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者荣耀-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癫可惺檠钚械玫较ⅲ子贝锊赜诟校判颐庥谀选

    躲了两个月,杨玄感感觉躲终究不是一个办法,便派人送孔颖达到长安,孔颖达没想到,到了长安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杨崇要出售宝洁坊。孔颖达找到马行坊,得知杨崇去了工坊,便请元弘昭派毛顺送自己过来;杨崇叹息中,便带着孟鲲鹏、姜菲,去曲江岸边的曲江酒楼定了一个隔间给孔颖达接风。

    长安的春天,不只是烟雨濛濛中的柳丝飘拂,不只是翡翠筑巢的歌舞升平,更多的是及时行乐的人群。天子之都,无所谓杂花生树,无所谓悲欢离合,要的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信心,还有不可奢望的公平。孔颖达站在窗边,望着一片春花落去,万点水波荡漾,煞是愁人;快乐的是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

    杨崇敬了孔颖达一杯酒说:“我听宇文恂说了,现在这些读书人表面上正人君子,实际上一肚子坏水,竟然做出这么有辱斯文的事。孔兄,这些事不需放在心上,现在你有圣天子的信任,越国公的庇护,那些宵小不能拿你怎样。”

    孔颖达品着舌尖酒的余香,淡然说道:“杨崇,你是员外散骑侍郎,门下省的天子近臣,为什么在休假,我可听说了,皇恩浩荡,一次性批了两个月的带薪休假,在大隋可是独一份。”

    杨崇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圣上和门下省的三位纳言都知道,门下省没有我的位子。”

    “那兵部呢?”孔颖达毫不客气地说:“你虽然不是马上大将,但是在兵部能做的事太多了,我不止一次听小越国公和其他人议论,说你对大局的把控,就是很多戎马一生的老将也远远不及。你若是心中不藏着事,怎会现在卖宝洁坊,这可是一棵摇钱树,一年挣的钱应该不低于十万贯。”

    杨崇猜不透孔颖达的用意,解释道:“我不是准备好好做官吗,所以想把商业上的事收收。”

    孔颖达大笑道:“杨崇,难怪人家防备你,你果然有枭雄的气质,你我知交,还说这些搪塞的话。我告诉你一个消息,在上面有人说邯川戍大捷中出现天谴,是因为你有天命,说你的人是个老实人,由于平时给人一副谨慎的样子,所以说出来的话,大伙都信。”

    杨崇心中一动,脱口而出:“唐国公李渊。”

    李渊是西魏八柱国李虎之后,历史上的唐高祖,少年丧父,七岁世袭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所以隋文帝特别亲近器重李渊,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先后做了荥阳、楼烦两个郡的太守,现在是殿内少监,分掌皇帝膳食、医药、冕服、宫廷祭祀张设、汤沐、灯烛、洒扫以及马匹、舆辇等事务。

    李渊是杨崇在大隋最顾忌的人之一,在现代社会网络自媒体的教育下,杨崇对李渊扮猪吃老虎的印象尤为深刻,所以孔颖达一说,杨崇就感觉是这个人。孔颖达对杨崇的反应大吃一惊,杨崇与朝臣士族交往得并不多,熟悉的都是同事或生意上的伙伴,怎么能注意到李渊这样一个还不出名的人。

    孔颖达试探着问:“你和李渊有仇?”

    杨崇摇摇头说:“孔兄开玩笑了,我哪有资格和一个国公结仇,人家可是皇亲国戚。我知道李渊,是有人跟我提起他的两个儿子,说李建成、李世民聪明无比。”

    杨崇话里没有一点漏洞,以孔颖达的身份,也不好意思再追问杨崇,那个人是谁;孔颖达笑着给自己斟了一杯酒,一副不相信杨崇的样子。孟鲲鹏也不相信杨崇说的话,于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杨崇,既然知道是谁,是什么事,准备如何解决?”

