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者荣耀-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汗帐内一阵寂静,不管杨崇和突利最后说出一个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两座城堡实际上就是顺州设立的第一步。杨崇说的所在就是突厥从契丹人手中夺过来的一个半环形盆地,那块地在高原的南缘,阴山山脉的北坡,东部与大兴安岭衔接;盆地里有姑娘湖、西山湾、黑风河、闪电河、滦河等七条河流汇聚在那里,水禽飞翔,是东北难得的水乡,也是最适合建城的地方。

    义成公主冷笑一声问:“杨崇给了突利什么好处,他这么言听计从,赵大人,你可不能太偏袒你的这个学生,听说夏天的时候杨崇送了五千套明光甲给突利,两人就开始暗中勾结起来。”

    (本章完)


………………………………

第644章 墨徒无数

    赵德言尴尬地笑笑说:“杨崇给突利建议,大隋和突厥都不想契丹征收物资,但是镔城的税收,按照突厥四成、大隋三成、契丹三成来分配,以后契丹要是在湟水北岸建城,按照契丹五成、突厥三成、大隋两成分配。如果微臣猜的不错,这就是都督府与刺史府的不同方案,当然,对于我们突厥,杨崇未必会要都督府这两成。”

    安乌唤是真正的商人,立即想到了杨崇的本意:“在杨崇眼里,这两成是建城的费用,如果我们不需要大隋帮助自己建城,杨崇应该不会开这个口。不过我们幅员辽阔,肯定有杨崇能发现的商机,我估计到时候,杨崇会主动提出来;杨崇让突利设立城堡的用意,还是在促进镔城的榨场,赵大人,想必杨崇还有安排。”

    赵德言赞许地说:“安大人真是杨崇心里的蛔虫,杨崇提了一个突利无法拒绝的条件,他将送给突利三百多名靺鞨和高句丽会种植的俘虏,提供种子,让突利在两座城堡间种水稻、荞麦。”

    荞麦在突厥人管辖区域还是有人种植的,但是水稻在东北,原先是高句丽和靺鞨人的专利,杨崇把这个技术送给突利,确实是一份大人情。最关键的是,一旦突利拥有两座城堡和农耕区,就会和沃野镇一样快速发展,这种诱惑,对于突厥的任何一个部落都难以拒绝;况且杨崇的态度在这里,并不是想收拢契丹这些部落来对付突厥,而是保持现状的发展。

    “千金买马骨啊。”颉利可汗喟叹一声,当年自己就抵御不了居延海的诱惑,今天突利肯定是无法抗拒闪电河的前景。义成公主想了想说:“诏李世民。”

    突厥贵族们无人反对,众多豪杰和杨崇交手这么多年,只有李世民给过杨崇重创,几次把杨崇逼到悬崖边上,其他的人几乎没怎么动手,就被杨崇打趴在地上。如果想破解杨崇这手瓦解突厥的妙手,或许只有李世民有办法。

    李世民很快被领到汗帐,面对杨崇的设计,李世民想了好半天才说:“杨崇是想用经济勒住你们的喉咙,一个人从简朴到奢华容易,从好日子到穷日子难。如果突厥人都过上那种悠闲的日子,日后大汗要是想怎么样,恐怕会很难;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百姓不愿大战。中原战国时期,秦国能横扫六国,就是秦国的百姓以打仗为荣,才造就了天下无敌的秦军;但是后来被刘邦项羽所灭,就是秦地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后,变得与其他地方百姓一样,只想着自己的小家。”

    李世民的眼光还是很毒,把杨崇的用心和可能的结果说得入木三分,说完就垂手一旁,让突厥权贵们自己争论;颉利可汗自然不愿意失去能征惯战的子民,可是突厥现在的形势太恶劣,穷兵黩武都是好听的,最后在安乌唤、杨善经的劝说下,颉利还是决定与大隋合作,先弄点钱补充物资和武器是真的,让杨善经和安乌唤负责拟订谈判细则,赵德言被派去闪电河盯着突利。

    杨崇得到突利同意三地建城的方案,就和杜伏威动身回长安,没有同意契丹去光头山;光头山相传是契丹始祖奇首可汗曾仙居的马盂山,后与天女可敦相遇,生八子,建立契丹古八部。徐世绩已经派人查看过,光头山海拔两千米,山顶有上万亩高山草甸,连绵数万亩茫茫林海,确实是个好地方。

