子杀过来,物价飞涨,盗匪四起,一派萧条之色。

    “是啊!”蒋徳璟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容,“百闻不如一见,监国治下有此盛景,是我大明幸事。”

    两人前来梧州的路上,也曾担忧过朱由榔是否能成为大明中兴之主,毕竟他们只是从书信中听说,但今日一见,两人的疑虑早已消失无踪,再没有怀疑。

    他们与朱由榔只短短交谈了一个多时辰,但这一个时辰足以让他们对朱由榔这个未来的大明帝王做出判断。

    此时,丁府内,丁魁楚阴沉着脸,道:“监国已决定登基称帝了!”

    “啊?”林佳鼎惊呼道,“太好了!”

    朱由榔一日不登基称帝,他们这些臣子心里总是有丝不安,如今终于听到这个喜讯如何不高兴。

    马吉翔见丁魁楚面色不佳,小心翼翼道:“阁老,可是有什么不妥?”

    丁魁楚微微点点头,叹了口气道:“浙江、福建有变,唐王在黄道周、郑芝龙一帮人的支持下也监国了。”

    “什么?唐王哪有资格监国?”林佳鼎瞪大眼睛,不可置信道。

    马吉翔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同时也明白了朱由榔为何要着急登基,眼珠一转,道:“阁老,此事若换一个角度想,对咱们也未必是坏事。”

    “怎么会不是坏事?”林佳鼎皱眉道。

    马吉翔拜了拜道:“您想,如今东虏兵锋正劲,浙江正当其头,有他们挡在前面,咱们这里不就安全一分吗?”

    “正好给咱们喘息之际,监国如今坐拥两广、云贵川以及湖广,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安心发展。”

    马吉翔说完又瞧向丁魁楚,继续道:“下官以为如今监国登基在即,给他们一点儿甜头也未尝不可,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卖力抵抗东虏。”

    “唔……”丁魁楚倒是没想到这点,现在想来,的确也有些道理,怪不得朱由榔会如此大方。

    丁魁楚没在这事上过多纠缠,毕竟朱由榔早已有了主意,摆摆手道:“这些都是小事,当下有更要紧的事要办。今天监国召见了从南京而来的陈子壮、蒋徳璟二人,看监国的样子,是准备让两人入阁辅政,你们帮老夫想想该如何应对?”

    马吉翔、林佳鼎两人一听就明白了,朱由榔这是担心丁魁楚在朝中一家独大,毕竟如今朝堂之中多为两广官员,不少人依附在丁魁楚门下。

    林佳鼎沉思片刻道:“阁老,他们两人一个是兵部尚书,一个是前大学士,又有监国在背后支持,想要阻止两人入阁,恐怕不太现实。”

    “依下官的意见,阁老此时更应该将吏部尚书、户部尚书、都察院拿到手中,再另推一人入阁,辅助阁老,如此他们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丁魁楚脸色阴郁,道:“老夫何尝不想,我已向监国多次提议人选,奈何监国不是留中不发,就是直言拒绝,怕就怕监国心中已有人选。”

    林佳鼎心中早有腹稿,道:“阁老无需多虑,此事也不是完全操纵于监国之手。祖宗定制,凡大臣员缺,吏部与九卿会推,请旨简用,至推吏兵两部尚书,各边总督及内阁大臣,则九卿之外,复益以六科十三道。如今朝中有不少阁老的人,完全可以采用廷推之策,祖制不可废,私荐内降,其端更不可启,哪怕监国有属意人选,也必须要得到满朝文武的认可。”

    丁魁楚闻言,脸色这才稍缓,道:“说的不错,就这么办!”

    朱由榔既已决定登基称帝,自然不想再耽搁时间。

    隔日,朝会之上,丁魁楚带头,在文武百官的恭请之下,朱由榔决定于七月七日在广州正式建元称帝。

    消息一经传出,各地无不沸腾,尤以广州为最。

    三江码头,停泊着一艘朱红彩漆装饰的官船,长约十二三丈,尾楼有三重,船首方井上方绘了一面龙头,周围还有上百艘各式战船,一字排开,大明战旗高悬,场面蔚为壮观。

    朱由榔站在龙舟甲板之上,望着远处巍峨的梧州城,心生感慨,遥想当初种种,恍若昨日,不到两年时间,却已是物是人非。

    陈进忠望着渐渐升起的太阳,提醒道:“殿下,该启程了!”

