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陈越决定,派出一支支军队收复鲁北以及北直隶各个府县,然后开始组建地方政府,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过并非没有经验可寻,毕竟在江西的时候经历过一次。
当然江西时,也只是组建了乡村两级机构,对府县官员陈越也没敢擅自伸手。而现在委派军官当县令知府,必然会引起朝廷的惊惧。不过陈越会以战时军管临时委派的方式先应付着。
“王爷,现在有一个问题在,”顾君恩皱起眉头道,“山东有6府15州89县,北直隶更是有9府19州72县,每一个府县州都派驻军队,需要派出的军队实在太多。咱们兵力虽多,可抽调出这么多的军队对战斗力影响也非常之大,咱们可还要和满鞑作战,彻底消灭他们呢。”
陈越道:“和满鞑大规模作战,以攻占北京把满鞑彻底驱逐出去为止,然后咱们便全力进行此事。
军队分散派出不用害怕,可以从各地招募训练新军,只需半年到一年时间,再训练二十万大军不成问题。“
“王爷,难道咱们不出兵辽东,把满鞑犁庭扫穴吗?”单明磊禁不住问道。
出兵辽东,攻占沈阳,把辽东以及辽北广漠的土地重归大明治下,彻底消灭满鞑,这是多么庞大的功业,这种诱惑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得住。
“彻底消灭满鞑是迟早的事,不仅满鞑,便是蒙古人也都得解决。不过前提是要把大明的内政弄好,现在咱们还没打到北京,朝廷便已经无力供给大军的粮饷,若是打到辽东苦寒之地,战线拉长了数千里,朝廷哪有能力供应粮食!
彻底消灭满鞑,说的简单,实现起来何其难也!“陈越忍不住叹道。
战争从来不是两军对垒那么简单,考虑的更多是后勤是组织力,更别说陈越手下步兵严重依赖后勤,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打到北京已经是极限。
“收复北京,十万军队足以,剩下军队的任务便是收复山东北直各个府县组建各地政府,山东的事情还是由明磊兄负责,君恩兄则负责北直隶之事。
咱们先弄好山东北直隶两省,咱们先弄好山东北直隶两省,再把这种模式往其他各省扩展!“
“是,王爷!”顾君恩和单明磊恭声听令。
………………………………
第909章 满清要撤回关外
一支庞大的骑兵行走在通往北京的官道上,旗帜卷起,所有八旗兵都垂头丧气,因为他们是败退。
仗打到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败局已定,中原这块花花之地再也不属于他们,用不了多少时日,他们便不得不撤回关外,回到他们世代生活的苦寒之地,继续过茹毛饮血的苦逼生活。
若是没有见识过关内的繁华也就罢了,见识了中原的繁华之后,谁还想再回到从前?
可是不退回关外又有什么办法?战败了,五万主力全军覆没,大清已经再也拿不出军队,以现在的实力,想守住北京都不可能。想到这里,绝大部分人对导致此战大败的“罪魁祸首”都心生不满。
而此时,“罪魁祸首”多尔衮骑在一匹战马低着头满心苦闷,昔日作为摄政王那种霸气那种俾睨天下的气势早就荡然无存。
多尔衮知道,仗打到现在,自己要承担所有的责任。是他的决策,把三万骑兵派出攻略广德府等地,试图吸引明军主动出击。而明军出击后,他再次做出错误决策,放弃临清城全军出击,试图歼灭三路明军中的一路,反倒中了明军的计策,致使临清城轻易落入明军手中。然后吴三桂率部叛变,一场大战之后,出击的军队溃败,他不得不带着剩下的军队突围。
可是,自己的决策真的错了吗?多尔衮仔细寻思,除了没有预先判断吴三桂叛变进行制止以外,自己的指挥作战并无多少问题。
和明军作战也是正面作战,然后被人数是自己三倍的明军击败。怪,只能怪明军战斗力越来越强,而八旗兵的战斗力严重削弱。可八旗兵战力变弱归根到底还是两年前的伐明失败,损失四万真满八旗主力导致,可战败的两个主将多铎和阿济格却正是自己的同胞弟弟。
所以,还是应该自己承担所有责任!
