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崇晓得屈突通的心意,最好是杀了李渊,杨崇来辅佐杨侑;但是对自己来说,很可能得不偿失,进了长安城,难保杨侑就不会与自己作对。李渊很可能逃到南方,上洛的周洮、山南的杨士林都已经投靠李渊,李渊很可能到达南阳,指挥长安以南的唐军再来袭扰长安,同样牵制自己。
王绩一语惊人:“打长安不如打太原,最起码把李世民的辽州、代州拿下。”
杨崇笑笑说:“不急,仗有的打,我们现在要决定的是三个小朝廷,我们听谁的。”
众人笑了起来,杨政道在定襄城登基后,杨善经派张原前来,任命杨崇为越国公、太尉、左仆射,总领西域、河西、河东三道大行台行军元帅;三方给杨崇的官差不多,都希望杨崇能不管朝政,只管支持。崔德本不瘟不火地说:“越国公可以给三方上书,让他们自行商议,目前的状况下只能说,只要对我们有利的事都听。”
杨崇望向杨汪问道:“我如果在绛郡成立尚书省是否可行?”
“可行。”杨汪毫不犹豫地答道:“三方都承认国公是左仆射,自可便宜行事,行台也可以设六部,至于尚书只是虚名,从北魏到本朝,多次出现几个尚书的情况。国公控制了几十个郡,要没有一个中枢机构,迟早会出乱子。”
杨汪明白,这是一个机会,杨崇手下能做事的人多,但是干部年轻化,象鱼俱罗一样有名望的人少,一旦设立尚书省,杨崇必然要分出一部分权力,而这段时间,杨崇闭门造车,很可能就是在考虑人选和分出多少全力的事情。
杨崇颔首道:“我打算先成立六部,杨汪为尚书左丞兼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张瑾、礼部尚书崔处直、兵部尚书元无竭、工部尚书独狐怀恩、户部尚书房彦藻。免去诸葛全元帅府长史一职,拜陇右节度使;免去司空行元帅府司马一职,任西域都督府都督;调崔开远担任元帅府左长史,凌敬担任右长史,王绩任左司马,姜夺任右司马。”
王绩等人的代字全部取消,唯一意外的是崔开远直接担任左长史,凌敬原地不动;大伙纷纷赞同,唯独魏征直言说道:“国公,你需要和凌敬谈一次,作为右长史,他不能老是呆在并州节度府,陇西李氏支持李渊,他作为李氏的女婿很为难;凌敬的弱点在爱财和重感情上,这不是错,关键在你准备如何用他,你说明白了,他的心结也就去了。”
杨崇赞同说:“魏征,我正想和你商议,你去担任并州节度府长史,把凌敬换回来,并代表我和他谈一次。我对陇西李氏没看法,但是争夺天下,我不需要人施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不变的规律。陇右的事情,我和鱼将军都没有错,李氏既然选择为李渊不惜一切,我们就不能后退,成功成仁,都是应该的。”
魏征应下说:“我明白越国公的意思,江山之争,父子相残,兄弟阋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相信凌敬能挺过去。不过凌夫人那里,最好让三夫人去劝说一下。”
(本章完)
………………………………
第441章 藏身何处
谁说魏征古板,不懂人情,杨崇下决心日后若是有人以这个理由为魏征说情,一定要重重处罚,不会识人还要硬出头,就是找虐。魏征的提议正是杨崇自己忽视的,凌敬的夫人李惜玉出自五姓七望,骨子里自有一股傲气,姜菲出面没效果的原因正在于此;而崔瑶是五姓七望的嫡女,一定可以说服李惜玉,只要李惜玉不古怪,凌敬本身没任何问题。
会议结束,虞绰便拟了三道奏章,分送长安、洛阳、定襄;杨崇趁宋金刚和寇九珙都在,单独找了两人,问起宋子贤和重玄宫的事情。宋金刚是江湖中最后一个见到宋子贤的人,回忆着说:“宋子贤是那种一看就是宗师级的人物,气势夺人,说话温和而有力,大部分的时间都带着笑容,只是我总感觉有些古怪。”
古怪?杨崇思索着说:“能说的具体一点吗?”
宋金刚想了想,描述道:“弥勒教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屠灭寺舍,斩戮僧尼,可是宋子贤一点也不疯狂,极具理智,对于崔氏、卢氏的要求心领神会,每一个让步都恰到好处。这种气质,我只在崔弘度身上见过,国公都差了一点。”
杨崇听明白了,没有生气,淡定地问道:“是不是感觉到一种力量,一种专注,心无旁骛?”