    朱由榔回过神,挥了挥手,“走吧!”

    “起航!”

    一声令下,西江之上,遮天蔽江的战船,一个个张开风帆,乘着强劲的东风急速驶去。

    三日之后,朱由榔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广州。

    广东布政使顾元镜、都指挥使杨可观、总兵林察等一众广东官员早已在城外等候多时,远远见到朱由榔的车驾,一个个跪地恭迎,脸上的激动之色,难以掩饰。

    “恭迎监国!”

    。。。。。。

    朱由榔以广州布政使府衙为行在,暂时住了进去,至于登基一应事宜,也都在加紧准备,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待着七月七日那天的到来。


………………………………

第三百二十七章 登基

    把广州列入人口两百万人左右的特大型城市,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意外。

    从一些嘉靖时期来到中国的欧洲人描述来看,那时候的广州,城市还并不十分壮观,只是人口已经很多了。

    如克鲁士的《中国志》里说:

    “谈广州城之前,我要先告诫读者。在雄伟的城池中,广州不及中国的很多城,房屋更远比许多城镇低劣,尽管它的人口比很多城多。凡是见到它同时又曾在内地旅行见到别的许多城的人,都如此说。”

    “有不少内部相当好的房子,但楼房极少,多半是平房”'2'。这点上看似乎还不如边远的甘州。

    尽管城市外表不怎么样,但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应该说是不错的,按克鲁士的说法,内部的装修足以让他流口水了。而且他特意点明是老百姓,可见足以代表当时一般广州市民的水平:

    “老百姓房屋一般外表都不好看,但屋内却令人惊羡。因为屋内通常白如奶,像光滑的纸张,铺有方石板,沿一拃左右的地面涂成朱红色或几乎黑色。楝木光滑而平整,构制精美,安置适当。好像擦亮的,或者涂上色,要么白色,有。的白色美观悦目,像锦缎闪光,差不多像金色,光亮到似乎应在上色时给它褪点色。确实,我承认我从来没有见过那样好的楝木。

    “门口房间的后面有一个院,内有小树、亭子供休息‘之用,还有一股小清泉。再往后,在妇女退入的房门前,是一条有顶盖的过道,面朝院子敞开,那里摆着精致的大柜,作为房子的间壁。他们在里头放有木头或泥土制的神像或偶像,这些神像的形态多少有些怪。”

    有趣的是,根据克鲁士的说法,虽然广州城并不雄伟,但它的郊区倒似颇为发达,同城市几无区别:

    “郊区很大,人户众多,乃致有的葡人认为它的幅员可跟里斯本的相比,但我和另一些人觉得它要小些,尽管它比城内要大,房屋要多。它人烟稠密,人多到简直难以进入河岸上的城门。进出的人群通常都吆喝吵嚷着叫让道给挑东西的人。”

    “郊区一排排的房屋跟城内的相似,街道也和城内一祥修得好并且是直的,大部分铺设整齐,有的很宽大,也有牌楼,但不多。城内城外有的街道都同样在沿房的一侧或另一侧植树遮荫。郊区的街道在尽头处都有门,派有专人看守,他的职责是每晚锁门,玩忽职守要严惩,每条街都有一名警察和一所牢房。警察的责任要么是交出晚上在街上为非作歹的坏人,要么是替他作赔偿。因此每晚街上都有守卫;相邻的人则划分为区,每晚组成六个区,也就是值夜。为表示他们的警觉,条条街上响一面鼓,通宵点亮一个灯笼。”

    从这个对郊区的叙述来看,无论人口稠密程度还是管理方式,其实就是市区,只不过放在城墙外面而已。不过他这里提到的“郊区的街道在尽头处都有门”有些令人费解,也许是把城区误写成郊区了。

    无论如何嘉靖时期的广州,尽管城市建筑还不算雄伟富丽,但人口已经高度密集则是毫无疑问的了。

    这点也能从叶权(1522…1578)的《游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