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东西我拿走了,记得记在我的账上,日后从我的薪水当中扣回来!”李天养自以为松了口气,这颗其貌不扬的红石头怎么也不能比那串东珠项链价值昂贵吧。
“好嘞!”二丫、四喜自然没有意见。
就连一旁是山本他们,都分外敬佩地看着自己这位主公,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向李天养这样公私分明是主公,更觉得自己选择没有错误。
只有底下一位眼尖的账房先生,准备说上两句,最后看看李天养溺爱逗弄爱女,其他人又一副认同地面容,最后又将要说的话忍了回去:“我的提督大人啊,那可是一颗品相极好的红宝石原石啊,找个熟练工匠打磨出来,可比你那串东珠贵多了!”
(本章完)
………………………………
09 马无夜草不肥
二丫、四喜她们一共七八个人,在李天养的官邸当中,整整呆了一夜才算是彻底整理完成这批被山本他们运送回来的物件儿和金银。
金银器物事最容易估算价值的,作为脏物李天养也不会为了这些金银器物的附加工艺价值而暴露自己可能的存在,因此二丫她们基本上是直接称量这些金银物件的重量来估算价值。
经过称量,山本五十六他们所运送回来的这批赃物中含量最多的真金白银价值大概在十万两黄金左右,也就是说光是这一项,李天养他们就赚了差不多百万两纹银。
最麻烦的,则是对一些古玩字画、奇珍异宝的估值,这些东西本身的价值波动幅度较大,给二丫、四喜她们带来了很大麻烦。
好在李天养很快在自己的团队当中挑选了两位曾经在典当铺中有着多年经验,对于这种古玩等物件有着极高眼光的成员辅助二丫、四喜她们这些入库账房,才算是解决了二丫她们都麻烦。
不过接下来,随着一旁掌眼的两位前典当行掌柜相继在估算出这些物件儿的价值,以及这些物件儿的出处、归属等情况时,李天养却从中发现不少问题。
这些东西很多都是稀世奇珍,比如有一只小小的曜变天目茶碗,在其小小黑色釉底内侧,布满了千万颗形状不一、大小不同,毫无规律或汇聚成串、或孤悬一地的天然白色釉层,将其置于手掌之间轻轻旋转,有如千百只眼睛注视着你,又有如千百颗星星围绕着你。
这小小一个饮茶玩意儿,谁能想到它却是价值万两纹银而不见于市,谁让它是南宋古物,留存于世间的已然凤毛麟角,魏忠贤公公收到了这个茶具之后甚是得意,逢人便将其拿出来与人炫耀,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其归属。
物件儿是个好物件儿,也价值连城,可是李天养他们真要将这么一个东西拿出去出售的话,那就得做好被人查到这些东西来历的准备,却是让李天养头疼不已。
因此这一批古玩字画的价值在估算出大概价值的时候,虽然只有区区四五箱东西,可是却比那其余十几箱金银点价值要高出两三倍来。
可惜点事,其中有半数左右是民间风闻被大明朝那位魏九千岁给收入囊中点珍宝,剩下的一般李天养也不敢保证不会被人给认出来。
如此一来的话,在官府方面一直在追缴这批魏忠贤贼赃的时候,李天养他们要想不暴露己方实际获得这批价值巨厚藏物,那么李天养要么是将其运往倭国、琉球等深受大明文化熏陶,舍得花钱收藏这些古玩珍宝的贵族,要么李天养就之能暂时将它们雪藏,等到风声过去,大家不再关注这批失物以后,才有出手的可能。
后世李天养就见到了太多因为大清晚期腐败无能,使得国家饱受列强欺凌而丢失了无数瑰宝,被列强抢夺回国收藏,等到国家强大起来以后,为了讨回这些国宝,民间、国家所做过的种种努力。
在李天养后世所受到的教育里,这些古玩珍宝既代表了本身创造它们的那个时代所拥有的艺术眼光、工艺水平,也是后人们瞻仰、了解先辈们的一种手段。
因此,这批古玩第一种折现的方式就被李天养给放弃了,甚至因为魏忠贤公公手中藏品太过珍贵的缘故,李天养甚至决定不取第二种折现方式,将这些代表华夏文化和技艺的瑰宝拿去换取银钱俗物,而是想要将它们收藏起来,等到有一天摆放出来供世人参观,让外人知道中华文明之强盛,让华夏儿女为有这样的文明而骄傲。
当李天养有了这么一种想法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山本他们这一趟所得得收获,至少大半数成为了纸面上的数字,无法转换为洪门发展所需要的真金白银。
