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屈突通继续问道:“你认为胜负几何?”
杨崇斟酌着说:“看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是现在的大隋,咄吉一点机会都没有;又或者铁勒诸部协助,东突厥就任何时候都没有机会。”
屈突通抓住杨崇话里的一丝漏洞问道:“难道你认为大隋会有变化?”
杨崇懒懒地站起来说:“我第一次去中枢觐见圣上就说了,如果按裴矩这种弄虚作假的方式来,大隋迟早会感觉兵力不足的。不说了,这是你们朝堂上的大事,与我无关。”
卫玄问道:“譬如。”
杨崇给三人施完礼说:“卫公,这些事你们想不到吗?何必为难我。”
杨崇说完,独自走了,背影充满无奈。屈突通沉默很久才说:“这又是一个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南朝梁将,出身寒门,文弱难开普通弓弩,却带兵有方,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梁大通元年,陈庆之与领军将军曹仲宗、寻阳太守韦放会攻北魏涡阳,仅率麾下二百骑奔袭,破魏军前锋而还,最后连营而进,连破魏军十三垒,迫涡阳城主王纬出降。
大通三年,陈庆之乘虚自铚县北上,七千之众,一路四十三战,击败北魏十三万大军,连拔三十二城,攻克荥阳、虎牢二城,护送元颢入洛阳城。因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所向披靡,一时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卫玄和屈突盖惊呆了,两人没想到屈突通对杨崇如此抱有信心,那杨崇就是可以和高颎、杨素比肩的人物了。
杨崇急急回到府中,得知姜菲去了别院,立即回到自己的房间,好好地睡了一觉;也许这几天太煎熬,杨崇醒来时,已经是掌灯时分。杨崇走动大厅,姜菲正在和苗允看账本,姜菲见到杨崇就说:“这几天有两个人来找你,一个叫王君愕,带着袁天罡的一封信,想和你合伙做生意;还有一个是扬州来的商人,叫张伯坚。”
张伯坚,虬髯客?王君愕不知道是谁,杨崇对风尘三侠是印象极深,倒不是李靖和红拂女的故事多么浪漫,而是杨崇怀疑传说中虬髯客和李世民那“一子定中原”的棋局。争夺天下,何等大事,岂能用一盘棋解决问题,要知道李家和虬髯客那时候都是从者如云,不是说不争就能不挣的。杨崇问道:“张伯坚是不是一副虬髯,身怀武功?”
姜菲好奇地问:“是你朋友?”
杨崇掩饰地笑笑说:“神交已久,神交已久。”
(本章完)
………………………………
第106章 虬髯客
张伯坚怎么看都不像商人,三十多岁,一张充满了傲气和自信的大脸,浓眉间锁满了狡诈,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直视杨崇,只有胡须,和传说中一样,赤髯如虬。杨崇洒脱地耸耸肩,请张伯坚坐下,虬髯客的目光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压力;婢女上茶后,屋内只剩下杨崇和张伯坚两人,杨崇端起茶杯问道:“张兄这次到长安来,是做什么买卖?”
张伯坚嘿嘿笑道:“我带来了一船的香料、胡椒,还有瓷器、檀木等,不知道杨公子有没有兴趣吃下。”
隋炀帝修了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现在扬州到长安也可以走水路,杨崇含笑问道:“张兄是从江都来的?”
张伯坚一愣,随即从容答道:“我这次是从华亭那里进的内河。”
果然是出海是盗,上岸为商;杨崇颔首道:“我和张兄神交已久,长兄开个价,这批货我吃下了。”
张伯坚放低声音问道:“杨公子听说过我?”
“李靖的盟兄,我怎么会不知道。”杨崇淡淡地说道:“张兄不仅武艺高强,兵书战策和志向更是无人能及。”
张伯坚脸色微变,他是李靖盟兄一事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心中的志向更是连李靖和红拂女都不清楚,眼前的年轻人却恍若全知。鉴于杨崇现在的名声,张伯坚不敢轻举妄动,试探着问道:“杨公子知道我的身份?”