感受着军中八旗兵们隐隐传来的敌意,多尔衮满脸的沮丧,他知道从今天开始,自己在军中再也没有威信可言,在大清也再没有任何地位。将士们也绝不会再信任他,这行军中便能看到,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博洛从来就没有问过他这个摄政王的意见。除了身边的几个戈什哈以外,其他的八旗将士都和他保持着距离。
一万多骑兵从临清撤退,行军速度极快,五日的功夫便过了通州。
安排手下将领安置将士,博洛向着呆呆看着北京城门发愣的多尔衮走去。
“摄政王,咱们入城吧!”叹了口气,博洛请道。
多尔衮默然的点点头,策马向着城门洞走去。
就在此时,几骑飞快从城中奔出,出了城门放勒住战马,然后几个身穿黄马褂的侍卫跳下马来。
“皇上有旨,摄政王多尔衮接旨。”一个侍卫拿出一卷明黄色的圣旨,高声喝道。
多尔衮嗫嚅着,缓缓跪了下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多尔衮丧师辱国,致使五万八旗勇士惨死战场,犯下了滔天罪行,着革去其摄政王王位,关入宗人府等待发落!”
圣旨读完,几个大内侍卫按着腰刀靠向多尔衮,皮笑肉不笑道,“请吧。”
多尔衮的几个戈什哈相视着,均不敢乱动,眼睁睁的看着多尔衮被带走。
曾经统帅十万八旗入关,击溃闯贼占据北京,战无不胜的摄政王多尔衮,就这样被几个侍卫拿下。
看着经过身边的多尔衮,博洛神色复杂,他不知道该不该恨他。博洛知道,多尔衮为大清立下了无数的功绩。可此战大败,终归要有人负责,除了多尔衮再也没有谁能够承担这么大的责任。
而朝堂上,济尔哈朗和代善恐怕也希望借机把多尔衮搬倒,多尔衮虽然势大,可损失了这么多的勇士,几乎家家戴孝,很多人以前便是支持多尔衮,现在也只会恨他,恨他害得自己的兄弟儿子战死沙场。
正在博洛发呆时,一个侍卫笑着走了过来,“贝勒爷,太后口谕,请您立刻进宫。”
“奴才遵旨。”博洛连忙答应下来。
骑马走在北京城内的街道上,昔日繁华的北京再也没了往日的模样,行走的人们都脸上带着悲痛之色,隐隐的哭泣声从街道旁边的宅院里传出。
五万将士丧命沙场,基本上家家戴孝,每一户都有男丁战死,整个北京城处于一片哀痛之中。
虽然自己不是此战大败的主要责任人,博洛还是满脸的发烧,好像是自己害死了这么多人一样,不由得催动战马,快速向皇宫而去。
承天门外,博洛跳下战马,喝令亲卫戈什哈在宫外等着,自己则在太监的带领下向着宫内走去。
慈宁宫,孝庄太后端坐在锦塌之上,礼亲王代善,辅政王济尔哈朗陪坐在侧,宫内的气氛极其压抑。
“奴才博洛叩见太后!”博洛跪地行礼。
“罢了,起来吧。”孝庄太后摆摆手,语气冰冷的道。
博洛站起身来,又向代善和济尔哈朗行礼,然后肃立一旁。
“博洛来了,两位王爷问吧。”孝庄太后道。
代善和济尔哈朗相视一眼,由济尔哈朗率先发问,“博洛,五万大军全军覆没,到底是何原因?”
“回太后,回二位王爷,大战之时,奴才带着骑兵被隔绝在运河以西,明军水军封锁运河甚严,奴才和勒克德浑二人不得不带着骑兵向北绕行,试图突破明军水军阻拦进入战场。然而我们从德州渡过运河之后,便得到消息,大军已经败了。
后来从败军口中得知,就在我们还未到达德州的时候,明军发起了总攻,吴三桂被明军劝降反叛,从背后向我军捅了一刀,不到一日的时间,五万大军便被明军击败。
当然,具体的战情,战斗的部署得问摄政王,奴才也只是道听途说。”
济尔哈朗皱眉道:“多尔衮的情况,自然会加以审问。本王问你,抛开吴三桂叛变,我军还有四万多,却顶不住明军一日的进攻,究竟是明军战斗力太强,还是有其他因素,比如行军布阵的错误?”
博洛愣了一下,这才明白济尔哈朗的问话的真正意思,原来并不是问战败的责任是谁的,而是想弄清楚明军真正的战斗力。之所以战败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