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扬州就是清兵进攻的目标,这一点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知道清兵进攻的方向目标,进而制定出应敌之策,这是钱枫林统领的参谋司的职责。
按照参谋司的推演,以平南军的军力无法在野战上击退清军,只能据守城池凭借高大的城墙消耗对手。
可是江北总督府下辖四府上百个县,这么多城池都派兵把守根本守不过来,也没有那么多的兵可派。平南军不到七万人,防守扬州一城尚且不足,如何能在分兵把守?
好在江北总督府下辖并非只有平南军,还有众多的杂牌军。比如总兵李栖凤、副将史德威、总兵马应魁、总兵刘肇基、总兵张天福、张天禄兄弟,总兵胡尚友等部,各自带着三五千的兵马,加起来也有七八万之多。而各府县也都有数百到数千不等的地方守兵,淮安府还有数万团联军。
要是全算下来,江北总督下辖的军队加起来有二十多万,人数是来袭的清军的两倍多。可是这些军队大部分都是战力孱弱的鱼腩,根本抵不住八旗兵一击。而平南军七万人也只有一万余老兵。所以论战力来说,江北总督府军队要差清兵太多。
所以出兵硬挡根本挡不住,分兵据守城池又会摊薄兵力让清军各个击破。唯有把主力放在扬州,以扬州为战场和清兵决一死战!
不过各地府县又不能完全丢弃,经过仔细思考以后,钱枫林定出了一个疲敌之策,在宿州到扬州一路上各个要地城池均派出一部杂牌军据守,迟滞清兵进兵的速度。
都督府对这些军队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守城两日即可,然后就可以撤退。若是守住两日就是大功,守不住两日则有过会受到重责!
从宿州到泗州之间四五座城池,每座要是都能够迟滞清兵两天时间,清兵到达扬州时间就会推后十天半月,留给扬州准备的时间就更为充分。
而仅仅守两天就弃城而逃,对清兵来说也没经历什么激战,也会证明明军战斗力之孱弱,会使得清兵骄矜之心不减,自然也不会重视扬州的守军。
当然对这些杂牌军来说,守城两天也不是那么容易,弃城而逃时恐怕大部分军队不能顺利逃跑,毕竟在拥有大量的骑兵面前,想逃也不是那么容易。恐怕只有将领的少部分家丁才能安然逃出。无处可逃之时,很多人恐怕会投降。
这对这些杂牌军队来说其实非常的残酷。
参谋司做出这样的决策也无可奈何,因为这些军队根本无法纳入平南军的体系。如张天福、胡尚友、王之纲等将领把自己手下的军队完全看作自己的财产,使得总督府想改编他们都不可能。
而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太差,数千军队中只有将领的几百个家丁能够打仗,士兵大部分都是兵痞,改编他们还不如从百姓中征募新兵,最起码服从纪律上比他们好上太多。
这些军队大部分都是客兵,从四川河南江西各地而来,军纪极差,骚扰百姓的事情屡见不鲜,让总督府非常的头疼。而且这些军队既然在总督府的地盘,就得总督府供养,这些将领整天派人到总督府索要粮饷,而拨付给他们的粮饷大部分都进入了将领们的口袋,被中饱私囊。
兵为将有,这已经是明末大部分军队的常态,就连朝廷都拿这些军头无可奈何,总督府的精力都放在招募训练平南军上,也抽不出时间整肃这些军队。
所以,钱枫林便做出了借敌手铲除异己的心思,这让陈越心里颇为不忍。
不过陈越很快还是克服了心里的障碍,他知道参谋司做出的是最佳的选择。若是让这些不受控制的军队都来扬州,恐怕另一个时空扬州十日会再现!还不如让他们发挥一些余热,能阻挡清兵一时片刻也是好的,也算对得起他们吃了多年的军饷。
骄敌之心,诱敌深入,引诱敌人在扬州决战,这就是平南军对南下清军做出的应对之策!