    孔颖达顿时竖起了耳朵,杨玄感让他透露消息给杨崇,就是想看看杨崇后面如何应对;杨崇顿了顿说:“李渊,倜傥豁达,任性真率,是少有的能忍之人。这次出马,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理由,如果我猜测不错,他应该还有帮手,不会那么容易让我脱身。姜菲,你安排人去楼观,就说我想见岐晖掌教一面,请他务必到无竹观一趟;孟大哥,你去金马堂,看甄雪晴和史世良谁在长安,无论谁在,都请他明天到马行坊做客。”

    孟鲲鹏三人都是机敏之人,闻言哪还不明白,杨崇怀疑的帮手就是楼观道和淬天阁,孟鲲鹏想了会说道:“你是认为楼观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姜姑娘他们开除出楼观道来帮你,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姜菲其实早就想到了,只是不愿意面对,听孟鲲鹏一说,脸色顿时变了;杨崇微笑道:“应该没那么严重,岐晖掌教做的是两面下注,甚至是多方下注,就象大的士族,只要朝堂上有新的势力出现,总要安排一两个人进去,最后无论谁胜都是赢家。淬天阁应该是拿主意的一方,对唐国公的支持会不遗余力。”

    杨崇很想告诉他们史世良认为李渊“您的骨骼惊奇,必为一国之主。”,过不了几年就能听到“杨花落,李花起”的传言。杨崇想想忍了,不由得感叹,历史的车轮实在是难以阻挡,就是自己这样一个穿越来的人,有着隋朝人不知道的知识和先机,依旧是如履薄冰,被人算计得死死的,可谓学无止境。

    姜菲的心里好过些,杨崇对楼观道的分析很中肯,在师傅元慧的嘴里,师伯岐晖还真是这样一个人;孔颖达呆住了,他是实实在在的大儒,知识渊博,依旧想不出杨崇是怎么从李渊身上,联想到楼观道和淬天阁的,一霎那,孔颖达都有些怀疑自己的智商。

    (本章完)
………………………………

第113章 楼观

    楼观台所在的石楼山,是楼观道的发源之地,位于终南山北麓,南依秦岭,千峰耸翠,东距长安一百五十里,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楼观台是说经台,周围青山绿树,道观掩映,重重楼台相叠,楼观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一叶方舟,俯视风景如画的秦川渭水,后世宋代苏轼游此吟有名句:“此台一览秦川小。”

    楼观道历史悠久,相传创始于西周,至今已有一千余年,春秋时期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象;老子李耳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亲手筑起楼观台授经。沿楼观台前卵石路南行,越过林海,便是翠薇峰,巍峨高耸,峰峦起伏;白云重重,围绕山腰,飞瀑奇岩,幽险奇峻,山间珍禽异兽,数不胜数。

    峰巅高炉世传为老子的炼丹炉,也是楼道观的禁地,外人不得入内,平日里戒备森严,今日更是布满重重岗哨。炼丹炉前有一个小院子,三间瓦房,五株幽竹,一弯溪水相伴,淙淙水无声,水底砾石晶莹剔亮,偶有游鱼,忽来忽往;竹影拂水面,沐着细碎的阳光,是几分淡淡的韵味。

    从院中北望八百里秦川,烟岚横断,远接蓝天,阡陌道路恍若棋盘,楼观道掌教岐晖回过头,对广成子笑道:“杨崇这么快就查到我们,还当真是出乎意料,帅师兄既然来了信,我们少不了是要走一趟。”

    岐晖身材修长消瘦,一张英俊的脸上充满男儿的气概,由于保养的好,让人根本无法判断年龄,说四十岁也行,三十岁凑合,二十岁有可能。广成子是王真微一支的传人,和岐晖相必显得有点胖,满头乌发,面色红润;广成子功力已臻化境,对俗事不大上心,疑惑地问道:“掌教似乎并不在乎杨崇发现秘密?”

    岐晖高兴地说:“不在乎,不在乎。若没有这件事,怎么证明杨崇的力量。”

    楼观道这一代英才辈出,比之田谷十老的时候更为发达,但正因为这样,内部争论不休,即使以岐晖的地位,也无法摆平。隋炀帝杨广明显的更相信茅山宗,自登基以来,虽然一再表示信道,但是从未召见过任何一个楼观道的道士,更不要说到楼观道来做客,岐晖想尽办法,托了数十位朝廷重臣,都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以冯齐整、元慧、帅国真、张果老为首的部分道士,对这种情况熟视无睹,反而一再强调所谓的做好自己,杨崇能获得楼观道的支持,起因就在此。但是孟狮真人、徐明、陆压等人则主张在朝堂上寻找信徒,扩大影响,以达到最后影响隋炀帝杨广的目的;岐晖本人则考虑得更远,和扬州的虬髯客、华山的焦旷真人、恒山的苏游一直在研究天下的走向,考虑种种可能的变化。

    唐国公李渊是因为淬天阁而进入岐晖和楼观道视线的,当时冯齐整、元慧已经决定帮助杨崇,师兄帅国真也不赞成和淬天阁往来,岐晖只好让孟狮真人、陆压负责与淬天阁联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