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羌各族的人神经顿时绷紧;李璋与族兄李元方见情景不对,偷偷跑到障县投奔鱼俱罗。
战火终于在半个月后点燃,羌人和李氏在陇西县产生冲突,一场突发的斗殴伤人引发了双方的战斗,县城内宛若炸营,一开始还有诉求,混战后就再也分不清楚东西南北。李氏族人逃出来百余人,羌人伤亡近半,三千多人逃回草原荒漠,以赤东山为首的五千人控制了陇西县和两千百姓,献城河西,赤东山被鱼俱罗任命为陇西道戍主。
由于狄道、陇西、临洮三郡丢失,薛举停止东进,全军撤回扶风天水,让张瑾有机会收拾残兵,重新布防关中;安定郡守贺拔威让出了长川县,将皇甫绾绑着送到了金城郡,表示一切都是奸人挑拨,皇甫绾就是罪魁祸首。
李渊此刻刚打下潼关,看到战报,差点在大帐内一头栽倒,鱼俱罗这一手很绝,不在于地盘多少,而是向天下人宣告,五姓七望又怎么样,在绝对实力面前,不过是一滩泥。李世民等人站在两侧,第一次连大气都不敢喘,薛举撤军,冯翊难下,使得长安后面只面临东面的威胁,还可以继续抵抗。
李渊拿着战报看了很久,一语不发地坐回了椅子,焦灼之色清晰可见;过了很长时间,刘文静打破沉寂,沉声说道:“屈突通已经退往河东,阴世师调张瑾一军回守长安,李靖到现在还不能下床,长安并不难打。”
这次攻打潼关,刘文静居功至伟,死死得把屈突通一军挡在了通关之外,使李渊的大军有机会杀死潼关守军刘纲,然后全军合力攻击屈突通,屈突通几乎是全军覆没,仅以身免,被迫收集附近县城的军队退往河东。
裴寂谨慎地说道:“长安有百万人口,是天下第一坚城,城中粮草充沛,要是阴世师死守,守上几个月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十几万人,想把城池围一圈都难,就怕太原支持不住,梁德现在和疯了一样。”
太原让人心焦,在梁德不顾损失地强行攻打下,李元吉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军队前往增援,还是打不赢,只好靠着太原城墙的高大险峻死守。梁德的军队补充了战马、盔甲、巨型弩、投石车等大量的武器装备,太原郡一十五县已经沦陷一半,平遥失守;若不是华阴县令李孝常献城,常平仓落入唐军之手,李渊的十几万人马现在恐怕已经开始缺粮了。
李世民提议道:“不如让大哥回师太原,彻底打垮梁德,扫清西河、龙泉等郡。”
“不可。”扫清西河、龙泉等郡,就是要和杨崇开战,裴寂赶紧劝阻说:“韩世谔、毋端儿等部现在一直在吕梁山、西河郡蛰伏,不是他们没有能力打,等待的就是机会。如今,长安被我们攻克在即,梁德就算失败,只要打起造反的旗帜,韩世谔还是会来救他;战事不会一两天结束,与其让大公子停留太原,不如选一员大将取代之。”
李渊从悲愤中缓过来,心头掠过一丝不快,长安还没打下,军中的将领已经开始站队,拥护李建成的和佩服李世民的都是大有人在,难怪杨崇不待见世家,都是自己的利益第一,帝王的利益第二。老二李世民的心思也难以猜测,一个能被杨崇看好的人,绝不会是一个弱者,李渊有理由怀疑李世民想把李建成排斥在核心以外。
甄雪晴一旁说道:“殷开山可以。”
殷开山是殷僧首的儿子,文武全才,年轻时以学问品行知名,李渊在晋阳起兵,时任石艾县长的殷开山被李渊任命为大将军府掾,参预谋略,目前是李世民的长史,去关中招募群盗时和甄雪晴处过事。甄雪晴是客卿,身份特殊,一言既出,就是有人心中不快,也不好发作,最后李渊就定了殷开山前去接替李建成军职,召李建成来潼关。
对于西路渡河,李世民出了一个主意,桑显和在冯翊看护得紧,就从汾川、延川渡河,派段德操去劝降张世隆,另外调孙华在关中的军队策应。这样有个好处,如果雕阴郡到手,短时间内可以割断长安与上县之间的联系,杨崇若是翻脸,西河郡那边正好动手。
方案绝对是好方案,争夺天下,讲究的就是心狠手辣,可是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总有些突发性的事情,让人不能如愿。
