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高昌、伊吾游历。”
第二天,杨崇到尚书台的时候,卫玄一开始没有见杨崇,骨仪、阴世师都没有出现,青海来报,慕容伏允主动撤出伏俟城,郡守刘权已经收复失地。赵国公独狐篡、礼部侍郎许善心、兵部侍郎元无竭和杨崇开了个小会,得知目前商队上不了高原,长安又无力提供物资补充,最后的结论只能是收复青海郡全境,甚至要伏允付出点代价都不可能。
几人说起昨日之事,杨崇慨然说道:“赵国公,现在西域压力甚大,正是缺人的时候。这两千多人其中不是弘农杨氏的子弟,就是军中将领族人,况且都只是有人告密,未必就是真的杨玄感同党,万一杀错,亲者痛仇者快;下官愿意率领他们奔赴西域,戍守边陲,还有就是希望你们能同意与突厥贸易贸易一事,伊吾与高昌相比,基础太弱。”
独狐篡暗自点头,隋炀帝杨广纵然不喜弘农杨氏和关陇门阀,也不敢明目张胆地硬来,因为在现阶段,弘农杨氏和关陇门阀还是大隋的根基,江左豪门说得再漂亮,依旧死守江南的利益。许善心和元无竭对视一下,元无竭开口说道:“卫公还是希望你可以和他一起去击杀杨玄感,平定杨玄感之乱后,这些人就随你处理。”
杨崇苦笑道:“元侍郎,不要开玩笑,你知道我不是为了自己。一旦出兵,卫公会留下这两千人的性命?”
(本章完)
………………………………
第269章 抓住他
当然不会,这两千人可不是一般人物,大部分人都担任过大大小小的官职,家中条件好一点的奴仆成群,最差的也有几十个下人,一旦闹起来,瞬间就能拉起数万人的叛军。更何况经卫玄这么一抓,就算是原来没想法的人,现在恐怕也是心怀怨念,蠢蠢欲动;只要有人扔过几个火星子,就有可能熊熊燃烧。
卫玄怎么会留下这种隐患,哪怕杨崇和一起去讨伐杨玄感都不行,独狐篡是清楚其中微妙的人,不想涉及其中,及时地问了一句:“杨崇,现在你怎么看待洛阳的局势。”
杨崇摇头说:“洛阳就是个陷阱。李浑等人手握重兵,齐王杨暕手中还有两万太子卫率的精锐,战事怎会糜烂至此,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双方的默契。李浑等人等人的底线是保住洛阳不失,所以不会寻求前出作战,死死把大军留在洛阳城中;杨玄感的目的是吸引长安援军在潼关一线决战,一旦获胜,便放弃洛阳,长驱关中,所以同样不急。”
杨崇一语既出,不要说元无竭等人,就是独狐篡都吓了一跳,还想着救洛阳,原来自己才是杨玄感盯着的一盘菜。独狐篡和元无竭死死地盯着地图,指点着一个个地方,许善心嘟嚷道:“怎么可能。”
杨崇指着一幅墙上的地图解释道:“杨玄感深通兵法,他不会不知道江左水师随时都能顺着运河杀到洛阳,河南又是荥阳郑氏的地盘,一旦黎阳仓失守,叛军连筹备粮草都困难;关中则不同,只要守住潼关一线,就能获得喘息的良机,甚至越过黄河,攻取太原。杨玄感的势力确实在河洛,但是越王府的根基还在关中,难道你们认为,杨玄感杀入长安的时候,倒戈的将士会比洛阳少?”
许善心点头说道:“所以卫公要杀掉值得怀疑的人。”
值得怀疑,就是莫须有,或者说宁可错杀不能放过;杨崇叹息一声,放缓语气说:“许大人,要是卫公杀错了呢?如果剩下的人才是杨玄感的同党,现在附和卫公只是一种假象呢?那么卫公的大军一离开,恐怕三千精甲就能拿下长安。”
这次连独狐篡都点点头,长安空虚,如果城里到处都是叛军的内应和对朝廷愤怒的家属,这种画面想想都怕。独狐篡立即出去一趟,不多时,卫玄和代王杨侑就跟着过来,卫玄看看地图问杨崇:“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
“派出大军,但不是救援洛阳,而是增援永丰仓和弘农宫,杨玄感不管在洛阳胜败,都会挥师这两处,只要有粮食在手,他就能在关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杨崇在图上标注出路线说:“杨玄感谋反,北据幽州,断圣天子后路,为上策;西入长安,控制潼关为中策;就近攻洛阳为下策。他现在是想用下策吸引注意力,然后突然实行中策。”
卫玄等人仔细看着地图,冷汗涔涔;一帮大臣们争论了多少天出不出兵,其实根本没觉察到杨玄感还能有这么一手。杨崇说道:“卫公,两千多人七成是弘农杨氏的人,如果你杀了他们,弘农宫大有可能不保,甚至永丰仓都不排除一把火化为灰烬。除非,你是真的想灭了弘农杨氏。”
杨崇不是恐吓,弘农宫其实就在弘农杨氏手中,永丰仓的官吏大半是杨氏的门人和子弟,如果真被逼到杨玄感一方,那什么事都是可能发生的。至于灭了弘农杨氏,开玩笑,隋炀帝杨广也是弘农杨氏的人,卫玄是想都不敢想;代王杨侑虽然年幼,却极其聪明,问道:“杨崇,你估计杨玄感还有什么手段?”
