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善经等人听了心中大恨,西突厥这两年横扫西域,不停地攻打薛延陀和东突厥,扩地六千里,阿史那泥孰竟然还敢说不想劳民伤财。杨崇收起笑容,认真地考虑一下说:“言之有理,我会和政事堂的同事商量,半个月内给你答复。还有,你写信跟统叶护说,波斯的局势恐怕会有变,你们既然与拜占庭有联系,就要造作准备。”
波斯有变,阿史那泥孰不由得看看杨崇,眼前这个人有传言说曾在波斯和拜占庭游历,到底是真是假。不过杨崇位高权重,大隋又是西突厥的宗主国,阿史那泥孰不能怀疑杨崇的好意,还是顺口答应了下来。
杨善经有些羡慕杨崇对西突厥的态度,大利城要是采取统叶护的方法,恐怕早就横扫中原了,与西突厥相比,大利城现在就是穷,不象统叶护对付薛延陀,既使用武力,又用物资分解铁勒诸部。当年颉利可汗在沃野城的时候,和杨崇相处得不错,可是一旦坐上可汗的位置,颉利就开始沉迷于南下的大局中;而统叶护,则坚持联合大隋的方针不变,短短几年,此消彼长,形势立变。
杨善经明白,这种变化很明显不是颉利可汗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大利城全体权贵的迷失,还有就是因为义成公主和李世民的一次又一次刺激,让突厥的高层以为中原可以图谋,最后是水中月镜中花,在长安的反击下,突厥的国力惨遭重创,现在陷入三面受敌的境况。
天弃递进来一份军情,让宴会的气氛顿然紧张,杨崇蹙了蹙眉,回过头和杨善经说:“善经兄,闪电河出事了,颉利可汗可预先给你来信?他利用奚族被灭的事情,指责突利置东北胡族的存亡于不顾,拉拢需要物资和生存地的室韦、霫部等部落,与延陀设、步利设联合攻打突利,甚至薛延陀都派了部队参战,大草原上果然是风云变幻。”
杨崇的话语里充满着无限感慨和惆怅,结社率听了吓一跳,自己一路南下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说明现在各方面只是在调动军队,大战应该还没开始。可是杨崇竟然预先知道,说明经过几年的经营,大隋在东北的势力渐长,暗中投靠的人不知道多少,结社率站起来,拱手问:“越王,消息可属实?”
面对各国使者的殷切的目光,杨崇肯定地说:“消息不会有错,不过结社率你放心,哪怕突利失去了闪电河,我对你们牙旗的承诺依然有效。你可以告知突利,如果不敌颉利可汗,不如南归,我会找地方成立顺啧都督府,以突利为大都督,掌管后面归附突厥和霫部各部落。”
杨崇已经设立了一个黑水都督府,再设一个顺啧都督府是完全有可能的,结社率大喜,离席叩头谢恩后,急急忙忙回驿馆去安排了。杨善经等人无法劝阻,也不愿劝阻,颉利可汗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么做都是自毁长城,要是杀了突利还好,如果突利真的率领部下逃到大隋,那就是突厥无穷的后患;契丹大贺氏为什么现在不敢前往潢水,就是因为伏部等部落在大隋的手上,过得比大贺氏好,不用打仗,手下人就丧失了士气。
杨善经沉吟半天说:“越王,非常抱歉,我等预先确实不知道这件事,但是这是突厥汗国的内部事,你我就无需多加评述。我有一个想法,如果我们把所有城池都交给长安管理,长安是否能接受。”
杨崇笑道:“善经兄说笑了,这种毫无意义的话题没有讨论的必要。颉利连突利都不肯容忍,会允许我们拿他最后的税源做交易?善经兄,杨政道的机构毕竟是大隋的一份子,你就不用为突厥操心了吧,不如我们联手成立一个商行,做做生意也比去空想强,最起码突厥失利的时候,你们不会一无所有。”
杨善经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说:“说来听听。”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昭武诸城的侨民不是没设计过,但是无法支撑一个行业;杨崇示意李淳风出面,李淳风微笑着上前说:“九原城到云中一带,沿着古秦直道盛产青麻,那是汉文帝时五原郡太守崔寔推广的植物,为的是让当地的百姓有衣服穿,我们在云中都护府做的是麻绳,以后朝廷用的麻绳就由云中提供,所以将在云中附近扩大规模种青麻。”
(本章完)
