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肆匠档睦裎铩!
裴寂心里话,别说杨崇没那心思,就是杨崇愿意做你女婿,两边该打的仗还是要打的,你和杨崇最后只可能一个人得天下,只是对两边手下人来说,不过多了一个投降的理由,帮着女婿打工,和帮丈人打工没差别。
(本章完)
………………………………
第442章 穷兵黩武
两人正说着话,段志玄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禀告说库部郎中武士彟求见,李渊立即有请;武士彟是来送青盐和汾酒的,作为盐商,武士让现在进出河东很方便,每次都买些好东西,武士彟就找个理由和李渊联络联络感情。
看见裴寂在座,武士彟会心地一笑,走到裴寂对面的座位坐下,都是李渊的玩伴,平日里走得也很近;裴寂开着玩笑问道:“士彟,河东那边又有什么消息?”
武士彟神秘地笑笑说:“还真有一件稀罕事,杨崇穷兵黩武,开始在凉州、夏州、石州、雍州招募女兵和三十五岁以上的杂胡入伍,加入屯田军。”
李渊和裴寂脸色立变,裴寂拍案道:“杨崇这是要开战了。”
武士彟一愣,问道:“招募这些人开战?”
李渊沉声说道:“士彟你不清楚,杨崇在夏州等地曾经先后招募五万杂胡屯田,专门种粮食、种棉花、修城堡、放牧。杂胡其实都是潜在的战士,缺少的是认同感和纪律,杨崇让杂胡屯田,是一种变相的训练。现在安排女人和上不了战场的老兵代替,很明显,是要把这些杂胡调出来编练成军。”
杨崇控制着青海、高昌、陇右等马场,钢铁的产量已经一年四百万斤,加上从唐军、薛举手中获得的大量兵器盔甲,装备军队的能力还是有的;不,应该是五万骑兵,杂胡几乎都是自备战马,杨崇只需要提供盔甲。武士彟有点明白李渊两人的神情变化,诸葛全就靠着五万人拿下扶风,逼近咸阳,再增加五万骑兵,窦轨是绝对抵挡不住。
李渊让太监喊来段志玄,说了情况问道:“志玄,计将何出?”
段志玄虎背熊腰,器宇轩昂,不过天生的无赖性子,即使面对李渊,也是嬉笑如常;段志玄诌笑说:“皇上,杨崇施展的是明谋,就是欺我们怕造成不良影响会死守长安。按照我的看法,杨崇的目标在太原,五万骑兵横扫而过,便会把秦王的代辽两州吞掉,然后掉头出河北,南下与屈突通、宋金刚进攻卫州的大军呼应,在河北的西部、河南的北部占据一块地盘。”
李渊取消帝号只是对外,段志玄等人依旧称李渊为皇上。李渊虎目圆睁,思考半天,叹道:“志玄所说不错,应该就是如此,一旦在黄河以北聚集起十万大军,便可以与窦建德、王世充联手,击败徐世绩。这是长安之战的翻版,徐世绩纵然一时名将,但是地广兵少,面对三面骑兵为主的敌军,败亡只是迟早的事情;好在我们还有时间应变。”
朝中重臣和军中将领被迅速请来,包括八部总管李长卿、且洛生、梁礼、刘德裕、窦衍、李叔良、许洛仁、杨文干,还有太子府留守的王长谐、雷永吉,秦王府留守的长孙顺德、张长贵等将领,就是李神通都抱病而来。
纳言窦抗听完情况后问道:“我们是能集中兵力,将诸葛全、李靖一一击破?”