杨崇施礼道:“杨玄感肯定有对付江左的手段,如果微臣所料不差的话,周法尚水师杀入河南之日,便是杨玄感展现胜负手的时刻。”
元无竭惊道:“胜负手,是杨玄感在我们关中也有伏手?”
杨崇把嘴闭得紧紧的,凭空诬陷的话不能乱说;独狐篡和卫玄立即想到了不断传来叛乱消息的陇西,关陇十三郡中若有杨玄感的同党,偷袭长安是一件轻而易取的事。杨侑面露惊慌之色,卫玄艰难地说道:“杨崇,你放心,我已经吩咐下去了,每个去西域的人,只要上交朝廷全套的盔甲武器,二百贯的赎金。”
卫玄还是想从这些人身上多榨点油水,杨崇叹气道:“多谢卫公给这个面子。我猜不透杨玄感的细节,但是思路不会错;对了,代王殿下,难得我们见面,我送你一个小玩意吧。”
杨崇说完,取过早放在一旁的一个包裹,打开包裹和里面的木盒,是这次带回来的最后一块洮河砚,代王杨侑毕竟是小孩子,看到从未见过的一款砚台,高兴了半天。最后代王杨侑请自己的老师秘书学士顾彪,替自己送杨崇出宫,卫玄等人看到砚台,便先后找理由走了。
顾彪字仲文,余杭人,话不多,举动得当,只是问了一次砚台的来历;杨崇当即许诺,等自己回高昌后,想办法再弄一块送给顾彪,顾彪简单地谢了一声。到了宫门口,顾彪忽然有些紧张,杨崇身经数战,已经不是菜鸟,立即意识到不对,暗暗提高警惕,观察四周。
杨崇扫了一遍,就发觉不远处一名扫地的太监有问题,身上的阳刚之气太重,一举一动全不像其他太监有一种阴柔的气质。杨崇装作突然想起来的样子说:“顾学士,我想起来一件事,还得去见代王一趟,韦节韦大人托我问代王,需要在西域采购点什么?”
“杨大人,你还要进去。”顾彪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说话的声音提高了很多,不仅引起了宫门站岗士兵的注意,也引起那名太监的警觉。太监抓着扫帚,疾步朝杨崇走来,杨崇毫不犹豫,立即退到士卒身边,指着那名太监说:“抓住他。”
(本章完)
………………………………
第270章 宫中遇刺
宫门口一班十六名执戟的士卒,都是挑选出来的良家子弟,精明和忠诚是最没有问题的,机敏与武功也不含糊;杨崇一说,他们就发现太监的不正常,马上端起长戟上前拦截。太监面不改色,冷笑一声,眨眼间从扫帚柄里抽出长剑,一路挥舞着冲往杨崇,沿途的大戟士根本阻拦不住,手快的立即发出了求救警报。
杨崇一见此景,反而不敢跑了,杨崇这几年在寇九珙等人的指点下,已经有了不错的实战经验,晓得自己的速度绝对逃不过对方的追杀,背对着人家,和找死没差别。杨崇虽然进宫没有带任何暗器,但是身上穿着瘊子甲,应付个一招半式还是可以的,宫中的军队反应很快,已经能听到几十名外跑来的脚步声。
就在刺客冲破大戟士阻拦的时候,杨崇大喝一声:“看箭。”
杨崇进宫的时候怎么敢带兵器,若是被发现,立刻会被拿下,以谋逆的罪名推出宫门斩首;喊一声只是混淆视听,干扰对手,真有暗器,杨崇绝对会无声无息地射出去。杨崇设计暗器名满天下,没有人敢忽视,刺客本能地一停,等看清楚没有箭矢射来,已经被身后追来的三名大戟士缠住。
此刻剑如游龙,在三件长兵器中飞舞而出,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