………………………………
第688章 战俘
杨善经等人目瞪口呆,云中是大隋和突厥相邻之地,如果种粮食之类的东西,突厥人还能抢一下,但是种麻,抢回去最多做衣服,还不如兽皮方便;现在再说抢大隋的东西也是有风险的,没有几个人会为了麻做出疯狂的事。杨崇明显算计过这事,当年是因为五原郡周围汉人为主,现在当地的青麻一直不被突厥人重视,有的麻地几年都没收割过。
杨善经叹了口气说:“你们手上是否没有人,要我把滞留在突厥的汉人和胡民移民过去开垦?可是那群人总共就八万人,一次性就被越王弄走了四万,剩下的人都是颉利眼中的宝贝,我恐怕无能为力。”
杨崇敬了杨善经一杯酒说:“谁说我要汉人,我和颉利的私交不错,怎么会拆他的台,我说的是执失部,执失思力,你不感觉这是一个好机会吗?执失部除了上次逃往云中的人,剩下的人在和薛延陀的战斗中损失惨重,一万控弦之士剩下不足四千人,还被金狼军调去两千人,连带着一万一千人的百姓划归大利城,现在全部人口不过六七千人,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向颉利开口,哪怕花点代价,只要执失部有个好归处,都是值得的。”
杨崇一副为执史部考虑的态度,执失思力不得不起身做出回复:“王爷,就怕颉利可汗起疑心,弄巧成拙。”
“不会。”杨崇毫不在意地说:“颉利是个做大事的人,眼光长远,雄才大略,不会在意这点小事,他打下闪电河后,百事待兴,在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大隋的配合,我想他会答应的。你放心,我没有要挟你的意思,你们过来就是种麻,我不需要你的部落当兵打仗,如果有一天,执失部想离开大隋,只要提前说一声,来去自如。”
执失思力哑然无语,杨崇都这么说了,他不能再去说颉利是反复小人,更不能一口回绝杨崇;本来突厥高层已经对执失思力不信任,实际上从杨崇公开说出这件事,执失思力能做的事情就不多了,就算不去云中,颉利也不会再相信执失部,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肯定会把执失部吞并瓜分掉。
杨善经晃了晃酒杯,替执失思力出面说:“越王,这件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执失思力需要和族人商量,我也需要报告大利城,等候颉利可汗的答复。既然大隋不管闪电河的事,说明长安是希望各国和睦相处的,高句丽的所夫孙先生就希望能看到这种未来,他和我讨论过几次,不知道越王对高句丽是如何打算的?”
所夫孙听了,微笑着颔首点头,他已经拜访过礼部的所有大人物,接见他的只有崔处直和褚遂良,两人的态度是一致的,在辽东没有归还大隋之前,哪怕高句丽上了降表,事情也没有结束。杨善经的出面,算是帮了高句丽的一个大忙,也让杨崇不得不在公开场合表态,无论结果如何,对高句丽都是有利的。
杨崇不急不躁地说:“我们和高句丽接触,一直是三个条件,归还辽水以北的辽东地区,送回三十万将士的尸骸,不,应该是二十四万将士的尸骸,把他矿山和森林里的六万人释放回大隋;最后一个条件是高句丽和新罗、百济达成和平协议。”
杨崇的话犹如晴天霹雳,炸得杨善经头脑发炸,不由得回过头去看所夫孙,还有六万俘虏活着,当年始毕可汗想利用隋军俘虏编制军队,可是问过高句丽,得到的答复是全部杀了。所夫孙第一个反应就是,高句丽和突厥一样,内部出了叛徒,表面上淡然说道:“越王说笑话了,哪来的俘虏?”
杨崇意味深长地笑笑说:“都说所夫孙是高句丽第一智者,我看还差了点,这点事需要隐瞒吗?虽然你们做得很保密,即使高句丽的权贵,大部分人也不知道这件事,但是你们就没想过,六万人为几大家族做工,每年多出来不可思议的产量,别人就不会起疑心,不去调查这件事?”
很多人发出会心的笑声,这是明显的挑拨,几句话便将高句丽的权贵分成两个阵营,所夫孙再三告诫自己,不能被杨崇牵着鼻子走,勉强笑道:“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听不懂越王的意思。”
杨崇点头说:“天弃,你来提醒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