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者荣耀-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崇轻声问道:“你是拓跋魏宗室的那个元家人?”

    元九停了片刻说:“没有拓拔魏了,都是大隋的子民。”

    元九的回答等于承认了身份,杨崇叹了口气,正准备重新躺下,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道:“尉镖头是怎么到车行的?”

    元九怪异地回头望了杨崇一眼说:“他是为了避免军队的再次征召,主动入了奴籍,做了元家的部曲。对了,到了长安以后,你准备做什么?”

    杨崇精神一振道:“我准备先好好地玩玩,然后找个事做。”

    元九笑了笑说:“是应该放松放松,不过那些好玩的地方一掷千金,我劝你还是少去为好。你见识广,人又聪明,如果你不打算回岭南,也不想去做官,到了长安以后,你可以开一个工坊,或是买上一些田,做一个小地主。”

    元九这是在隐晦地告诉杨崇,离开军队,不要想着做官,也不要去做别人的部曲,自己能做的事很多。杨崇感激地朝元九笑笑说:“我本身就是一个和商队失散的人,我会在长安做点生意,看能不能遇见商队回来;等赚够了钱,就回岭南。”

    元九见杨崇接纳了自己的劝告,心中畅快,一甩长鞭,催动着马车向前奔去。

    张掖到长安还有两千多里路,但道路宽阔而平坦,车队的行驶速度明显快了许多,尉文通也不担心马贼和错过城池,即使跑到半夜,也能找到一个集镇休息,所以每天都能跑上四、五百里,六天的时间就到了长安。下午太阳还在,车队就从长安城西城墙最北的开远门进了城,随后拐入南面义宁坊的长风车行。

    杨崇下了马车,尉文通说要和杨崇去一趟城南韦家结账,杨崇摆手道:“不劳尉兄奔波,我自己付就行了。”

    尉文通一竖大拇指说:“杨兄弟好见识。出发的时候你给了我十两银子,再给我一两胡椒就行了。”

    杨崇把一两胡椒交给尉文通,拿了尉文通的收条,便背着包袱走出车行,顺着义宁坊南门出去向东,边走边逛;知道长安城晚上有宵禁,杨崇很快找到一家邸店,住了下来。邸店是一种新兴的旅馆,杨崇在路上就听元九说过,除了象客栈一样,给商人提供食宿,还有仓库和柜坊的作用,能让客商存货和交易。

    果然,当夜无人打搅,第二天早上,伙计送早饭的时候,就问杨崇:“这位客官,您是来买货的,还是来卖货?”

    杨崇笑道:“不急,我刚到长安,先玩几天再说。”

    伙计点头哈腰道:“客官好见识,您要是喜欢热闹,就在大兴城逛逛,吃喝玩乐,只要人间有的,大兴城都有。客官要是想看看古迹,出北门到龙首原的那侧,汉朝的老长安城最适合,走到哪都有一段故事。您要是有贵重东西,可以寄存在本店,重量低于十斤,不要钱。”

    杨崇在现代社会到过西安,龙首原就是汉长安城和隋唐长安城的分界,唐代大明宫宫殿群所在,历经千年沧桑变化,龙首原大半已成为耕地,地形亦渐趋平稳,但基本地势仍可分辨。杨崇一时兴起,招呼伙计道:“给我说说出北门怎么走。”

    (本章完)
………………………………

第7章 巧遇宇文恺

    从渭水向南,地势逐渐上升,势如龙首,便是龙首原,传说古代有黑龙自长安县蜿蜒北行到渭河饮水,化为龙首原,故西端从渭河边突兀而起。其实真站在龙首原上,还真没什么可看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在后世是风景,在隋朝哪里不是这种景观;杨崇只觉得索然无味,想起自己的穿越,悲从心起,吟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掌声从身后响起,一人飘然而至,赞道:“好一个长短句,整合此时此景,不知道可是公子所作?”

    来的是一个中年人,身材瘦长,面色苍白,双目明亮,额头上已经有了几道皱纹,笑吟吟地望着杨崇;杨崇吟的是元朝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学课本里的东西,杨崇怎么好意思剽窃,摇头道:“在下也是听来的,只觉得比较能应对眼前景色罢了。”

    中年人上下打量着杨崇,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

    杨崇身上的衣服是上午出城前才买的,但是包袱缠在身上,明显不是长安人,杨崇答道:“我是从南海来的。”

    “南海。”中年人思考着说:“是有这种说法,那么你是岭南人?”