不过很显然李天养对此是无所谓的,反正这只是他突发奇想所得的一笔意外财富,当初他也是受到电影启迪,还有一本不知道什么名字得书籍随笔一说,让他有了让山本他们做一回绿林好汉的想法,却不成想歪打正着所得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而且,光是那比折算出来的真金白银和容易脱手的珠宝、项链等,也同样够洪门使劲儿造上一段日子了,让洪门被李天养搞得拮据的财政松了一大口气。
一百多万两纹银,放大明朝或许还不够辽东方面一年的军饷,但是放在洪门不过区区数个城镇、十余万人的势力当中,再怎么也能够坚持些时日了。
当然,以李天养花销银钱得手段来说,看起来数目庞大的入项,恐怕也未必能够坚持得太久,比如此时当李天养守着二丫她们得到这批赃物最后价值点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在脑海当中仔细盘算起来该如何花销这笔银钱了。
首先自然是再加大力度采购铁矿了,石碌那边的海大富早就已经不再偷铸铜钱了,相比偷铸铜钱的风险和所得,李天养这两年采购铁矿所支付的银钱早就超出太多了。
而且石碌矿场中的铁矿产量和开采难度,远远比开采铜矿得成本低上太多了,有李天养这么一位大胃王一般都收购方,海大富傻逼了才会继续他那不成器的铜矿开采,如今他早就专职为洪门开采铁矿并运送到大元岛来。
这次海战之后,李天养深刻认识到火器对于接下来整个战争的重要影响,而随着他下定决心走精兵、强兵路线,庞大到火器构成将是他们整个团队的极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点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则是加速他们齐心堂商号的布局,未来不管是外卫情报系统的构架和扩张,还是招募收容更多点流民、百姓到大元岛来开发大元岛,甚至是赚取更多的银钱来供养补给越发庞大的洪门,齐心堂的发展就不能再像现在这般慢慢吞吞了。
虽然,在别人看来,齐心堂商号、有间客栈的发展已经是极快了,但是依然不能满足李天养对于它们的期望。
(本章完)
………………………………
10 救助
崇祯元年三月,大明内陆刚刚开春的时节,鸡笼港这边却已经有了点初夏的气氛了。
一向热火朝天的鸡笼港,今日在码头上出现了别开生面的一幕,一位老者带着数百稚童在欢送一群年轻人的远行。
带头的老者是鸡笼港中人人敬重的一位人物,若说李天养能让人敬畏是出自于他在洪门团队的崇高地位的话,那么这位老人能让人敬重,却完全是出自于他本人的日常行为和他对乡亲们的贡献。
老者黄攸然,正是那位从潭门时就被李天养从地震难民中招募进团队的老成员了,从一开始在潭门时教授学童们中医知识、帮助李天养建立初步的急救方针,到如今他稳坐洪门慈幼局局长的位置好几年,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原本庸碌的一生到了晚年却是如此都充实和耀目。
曾经黄攸然都中医水平也不过是游方行医罢了,甚至比县城中那些百年老字号药房的大夫还要有所不如,可是到现在,他对于自己一手外科技术却是分外自信,自觉怕在整个大明朝中也无人能及。
而且,在李天养的引导下,黄攸然带人研制的感冒药剂、止泻药剂、降烧药剂等等普通百姓日常病症的药剂,已经是洪门团队中常备的良药,也是这些年来洪门团队在大元岛上一直平稳度过的重要因素。
更别说那极具针对性的青蒿方,对于让外人闻之而变色的疟疾有着卓著的疗效,配合一些其他辅助手段,曾经死亡率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疟疾在洪门团队当中下降到了不足百分之二十五,对于大元岛的开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些在外人看来极具传奇色彩的东西,却依然不是黄攸然的骄傲,对他来说,他如今心头最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