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被捕的这些人情况,而是御史台会做出什么反应。御史有闻风而奏的权力,长安的这些犯人与战场上捕获的俘虏不一样,王叔玠、诸葛嘉会会面临着一批人的盘诘,杨崇肯定希望案情的阐述和判罚都不能被挑出漏洞来。
皇甫聿道心惊于杨崇心思的缜密,慢慢说道:“根据预先做的备案,我们每一个处罚都是根据大隋律法而定,不会让人钻空子。有瑕疵的就是罚金的问题,有不少人是贪图小钱或是受权势逼迫帮李渊那些人提供资金,李渊败走后,这些人本身的条件并不是特别好,祭祀加上房产田地,十倍罚金一次性也交不全。”
(本章完)
………………………………
第492章 转运使
皇甫聿道说的不仅有道理,而且合乎大众观点,可是那些参与事件的小兵和平民,他们只是听上司和族长的命令,恐怕只能在供词上画一个押,连申述和交罚金的机会都没有。杨崇现在有点理解里的那些反面角色,实在是某些车轮推不动,别人动不动留给你扣上一顶大帽子,难怪杨广那时候动不动就杀人,被扣上一顶暴君的帽子。
杨崇没那么无聊,世家的成就是多少代沉淀出来的,尤其是顶尖的豪门,一次次在危机面前被压榨淘汰,剩下来的都是人精。杨崇一度以为自己对人才重视,娶了崔瑶才知道豪门是如何招揽人才的,军中只要出现一技之长的战士,豪门都会想尽办法收入门下,猛将和智囊就更不要说了,不愿入奴籍,门客长随也可以。
再高明一点的人物就结亲,所以五姓七望不与皇家通婚,程咬金、牛进达却能成为裴家的女婿,这一次在长安动手,差一点就派上大用处。在这种不断连姻的方式下,门阀就是一张网,比官府的消息还灵通,家族至上的官员泄露机密没有一点的愧疚感,真出了事,不仅出头的人愿意承担后果杀身成仁,家人朋友也会撇得干干净净等下次机会。
如果不是自己阴差阳错拉起了一帮自己的人马,建立了情报网,就算河西军一时占了长安,恐怕他杨崇最后不过和阴世师、骨仪一样的下场,连累家人。杨崇琢磨了一会说:“李渊进占长安到离开,一直是需要用钱,所以对他们的补偿也许没有一次性到位,你们看这样如何,家中有老小的可以在长安服役赎罪,孤身的就不要罚金了,直接判刑吧。”
厉害,孙伏伽暗竖大拇指,不管目的如何,皇甫聿道是想杨崇降低罚金标准,保存更多的人;杨崇很明显看穿了皇甫聿道的用意,直接将罚金赎罪的人员减少。其实真正有危害的就是那些孤身一人在长安的人,赌的是锦绣前程;家有老小的人多多少少有些牵挂,不敢死心塌地为别人做嫁衣。
封德彝眼珠一转,起身行礼说道:“越国公,有家小不能成为法律分开量刑的凭据,能为李渊提供资金的人大概都有些身价,可以先让他们将功赎罪,每提供同行或街坊偷税十文的证据,就可以抵一文的罚金;真是不愿提供信息的,再判刑不迟。”
毒,诸葛嘉会首先表示赞同,王叔玠、杨汪也赞同,杨崇便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让皇甫聿道介绍了前二十名要犯的情况。皇甫聿道讲了足足一个时辰才结束,杨崇还就认认真真地听了一个时辰,不断对某些问题提出相反的看法;众人总算明白了,杨崇是在为朝堂可能出现的争论做准备。
皇甫聿道毕竟快六十的人,说完案情已然有些疲惫,刚坐下来喝口水,杯子还没放下,就听元无竭在说:“兵部有个计划需要各部门协调,崔开远和房玄龄、司空行共同转来一份公函,建议把军械制造的工坊全部收为国有,在兵部设立军器监,在制定的州郡设立军器局和制作院。”
皇甫聿道心一震,关中和长安是大隋军器制造的中心,虽然长期战事,但是落入杨崇手中的还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盔甲、弓箭、兵器、车辆等十多家工坊加在一起也有上万名工匠。可是这些工坊因为工匠是豪门的奴籍,加上关中的铁厂,实际上都掌握在豪门的手中,一直很排斥杨崇集团的插手,对物资的供应据说不大上心,元无竭和独狐篡的话似乎没人听。
很明显,杨崇要下手了,关键在军器监的负责人;果然杨崇与元无竭一唱一和,提议道:“能不能取消陇州、凉州,房玄龄委屈一点,先到兵部担任兵部侍郎兼军器监正监。”
房玄龄一直是杨崇的副手,地位恐怕还在杜淹之上,元威担心河西军在其中另有谋略,望向杨崇问:“真的要取消陇凉两州,那可是一大批位置要调整?”
