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袭击的人当中有一百名始毕可汗的狼骑,大部分是冲在最前面,死在弩箭下;他们来高昌城的方式是偷越,穿越沙漠进入鄯善郡,然后贴着沙漠边缘,从北边进入高昌;有两个马贼交代,他们看到了和热仲释伽联系的人,我已经安排人画了像。”
杨崇摇头说:“这个人应该已经走了。如果我估计得不错,和史家、安家联系的也是这个人,在行动的前夜就走了,他们的目的就是杀了我,在高昌制造些动乱,为高昌换郡守铺上一条路。他们之所以这样迫不及待,就是要趁着高颎在高昌的时候,作为天使,有临时处置的权力。”
孟翻同意说:“我已经安排人监视驿馆,让衙役带着画像在驿馆内外打听,这个人就算走了,驿馆肯定有人和他联系过,否则不可能知道你来高昌城的时间。另外,我还需要吐鲁番商行帮忙,给我派些人过来,去伊吾、鄯善打探消息。”
吐鲁番商行现在的规模更为庞大,为了铁厂和矿山的安全,吐鲁番商行建立了两支护卫队,都超过一百人,是从谢映登、单雄信、尉迟恭三营挑选的精锐,由百里涛、郝文担任队长;常规的商队保持着上百人的编制,田地县铁匠铺里除了六十多名铁匠,还有杨大率领的一百多人。
这四百人加上由杨崇身边的百骑卫队,是杨崇在高昌最可靠的力量。百骑卫队是从蕃兵和隋军挑选的好手,还有从长安带来的部曲;吐鲁番商行的人,不管工匠还是护卫,全部办了契约文书,都是杨崇的家奴。孟翻一直以为,杨崇来高昌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了这批人;至于钱财,对杨崇这种如妖的人来说,只要需要,就是分分钟的事,反倒不急。
杨崇想了想说:“就让杨大带人去吧,你开个公函,到伊吾找格谦商量盐和粮食的事情。这一阵子,你对张续的信件研究有没有进展?”
杨大十人是最早跟随杨崇的家奴,杨二做了长安丰乐楼的管事,杨七做了田地县铁匠铺的管事,杨四、杨六、杨八、杨九四人没能培训出来,分别成了铁匠、制茶师傅、酿酒师傅;真正能跟随杨崇从军的,只有杨大、杨三、杨五、杨十。杨五是纯正的柔然人,不象杨二是张掖城的混血儿,看上去反倒像汉人;杨五和杨大一样,都是在商队里做管事,军队的事也能应付,留在了长安。
杨十是伊吾人,也就是突厥化的汉人,既能讲伊吾当地的语言,也会突厥语,在长安的时候,孟翻已经让杨十装作一个落叶归根的铁匠,回到伊吾城去居住;目前在吐鲁番商行的只有杨大和杨三,杨三现在是姜夺的长随。
杨崇问的风淡云轻,孟翻明白,杨崇对信件关注,主要是张续留下的那只玉镯;玉镯虽然是龟兹毕氏的信物,但是张续临死前也说了,过去几十年,现在的龟兹毕氏认不认都是问题。张续和张文死之前,孟翻大部分的询问时间都花在核对近二十年的信件人身份和地址上,
获得了近百个线索。
杨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信件中找出所有和张家有联系的龟兹人,然后通过设局,逼得毕氏低头。江东张氏的竹签,是在敦煌的一支分支,杨崇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做文章,听说高昌张家被灭族,张氏根本不会再承认当年的承诺。所以竹签和石头雕的小人一样,杨崇只是留着,看老天给不给自己机会。
孟翻轻松地说道:“结果出来了,和张家有关联的一共二十二户,其中包括毕家在内的十五户是当地望族,我的人在和熟悉龟兹的人闲聊中,很容易地打听到他们的近况;还有七户估计是凋零了,一直没有人晓得。之所以没和你说,是我想获得更多的情况,理清楚十五户之间的关系。”
大户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在表面的和睦下,有敌人,有朋友,有伙伴,有联姻;杨崇理解地点点头说:“在长安那边的消息反馈回来了,彭魔云他们对凉州到长安的十一家进行调查,虽然经过王凯等事件,还是有一户人家没有受到牵连,关中、凉州两地的六户人家还在原处。”
孟翻立即意识到长安又有人来了高昌,这样的信件不会靠邮卒传递,不过杨崇不说,孟翻也不问,老板有时候是需要保持神秘的。杨崇读懂了孟翻的表情,示意寇九珙拿出一封信给孟翻说:“我离开长安的时候,和天弃约定的是密码,你看信上是账单,除了文字标注,全部是阿拉伯数字,秘密就在数字中,每五个数字就代表一个字。”
孟翻一看,确实是账单的款式,只是看不懂;杨崇便给孟翻和寇九珙普及了一下密码技术,通信双方约定好数字密码解读规则,然后通信—方把数字藏在信中,收信—方利用解读规则把无法识别的信息转变为将正常的文字。这样就可以不用担心信件传递规程中被别人看见,别人看见的不过是账单一类包含数字的文件,根本不晓得实际内容。
杨崇解释完说:“我和天弃约定的是一本书,孟翻,我感觉你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可以躲在这方面下下功夫。”
孟翻顿时感觉亚历山大,有这样一个什么都懂的上司,说不出是该哭,还是该笑。
(本章完)
………………………………
第211章 未雨绸缪
月亮皎洁,繁星璀璨,孟翻走后,杨崇便找了房玄龄一起在花园里吃饭,谈论铁勒人的事;房玄龄似乎有些心不在焉,最后总算收回望向天空的目光,有些担心地问杨崇:“你真准备对白山一带的铁勒人下手?”