王长谐摇头说:“不可能,诸葛全、李靖手下各有两三万骑兵,一旦战势不妙大不了杀开一条血路逃走,损失不会太大,若是有城池坚守,仗着弓弩,或许双方的伤亡能达到三比一。”
窦抗不吭声了,这种损失是长安承受不起的,只要再损失五万军队,长安就会崩溃,城里的门阀权贵就会想着办法请李渊离开。长孙顺德建议说:“不如从鄠县等地再征三万军队,另外让南阳那里送两万军队过来。”
李神通否决说:“郑氏不会同意,朱粲的投降是一时的手段,一旦少了两万军队,朱粲翻脸,郑元寿连制衡的能力都没有。可以先招三万军队训练,战事激烈的时候,有人总比没人强;另外需要在南方确定一处陪都,荥阳或者南阳,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形势危急到这种地步了?李渊旋即明白了李神通的意思,赞同说:“未雨绸缪,暂时就定荥阳,窦抗,你和郑元寿负责此事,第一步先把三省六部官员的家眷在荥阳安置好,让官员们没有后顾之忧。神通伤势一好,就和李纲前往荥阳,分别担任留守和长史,兵部再考虑派一支军队前去保卫行宫。”
所有人都明白了,这哪是安置家眷,这是扣押人质;一旦长安兵败,这些官员如果投敌,家眷就会吃尽苦头,甚至人头落地。李纲出面阻止说:“皇上,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一旦被敌人利用,没有事也会生出事来,对皇上的声誉有影响。”
李渊只能感慨李纲不食人间烟火,这年头谁能相信,连裴寂、窦琮、武士彟都能去和杨崇做买卖,其他的人还不知道背地里在搞什么鬼。长安城里,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和杨崇暗通款曲,就等着出卖李家的那一天。自从司马氏篡魏,王与马共天下,帝王在士族的眼里就不值一钱,门阀大族想的往往是,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士族。
无论杨坚、杨广父子如何强悍,依旧消除不了门阀的影响,往往一家未倒,另一家又起;李渊不认为在目前这种形势下,自己能比杨坚、杨广做得更好,只能现实一点。至于声誉,史书是胜利者编的,成王败寇,如果失败了,还要声誉干什么,胜利的一方不泼脏水已经是万幸。
裴寂板着脸说:“李大人多虑了,随着扶风两郡丢失,长安已经是最前线,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会战火重燃;皇上正是为了跟随他的人安全,才决定提前转移家眷,万一到时候战事激烈,误伤等种种事情都会发生。杨崇已经开始征兵,现在的情况是不知道来不来得及转移。”
裴寂没白坐尚书右仆射的位置,关键的时候力挺李渊,时机火候恰到好处;群臣再无异议,各自下去安排。可是转移大臣家眷绝非小事,很多首鼠两端的大臣明着不敢反抗,暗地里还是有小动作的,长安顿时陷入风言风语中,河西军的细作看到第一批上百辆马车离开安化门,立即飞报河东。
杨崇和王绩等人商议后,决定派人在洛阳散布消息,李渊自己都准备撤离长安,王世充还会和他联盟吗?
(本章完)
………………………………
第443章 九锡
洛阳城中,左武候将军杨公卿站在王世充的身后,同样在考虑这个问题,作为王世充手下有名的大将;杨公卿现在是炙手可热,几乎所有人都忘了,他是马贼出身,率领三千人袭击隋炀帝车驾,抢走了四十二匹飞黄上厩马的马贼,也曾经在冀州南面打劫多年。可是没有人知道,杨公卿从投奔王世充开始,就是杨崇的安排。
杨公卿抢马回去的路上,就遇到了天弃,天弃带来了杨崇的书信,还有对天下形势的看法;杨公卿当时很兴奋,能有大人物惦记着自己,说明前途光明。一开始,杨公卿只是把杨崇当做备胎,打算哪一天在河北混不下去了,就去河西投奔杨崇;可是随着杨崇一路东进,源源不断地提供消息和物资,杨公卿很明智地做了抉择,加入河西军,奉命混进了王世充的军队。
王世充击败李密后,皇泰帝杨侗封王世充为太尉,朝中事务无论大小都决于太尉府,王世充大肆招揽能够帮助处理政务的文职人员和武艺超群敢于冲锋陷阵的武将,只要有人呈递书函当面介绍,不管是推荐或自荐,王世充一概亲自考核,殷勤慰问款待。杨公卿、郭士衡、董浚、张童仁四人是每天轮流跟在王世充的身后,一旦有录用的武将,就领去军中。
今天来的是一个叫桓法嗣的道士,推荐人是司徒段达;桓法嗣身材魁梧,道貌堂堂,眼神凛凛,留一口落腮胡子。桓法嗣指着手中的书说:“太尉请看,这是《孔子闭房记》,图画里一个男人手持竹竿在赶羊。羊,代表着隋朝皇姓杨;干一嘛,合起来是个‘王’字,王在羊后,预示太尉必能取代隋朝当皇帝。”
王世充面色一沉说:“哪来的道士胡说八道。”
桓法嗣没有被吓住,又从怀中掏出《庄子人间世》和《德充符》两篇呈递给王世充,解释说:“上篇谈‘世’,下篇谈‘充’,这就是太尉的名嘛,预示您应当恩德遍布人间,顺应符命当天子。”
王世充露出一丝笑意说:“虽说是上天的旨意,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