刺史府下面配备了一大堆辅助的官员。虽然有不少是兼职,但是要安排的官员绝不会是一个两个;杨崇如实说:“我刚才想过了,关中物资匮乏,没有河西、陇右,户部根本运筹不起来。陇州可以设立都督府,诸葛全任都督,但是各郡的任命权和治理权全部收归长安。为了不影响现有的情况,户部可以设立西北转运使,专门负责两州的盐铁、商税、矿山。”
杨崇没办法,只好拿北宋的转运使来应付,杨汪赞成道:“转运使这个主意不错,有些官员可以就地消化,我们的压力就小多了。如果杜伏威他们真的改弦易帜,也可以在江淮设立转运使,哪怕多收一文钱也是好的。”
杨汪这是看上了江淮的商税,杨崇自然不会发对,反正走一步算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众人商议到最后,宇文儒童被调任西北转运使,在张掖成立转运司。元威一低头,注意到杨汪使用的铅笔,六角的笔体看上去很顺眼,比过去那种圆体要好的多。
杨崇无法解决木头问题,最后是玉坚子琢磨出一种活动笔的铅笔,就是铜质或者银质的笔身夹着铅芯,一小段一小段地用,反正有书童调整笔芯的位置和削铅笔,使用的时候多准备几只便是,硬生生把铅笔做成了奢侈品。
由于没有什么高难度的关节,技术很快被窃取,现在长安最受欢迎的铅笔反而是韦家的产品,连笑珍斋卖的都是韦家的货,进货价比自己工坊生产的成本还低。这就是竞争的力量,市场的反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资本社会都一样。
会议一直到黄昏才结束,杨崇回到府中已经是掌灯时分,独狐怀恩和杜淹跟着过来,两人想和杨崇讨论在长安赚钱的事情,杨崇设宴招待,顺便喊王恭等人一起入座。
(本章完)
………………………………
第493章 闲的
王恭等人见杨崇三人在饭桌上说得热火朝天,只能叹三个人是闲的发慌,现在长安百废待兴,三个大佬竟然不管朝政,谈论挣钱谈得一身是劲;可是听着听着,王恭几个人就发现,三个人谈得还真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关于长安的长期规划,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扒掉东西二市的围墙,然后向里延伸十米建沿街店铺。
杨崇甚至兴致勃勃地顺手拿过一根备用的筷子,沾着茶水在桌子上画出了一行店铺和店铺前的绿化树,还有店铺顶端的广告位,描述着这项改革带来的丰厚利润。独狐怀恩听得两眼放光,工部掌管土木水利工程以及屯田、官府手工业之政令,有项目才会引起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及地方府州的重视,东西两市的改建算得上大项目。
王恭笑道:“到时候东西两市肯定会增加人流量。薛元敬的长安博物馆现在每天都是人来人往,二十文一次,每天至少有五六百人,最多的一天有两千人;带动得图书馆里现在一个空位置都难找,每天一早上就挤满了人。”
杨崇附和道:“还是世道艰难,老百姓需要开阔眼界的机会,崔瑶和处直兄已经把崔家园的一大半区域拿出来作为长安公园,让百姓游玩,不允许车马进去,步行的游客每人每次只需捐十文钱给长安第五小学。”
众人心里话,崔家再艰难也不会在乎这点游览的钱,不过是利用长安公园再一次显示崔家的与众不同。虞绰、裴守真都去过崔家园,晓得其中奢华不亚于皇宫,裴守真真心称赞道:“天下风景,天下人享受,长安要多几处这样的地方就好了。”
杜淹摇头说:“发财的是崔尚书,他预先买下了大门四周的地,还把崔家园的大门往里面缩了二十米,这样他在大门口就建了一个小小的酒肆客栈区,那么多车马不允许进公园,他总不能停在大路上吧,要是有一个酒店、客栈可以预定吃饭、休息的地方,那酒店客栈的生意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