房玄龄的态度就是反对,杨崇无奈地笑道:“高昌是西域的锁喉,无论是东西突厥,还是薛延陀汗国等铁勒各族,无不虎视眈眈,只有先发制人,才能让他们胆寒,心存忌惮。现在白山有契弊、薄落职、乙咥、苏婆、那曷、乌护、纥骨、也咥、于尼护等十多族,还没有形成联盟,只是跟着突厥人和薛延陀后面捞点外快,还有办法动手,一旦他们决定了投靠的对象,就悔之晚矣。”
房玄龄斟酌着说:“高昌现在的处境和中原还真有点像,只是大隋攻打高句丽是杀鸡用牛刀,你图谋白山,则是以弱制强,他们加在一起有两万控弦之士,总人口达五万人。”
“所以现在是个机会。”杨崇坚定地说:“九姓铁勒南下,白山肯定没同意,所以他们只有从罗漫山过来。”
房玄龄想了想说:“应该是你的那些物资起作用了,九姓铁勒甚至都没告诉白山方面。”
房玄龄可是知道的,杨义臣和杨崇图谋白山的举动,从张续的文件中得知张续与白山的铁勒人有联系,杨崇就主动派出孤地藏和杨大、杨七等人接上了这根线,和张续一样继续做买卖。杨崇的手中的物资远比张续丰富,白山的铁勒人很满意,尤其是乌护、纥骨两族。
这两族都不是纯粹的铁勒人。乌护号称是铁勒西支中氏族,实际上是吐鲁番盆地的车师前部部落,粟特人与突厥人混居,金狼头和金牛头两个图腾共处于一个祭台上。纥骨虽然是从叶尼塞河上游萨彦岭南来,族人赤发白肤,其中却有半数黑发的汉人,并且人人会说汉语,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代。
当年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当年四月定国号为“魏“,改元“登国“,曾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分封了七个部落,纥骨氏就是其中之一,和普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拓跋氏形成鲜卑八国。乌护、纥骨两族一直不肯离开白山,念念不忘的就是进入平原,纵使不能重新立国,最起码过上先人那种稳定的生活。
无论死去的张续,还是现在的高昌郡守杨崇,对这一点都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地和两族联系,希望能让对方为我所用。唯一的缺陷是高昌太小,全郡不过七万人口,消化能力不足,不说别的,两族一万多人招揽来,光是粮食一项,都能高昌吃崩溃了;还有铁勒人和汉人的相处问题。
房玄龄的感觉,就是杨崇太急。房玄龄认为,杨崇已经做得很好了,无论高昌的经济,还是对突厥人的安置,杨崇都算得上物尽其能,只要有时间,往后拖上两年,杨崇一定有办法拿下白山的数万铁勒人。
房玄龄不知道杨崇为什么着急,杨崇犹豫很久,问了一句:“圣天子如果征伐高句丽失败呢?”
房玄龄一怔,随后汗如雨下,瞬间湿透了内衣。
大隋调兵百万,倾全国之力,皇帝御驾亲征,征伐一个小小的高句丽还会失败?就是一人一脚也把高句丽踩平了。可惜房玄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