杨崇喝了口茶说:“我知道,所以我愿意吃下全部的货。张兄冒险进长安,一个是为了出货安全,另一个是想寻找另外一条出路,张镇周、诸葛全到了闽南,现在恐怕已经登上流求,你们的日子不大好过。”
张伯坚松了口气,诸葛全和杨崇是朋友,很可能自己是海盗的一些情况是诸葛全写信告诉杨崇的,饶是如此,张伯坚对杨崇也大为警惕,这种眼光和联想,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张伯坚很光棍,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杨公子既然门清张某的处境,张某就明说了,以后只要我们成为生意上的伙伴,我带到长安的货,就全部给杨公子。”
“成交。”杨崇毫不犹豫地说:“张兄要带什么货回去,不妨开一个清单,我这就安排人去采购。”
张伯坚看出杨崇眼中的诚意,取出一张清单递给杨崇,笑道:“我要香胰子、酱油、宇文酒坊的酒,还有书籍。其他的东西就不劳烦杨公子,我自己已经买的差不多了。”
香胰子、酱油、宇文酒坊的酒都是杨崇随时能收到的货物,唯独书籍让杨崇一愣,张伯坚志向再远大,也不至于现在就要准备教化;杨崇低头看清单,立即明白了。张伯坚要的书籍主要集中在四书五经上面,数量不多,应该是为南洋或新罗那些地方准备的,这些国家仰慕中原文化,尤其贵族,更是以和中原搭上关系为荣;张伯坚肯定是要拿着一些范本,到扬州再找人誊抄。
杨崇问道:“张兄何时出发?”
张伯坚答道:“五天后。”
杨崇估算了一下说:“我今天安排卸货,后天把香胰子、酱油、酒装船,在你走之前交付书籍。差价的部分,我用黄金补偿。”
张伯坚欢喜道:“黄金最好,大宗交易中,黄金是硬通货。”
这一单很顺利,元弘昭带人去把船上的货卸下来后,杨崇和姜菲估算了下,大概能挣一万贯。姜菲已经知道张伯坚是海盗,没人的时候,低声嗔道:“你真是要钱不要命,哪一天张伯坚出事,把你供出来。”
杨崇无所谓地笑道:“没有人能抓住张伯坚,我看了这艘船和船上货的文书,都有各地官府的路引,我让元弘昭把路引都留下了,不会有事的。对了,你哪天问问天鉴、天缑、天弃,愿不愿还俗,孟鲲鹏、杨雷说了几次,道士做管事,很多人看了别扭;如果他们相对楼观道补偿一点,我可以出点钱。”
姜菲笑了,她在工坊、别院都看到好几次,画面别致得没法说;不过杨崇的善解人意让姜菲很欣慰,天弃三人虽然不在乎楼观道的身份,但要是让他们脱下道袍真正还俗,肯定还是有些心结的,补偿楼观道是帮他们解脱的一个好办法。姜菲点头道:“那天我和他们商量一下,你见到你二师兄,记得说一声。还有,书籍怎么办?”
杨崇摸着姜菲的手说:“我写了封信,让苗允去找崔处直了,先从他们家里买一些;还有,我们一直搜集的旧书和私塾里的抄本都有四书五经的书,到时候凑起来一起给张伯坚。”
杨崇私塾搬到庄园后,学生越来越多,杨崇一直让手下人在各个渠道收集书本,还让识字的学生不断誊抄,就是为了让每个上学的孩子都有一本书和建一个图书馆;在杨崇的私塾,四书五经只是用来识字的,每个孩子只要认全任何一本书上的字,誊抄出来就行了,最主要的是讲算术,阿拉伯数字的简易计算。所以杨崇的私塾不缺这些书,有的是学生的作业,缺的是崔家那种精致漂亮的抄本和印本。
张伯坚带着一船货走后,杨崇给的书虽然有些杂,但是看到其中二十几本书上有博陵崔氏的印章,张伯坚还是很满意的;张伯坚一再叮嘱杨崇,有机会还是要搜集一些书籍,自己下次过来肯定还要。
张伯坚走后,杨崇还是不准备见王君愕,杨崇作为穿越人士,本身对相士一类的人敬而远之,袁天罡就是杨崇比较忌讳的一个,所以对于袁天罡推荐的,除非是名人,杨崇都不感兴趣。其实也是杨崇对隋唐的历史不够了解,王君愕在历史上还是有点名气的,被称作沉毅有谋。
唐高祖李渊入定关中,王君愕与王君廓率部归降,拜大将军,以战功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大将军。后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伐辽东,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力战而死,李世民深痛悼之,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王君愕对杨崇的心思猜不透,几次求见不成,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