………………………………
第448章 固镇之战
参谋司制定的应敌之策看似保守,却是最稳妥的方法。毕竟在野战上,现下的八旗兵可谓无敌。
在另一个时空,多铎部清兵四月五日自归德南下,十七日就到达扬州,然后四月二十五日攻破扬州,五月初九渡过长江,五月十四日南京投降。
清兵也就在扬州打了数日,其他地方都是不战而降,其进兵的速度也就是行军的速度。
而若是能够想法迟滞清兵的进兵速度,在路途中拖些时间,然后扬州再死守数月,只要把时间拖到七八月份,南方潮湿炎热的天气将会使清兵不战自溃。毕竟这样的天气不是生于北方的满鞑所能适应。而另一个时空,后期满清攻打南明之战,攻打福建两广贵州云南数省,基本上用的都是绿营降军,八旗兵不适应南方气候是重要的原因。
至于那些杂牌军将领肯不肯听话,总督府也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们。首先这些将领被派往泗州宿州一线驻守,是不可能带家眷的,将领士兵们的家眷大都还在大明的治下,若是他们投降,其家属肯定受到牵累。
而对于胡尚友张天福、张天禄这些四川乃至北方的军队,其家眷就算是朝廷也鞭长莫及,总督府则许诺,只要其能完成守城的任务,哪怕是折损了全部的兵力,在平南军中会安排同等甚至更高的职位。
现在的大明可不比另一个时空的弘光朝廷,平南军也不是另一个时空的江北四镇,朝廷的威信还算挺高的,陈越相信不会出现另一个时空明军纷纷投降那种局面。毕竟,现在朝廷一切欣欣向荣,平南军也算是战无不胜的强军,在对阵满鞑,对付闯贼,平定叛军上,表现出了极强的战力。有总督府有平南军在扬州为后盾,事情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
这些军队将领都世代是大明的军人,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也不会轻易投降异族。
而在另一个时空中,也不是全部的南明军队都不战而降,有好些将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乃至壮烈殉国,如刘肇基、马应魁、史德威、黄蜚等。
四月八日,清兵先头部队外蒙骑兵到达宿州,守卫宿州的总兵王之纲不战而逃,使得陈越大怒,命令沿途守军捉拿王之纲,押解扬州明正典刑。
守固镇的总兵刘肇基以宴饮招待为名,在酒席上把王之纲拿下,吞并了其军队。王之纲被押解扬州处死。
王之纲本是开封守将,当清兵攻来时一路狂逃,从归德南逃宿州,被江北总督府委任为泗州守将,如今终于为他的逃跑付出了代价。
王之纲被处死,使得各总兵副将大震,知道江北总督府终于要动真格的了,都开始掂量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直接逃跑是不可能了,以陈越的狠辣,肯定会被以军纪处死。若是不投降清军的话,只能老老实实的听从总督府的调遣,守住自己驻守的城池了。
好在总督府也没有逼他们到绝路的份上,守两天的时间,也不算太难。
四月十日,满清固山额真拜伊图、梅勒章京伊尔德带领蒙古骑兵三千到达固镇,总兵刘肇基依靠固镇低矮的城墙,和蒙古骑兵对敌。
蒙古骑兵箭矢如雨落在城头,城头的明军死伤惨重。
刘肇基亲临城头,狂吼着督战,指挥着明军用弓箭火铳反击。
即使能够用弓箭压制城头的守军,靠骑兵也无法攻上城头。在被城头射杀数十个骑兵之后,拜伊图和伊尔德只能带着骑兵后撤,和城墙拉开距离。
一路所过,各个府县明军都是望风而逃望风而降,根本没有敢于抵抗的。固镇的明军出乎了拜伊图的意料,可是针对这种情况,除了攻城也没有别的办法好想。可是他手下都是骑兵,用骑兵去攻城?还是算了吧。
现在他能做的就只有等待后方军队过来。
清兵十万人并非全部是骑兵,八旗兵虽然人人都有战马,可大多数也是骑马步兵,习惯的作战方式还是下马列阵而战。而长途的行军即使有战马代步一日顶多也就六七十里,再多就是战马也受不了。除了一人三马的蒙古轻骑前锋外,其他的军队行军速度也不算太快。
而整个大军十万余人,前后拉了足足二十里的距离,每日拔营扎营吃饭睡觉也需要大量的时间,速度也不可能太快。
所以拜伊图在固镇外等了一日之后,才迎来了后续的军队,这是护军统领图赖所部正黄旗一部,兵力五千余人。随同的还有绿营兵万余,都是归德投降的许定国的军队。许定国被刘能刺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