    “安道尔人。”杨崇只能赌上一把;中年人重复了一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到了长安?”

    谢天谢地,遇到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杨崇答道:“我叫杨崇,是来北方游历的,刚到长安,今天是来龙首原观光的。”

    中年人点头道:“我叫宇文恺,我的庄园就在对面,不如到村里歇歇脚吧。”

    宇文恺一指不远处官道对面的村庄,几十户人家,炊烟袅袅,酒幡招展;杨崇也确实饿了,点头答应。两人慢慢走去,刚刚走上官道,就看见一辆马车从远处疾驰而来,杨崇估算了马车的速度,索性站立在道旁,等着马车过去;这在后世,是最起码的交通规则,但在宇文恺眼里,杨崇是个仔细而谦让的人。

    没想到,车夫一拉缰绳,吁了一声,马车在两人面前停下了,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者走下马车道:“宇文大人回到长安,也不和我们通知一番,实在是让我等失望加失礼啊。”

    宇文恺拱手笑道:“家中杂事,不敢打扰韦大人清净。”

    “洛阳城都建好迁都了,还有什么事。”韦大人不相信地摇摇头,看见杨崇,问宇文恺:“这是你新收的学生?”

    宇文恺笑道:“韦大人莫要玩笑,他叫杨崇,从岭南来的。杨崇,这位是韦福子大人。”

    杨崇听到“洛阳城都建好了”一句,才想起宇文恺正是隋朝的第一建造大家,隋朝大兴城、洛阳城都是他设计督造的。杨崇听宇文恺一说,急忙上前见过韦福子,宇文恺说道:“韦大人,不妨一起到村庄里坐坐。”

    韦福子过来,就是有事要和宇文恺商量,闻言欣然前往;到了酒店,杨崇知道韦福子和宇文恺有事情要商量,坦然道:“我看见前面有一个酒坊,想去看看,待会回来听先生指教。”

    宇文恺满意地说:“没想到你对酒还有研究,那座酒坊是我的产业,你随便看。”

    宇文恺喊过一个村民,让他送杨崇到酒坊,酒坊的院子里堆积着如山的坛子,远远的就闻到了浓郁的酒香。管事的宇文恂是宇文恺的族侄,听村民说杨崇是叔叔宇文恺的客人,十分客气,杨崇当着酿酒师傅的面尝了一口碗里的酒,很淡,随即问道:“能否观看一下制作流程?”

    酿酒师傅老刘摇摇头,宇文恂好奇道:“你懂酒的酿造?”

    杨崇明白,现在是自己穿越后遇到的一个真正机会,宇文恺本身是名匠,必定喜欢有技术的人,杨崇暗自咬牙道:“我有南海酿酒的配方,只需要两坛酿好的酒,还有一些物件就可以试了。这样吧,如果出现了损失,我愿意赔偿。”

    宇文恂摇头道:“言重了,这事需要我叔叔做主。”

    两人聊了一会天,宇文恂陪杨崇回到酒店,韦福子已经走了,宇文恺听说了杨崇的意思道:“做手艺没有不付出代价的,杨崇你就算是有秘方,也未必能一次成功。我不是那种糊涂的人,这样吧,我给你五坛酒,你还需要什么,我让管事的去买,再给你一件空房子。”

    得知杨崇只要黄蜡和木炭,宇文恂松了一口气,问了数量,立即安排人去买;杨崇要了间两个大灶的厨房,请宇文恂在两个空酒瓮侧部靠近底的地方钻了一个孔,用杨树枝做的塞子塞住,再倒入酒。等酒倒满,杨崇用一块布把酒坛口盖好,再用绳子围绕坛口绕圈系牢系好,然后再在封口的酒坛口上用泥覆盖一层,等泥干了,又用黄蜡少许,密闭酒瓮的上部和塞木处。

    全部准备好,杨崇把酒瓮放到灶台的锅上,然后用木炭文火加热,一连七天。这七天,杨崇一步都没离开酒坊,每过一个时辰就去看一下火势,火力太猛,酒都挥发了;火力太弱,酒炼不出来。宇文恂是个细心的人,煮酒的第二天,就派人给杨崇送来两套旧衣服,供他换洗用。

    宇文恺在煮酒的第二天离开的,到了说好的第七天,宇文恺又回到了酒坊,杨崇已经灭了炭火,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