(本章完)
………………………………
第392章 狐岐山
郑仁泰纵马在狐岐山的羊肠小道下,远处峰峦叠嶂、苍松翠柏,路旁的松林里涛声阵阵,清风徐来,清新的空气让人倍感惬意。郑仁泰现在是唐军的一个百长,专门负责和马贼、杂胡打交道,买通对方袭击介休河西军的粮草物资,或巡逻小队;有时候,郑仁泰也带着手下兄弟们脱了明光甲,冒充马贼走上一趟,发发利市。
郑仁泰虽然年纪不到三十岁,已经是实实在在的老兵,十五岁入伍,原本是榆林郡一个的戍卒,突厥人袭击戍堡的时候,杀死了驻守的所有人,只有郑仁泰躲在一个地洞里活了下来。突厥人撤走后,郑仁泰很聪明地没有去榆林,而是一路辗转,拿着戍主的印章直接跑到太原,凭着三颗突厥人头,加入了李渊的三千河东死士。
这次狐岐山之行很顺利,在源神池附近射杀了河西军的一个巡逻小队,郑仁泰一箭射穿了巡逻小队队长的胸膛。砍下十颗人头后,郑仁泰迅速地带着人头和战利品离开源神池,百骑放马朝南飞奔,返回灵石县;为了避开河西军的大队,郑仁泰特地避开了大路,行走了六十多里山路,从天峻山出的山口。
山口叫一步崖,原本是绝地,后来当地人改了山神庙,开辟了一条出山的路。山神庙被战火摧毁,碑碣难觅,青石、残砾散落在半截土墙内外,道旁的岩石边,一株粗大的古松依然枝繁叶茂,英姿犹存。唐军没想到,在山口外的三岔口,被一支五百人的河西军拦住了,为首的一个军官不过二十出头,叫蒙摧。
很明显,对方是顺着大路追过来的,赶到了郑仁泰的前面;蒙摧身材挺拔,浓眉大眼,作风比较糙,衣饰上不拘小节,开口就要检查。一百骑明显多出了几匹战马,不得不让人怀疑;郑仁泰怎么能答应,虽然吓掉了河西军的马鞍,但是马的烙印没来得及去掉,再说,十颗人头就在队伍里。
郑仁泰强行地拒绝了,双方的士卒都拔出武器,自动地散开成阵型;争执中,蒙摧突然一枪挑起了郑仁泰马背上的包袱,饼干和炒米掉了出来。饼干是河西军专门军用的包装,只有高级军官才能享受,一般的下级军官和士卒只能指望着上司的赏赐;炒米同样是士卒们出勤才可以领到的干粮。
蒙摧一声令下,河西军发动进攻;郑仁泰急切中,只好下达了突围的命令,一轮激战,七十名唐军士兵做了刀下之鬼,郑仁泰幸运地逃回了灵石县。唐军和河西军的战火终于被点燃,毋端儿与李渊血战一年多,死掉了数万兄弟,早就想报仇;上报上县的同时,毋端儿一声令下,杨延石的军队开赴平遥。历经四天血战,拔掉了这颗横在祁县和介休直接的钉子。
毋端儿没有丧失理智,晓得现在还不是和唐军决战的时候,杨崇的用意就是要唐军回援太原,消耗兵力;所以没有南下去夺取灵石县,封锁雀鼠谷,而是盯住了平遥的财富。被梁德、杨士洛攻陷的各县中,大批士族富豪携带着财物躲在平遥县,还有原先囤积的粮草等军用物资。
梁德闻听河西军参战大喜,同意杨士洛南下增援;杨士洛、杨延石历经四天血战,攻下平遥县,拔掉了这颗横在祁县和介休直接的钉子。杨崇接到天峻山战情的时候,正在为鱼俱罗的事情发愁,陇西李氏一事影响太大,舆论沸腾,李百药公开谴责河西军暴行,就连崔弘升、韦节都派人来询问。
杨崇心里不认为鱼俱罗做错了什么,陇西郡的情况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李氏根深蒂固,任何怀柔的政策在短时间不起作用,偏偏自己没有时间,鱼俱罗快刀斩乱麻是个不错的选择,事后鱼俱罗也上书谢罪。但是元威、魏征不干,魏征说得很清楚:“河西军一路杀来都秉承着墨家兼爱,独独对陇西李氏不兼爱,会让五姓七望起疑心。”
五姓七望的实力可以动摇一国,无论是河北的窦建德、高开道,还是李渊、李密,背后都有七家顶尖门阀的影子,如果他们对这件事起了疑心,产生看法,杨崇就相当于在和天下人为敌,后果很严重。杨崇明白,鱼俱罗也明白,要不然鱼俱罗不会上书请罪,把责任全揽到自己一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