“正是。”宋金刚立马发现自己说错了,杨崇只是表面上随意,实际上对关心的事情同样专注,要不然怎么会对宋子贤不放过;寇九珙接过话说:“很奇怪,这次宇文化及在江都动手,那个重玄宫与无畏门都没有出手。宇文化及杀司马德戡、赵行枢、李本、尹正卿、宇文导师等十九人时,只有赵行枢身手高明,他本是太常乐户,做生意挣得上亿家财。”
杨崇分析过那些资料,说出自己的看法:“赵行枢是从宇文化及那里买的官,是宇文化及的心腹,主动推举化及掌权,不到一个月,又和司马德戡合谋杀掉宇文化及,前后变化得太快。赵行枢背后应该有人,只是许弘仁和张恺埋伏得太深,谁都想不到两人是宇文阀的棋子,杨广、司马德戡都是因此而败。宇文化及败后,应该有线索。”
宇文化及虽被李密打败,依旧在魏县称帝,国号许,建元为天寿,署置百官;杨崇说的失败,是指宇文化及将来被其他枭雄彻底打垮。寇九珙领会道:“那些人看重的就是宇文化及手中的军队和财宝,一旦得不到,就会另作打算,这件事我会跟进。只不过宋子贤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叶德禅师从幸存的弥勒教徒那里也摸不到线索。”
杨崇想起《大唐双龙传》里的邪王石之轩,问道:“你俩说,宋子贤会不会躲在哪座庙中?他不会隐居在深山老林,兴许就在长安、洛阳。”
弥勒教也算佛门,宋子贤也是和尚,如果想隐藏行踪,庙宇反而是最佳的去处;寇九珙反应过来说:“就是江都的寺庙数量都太少,有一个陌生的高僧很容易被人发现,长安、洛阳寺庙上千,确实是一个藏身的地方,也适合策划行动。成都、武威、高昌虽然也是佛寺连绵,但是弥勒教没有基础,难以搞出动静。”
杨崇猛地一惊,一手按在桌上说:“你赶快传书,请宫易拙出马,盯在叶德禅师左右。武威安置过弥勒教徒,眼下不会兴风作浪,只因为叶德禅师一人,下面的信徒不一定能抵御宋子贤的蛊惑。”
寇九珙闻言,晓得自己一时考虑不周,立即和宋金刚告退,自去安排。
长安离河东最近,第一个收到杨崇的奏章;裴寂看完后,就来找唐王李渊。李渊听完便明白杨崇的用心,冷笑着说:“杨崇是要让我们三方在舆论上斗上一斗;目前这种情况,王世充和我都很想易帜,但是有杨崇在,是如芒在背,谁也不敢走第一步。郑元寿有回音没有?”
长安与洛阳的道路因潼关而隔断,李渊的使者只能绕路,就让在南阳总负责的太常卿郑元寿去和王世充谈合作的问题。郑元寿获得了荥阳郑氏的全力支持,周洮、杨士林、朱粲都表示臣服李渊,长安到南阳之间不服的地方势力全部被郑元寿消灭;但是一文钱有两面,据说王世充就因为这点,对与李渊的合作犹豫不决。
裴寂低声答道:“还没有消息,不过最近听说,独狐家有些想法。”
李渊竟然没有生气,笑着说道:“我知道这件事,独狐篡对仕途不感兴趣,从杨广登基开始,心思就在钱上面,如今很眼红你和窦琮。”
裴寂一阵心跳,晓得李渊指自己和窦琮暗地里派人去安邑竞标盐区的事,裴寂张口刚要解释,李渊摆摆手说:“无需解释,对你俩还不相信,我相信谁去。告诉你,段纶家人去也中了两个盐区,武士彟靠着武士棱和老残的关系中了一个,他三哥武士让去的。”
段纶是段文振之子,李渊的四女婿,现为益州总管;杨崇与段文振的关系天下皆知,中个标自然是小菜一碟。库部郎中武士彟在李渊起兵时散尽家财,他大哥武士棱是司农少卿,二哥武士逸在段纶手下担任益州行台左丞。
裴矩总算明白李渊为什么淡定,感情和自己一样在和敌人做生意。李渊示意裴寂坐下,让人上酒菜,开始歌舞,然后才说:“我还真希望杨崇能看上秀宁那个丫头,杨崇对自己人不错,晓得是段纶添了个姑娘,叫段简璧,特地打了一块玉佩,还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