    杨崇没批准就是不准备留隐患,不希望哪天契丹人缓过气来,再次冲下高山作乱,按照现在的方案,只要突利没有过多的想法,东北就能有上几年短暂的和平。一旦三地四城建立,若是突厥人想交易,可以直接到镔城、紫蒙城、安州交易,不需要再长途跋涉到上谷、北平,双方都有利。

    杨崇决定把镔城防务交给了还剩下不到三千人的契丹坠斤部,就是为了让突利和大贺摩会都放心,大隋、突厥连官员都不需要委派,只要让前去的商人带回每次交易的数字划账;坠斤部绝没有胆子私吞税款,得罪突厥、大隋、大贺氏任一个,坠斤部都只有族灭的下场。徐世绩看得透彻,杨崇是想挑起坠斤部与大贺部的矛盾,同时等待正式介入的机会,在杨崇临行前,跑到范阳宫和杨崇谈了一夜。

    杨崇回去的一路上,长安快马转来了大量的奏章,全部是关于墨家的风波。眼下杨崇还没有搞什么墨家,只是打着墨子信徒的旗号,可是民间墨学突然间蔚然成风,一夜之间各地出现了无数的墨家信徒,从小老百姓到官员都有,更有些稍微有实力的组合都派人进京拜访墨庄和各大书院。

    据说弄得国子监王通都有些不快,毕竟是儒家正统的年代,墨学的这种现象让人觉得怪怪的;洒脱的是孔颍达、于志宁,毫不当一回事,秘书正监孔颖达给杨崇的信中只当说一则笑话,用了八个字总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杨崇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长安的融洽连洛阳都没能影响到,读书人一封接着一封的奏章送进长安城,上书的人都很聪明,杨崇现在的声望无法动摇,对准的靶子是杜伏威和王通。说尚书省对儒学不重视,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尚书省人选的问题,应该从民间找更有能力的人担任负责儒学的官员,各地甚至还搞出一大堆名单。

    这活生生冤枉了杜伏威,王通这个人选是杨崇定的,杨崇回到长安后,为此特地在各个场合发声,为杜伏威、王通背书;另外下令,所有号称墨学信徒的人,全部去墨焯书院交流。这段时间,杨崇已经从各地摸了底,最能折腾的,是卢明月的旧部鲁明星在民间自称齐墨,赵州的李孝节自称赵墨,江南的一群不知道什么样的人自称楚墨,都设有巨子。

    (本章完)


………………………………

第645章 百姓书店

    别的人还好说,可李孝节是李安期的族兄,货真价实的赵郡李氏子弟,号称墨家弟子,也不怕被以儒为名的家族开除掉;杨崇和宇文恺谈到这里,忍不住笑起来说:“这是好事,混淆试听,李氏在做修锅匠,我只好做个锯箭的医生。”

    宇文恺笑着问什么意思,杨崇便讲了两个典故和自己的看法:“敲锅法就是说补锅匠为了多用几颗钉子,就趁人不备,偷偷把破锅敲上一记,扩大裂纹,往往补锅的人花了钱心里还感激他。那是一个手艺活,轻不得,重不得,轻了锅上裂痕不能增长,敲重了,裂痕太长补不起就没法补了。

    锯箭法讲的是一个将军的手臂被箭刺到,去找外科大夫,结果外科大夫就帮他把在外面的箭锯掉。将军就问他怎么只锯了一截呢,大夫笑笑说:‘我是外科大夫,里面的你去找内科大夫。’我没有补锅匠的本事,只能先把某部分事办了,其余的以后再说。”

    宇文恺和孙思邈放声大笑,杨崇话说得通俗,却把当前形势描绘得入骨三分,那些暗地里弄起墨学的人打得就是补锅匠扩大裂痕的打算,杨崇不禁止,他们就借着墨家的名义胡作非为,如果官府出面禁止,正好打击墨家,打击杨崇。孙思邈笑完说:“那么你肯定就是有办法对应了?”

    杨崇不以为然地笑道:“如果一个和尚犯事,就封闭佛门,那是禁止言论的做法,我不会赞同。我会下令,不允许有与大隋律不同的法律,所以请所有的墨家巨子来京一见,另外开始在书店卖诸子百家的书籍,你们医塾要是有医学、养生的书籍都可以印刷。师兄,我们成立百姓书店的时机到了。”

    孙思邈知道宇文恺等人与杨崇一直盘算着百姓书店这件事,宣城郡造纸行业飞速发展后,长安的纸张市场产生了分化,从江南运来的纸张竟然比长安本地生产的纸还便宜。越来越多的好纸张进入市场,但是一般纸张的价格是直线下落,宇文、独狐、元、杨四家都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