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吐必结攻城一天毫无结果,就发现笃进戍方向的敌人骑兵袭扰,好不容易击溃了了两百骑兵,于钦章的一千轻骑就到了,于钦章和戴胄会合后,收拾残兵,安安心心地扎下营寨,等着慕容息雄的援军。这时候吐必结总算打听清楚,无半城的战事已经结束,吐必结哪敢再逗留,立即朝罗漫山退去。
只要穿过罗漫山,就是铁勒人的天下,吐必结一路催促部队加快行军速度,在一处狭长的山道上,被刘弘基指挥的弓箭手袭击,漫天火光;转道突围,吐必结逃到安全处,计点人马,不过千人。刘弘基和谢映登怕浑石南云突然杀回来,留下谢映登守罗漫山大营,刘弘基伏击得手,不敢追击,收拾战利品回营。
(本章完)
………………………………
第209章 突厥村
得知天山县数战斩敌三千,获得两千匹战马,铁勒人已退,高昌城是一片欢庆;南平城里,突厥头领索延寿、高北则是一脸无奈,罗漫山的突厥人伤了六百多,杨崇把这批人迁到南平城养伤,并决定以后就安置在蒲昌县居住。要是过去,索延寿和高北都会忍不住欢呼,族人终于有了好去处。
可是现在,两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木炭生意,根据高昌郡的安置办法,除了烧炭的大营、南平城和蒲昌县的突厥村,剩下的突厥人都已经不归索延寿两人管了,一百户工匠中几乎有一半人自愿加入了杨家,另一半去了屯田营;天山县安置的突厥人全部是天山县的子民,现在根本不会听索延寿的,眼睁睁的就没有人帮他们烧炭挣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两人因为木炭生意过了几个月风光的日子,要是一下子再回到原处,总感觉不甘心不习惯,更何况数百伤者日后还要生活;看看屋里的中原家具和绸缎瓷器,两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索延寿和高北最后还是决定找杨崇,这位郡守大人是师傅冯齐整的师弟,脑袋里全是挣钱的点子,绝对能给自己二人指条路。
突厥人的村子就在楼观道的金附观旁,道观外已经是一个小集镇,几乎都是对面汉人村子里的人在摆摊子,还有六家小店;索延寿两人带着三名手下骑马出村的时候,四处前来赶集的村民正各自挑担提篮,买了东西纷纷归去,突厥人奔腾的马蹄声,并没有使多少人骇然失色,只是往路边躲了躲,防止被马撞了。
突厥村刚建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双方经常冲突,汉人说突厥人蛮狠,突厥人恨汉人狡诈,最后是冯齐整摆平了双方。突厥人不是号称彪悍吗,楼观道就一次次和索延寿等人比武,一直到把突厥人打服了,索延寿和高北拜了冯齐整做师傅;汉人最喜欢强词夺理,道士们就陪着突厥人去说理,直到把道理说清楚。
道士们天天闲得没事,一般百姓家总有个三长两短,耗不起时间;再加上楼观道能够替人看病,经常利用宝洁坊的产品搞活动,村民们渐渐就安稳下来,突厥人和汉人虽谈不上关系良好,也能和睦相处。冯齐整的功夫没白做,楼观道在南平城的信徒迅速增援,影响到高昌城等处。
索延寿两人在总管府下了马,得知杨崇刚刚回来,顿时感到上苍保佑,忙不迭地请门子进去汇报;杨崇很好奇两人为什么这时候来,受伤的突厥人最起码还要五天才到南平城,立即让人喊他们进去。索延寿两人身材高大,即使跟在身后的翻译也是魁梧有力,但是不知怎地,每次见杨崇,三人都有些胆怯。
索延寿两人见到杨崇就跪倒参拜:“见过师叔。”
杨崇在心中叹气,丝毫不为自己地位的尊崇高兴,索延寿两人都比杨崇年纪大,让杨崇有那么一丝负罪感。杨崇喊两人站起来问道:“今天去哪里逛了?”
突厥人性格耿直,索延寿没听懂师叔话里的意思,直接回答:“在家呆着,就是想到木炭生意做不下去了,还有那么多伤员,心中烦躁,想跟师叔讨个主意。”
杨崇没有说主意,反而问了一个问题:“你们两人以后准备带着族人驰骋疆场,还是准备跟着我们做生意?”
索延寿大喜,这个问题师傅冯齐整教过,立刻让翻译告诉杨崇:“师傅说了,以后我们两人就跟着师叔,师叔要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寇九珙在一旁差点笑出声来,这也太实在了;杨崇总算知道二师兄冯齐整是怎样忽悠这两个徒弟的,想想不算错,于是说道:“这样吧,索延寿你明天就去蕃兵报道,高北就去吐鲁番商行,以后肯定有到西突厥的商队,到时候算你们一股。至于这次受伤的人,由吐鲁番商行安排他们日后的生计,但是你们管辖的突厥村人必须听我的,不允许有背叛。”
草原上强者为王,所以控制草原大漠的种族不断改变,失败的一方只能服从,或成为奴隶,索延寿和高北在这方面没有一点心理障碍。他们在西突厥变动的时候,没有投靠新的主子,而是不顾一切地往东跑,就是想找个理由投靠大隋,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了,怎么会不同意。
索延寿爽快地说:“师叔放心,要是出现这样的反骨,我第一个杀了他们。”
“不能随意杀人,真心跟随比什么都重要。”杨崇打断索延寿的话说:“你们可以先在村子里问一下,哪些人愿意参加蕃兵,哪些人愿意跟着高北去商行做事,不要强求。剩下的人不用计较,还是和以前一样,安排一些活做。”
索延寿、高北能做到部落头领,脑子还是有的,一下子明白了杨崇的意思。高昌郡蕃兵是同样有田的,定期有青盐等一些福利,自备战马的还能去公共牧场放牧;吐鲁番商行其实就是杨崇的部曲,待遇好得不得了,那些加入商行的工匠不仅住在城里,小孩子还被送到学堂读书;什么都不愿意的,杨崇只会留一条生路,没有丝毫照顾。
两人答应后,杨崇让人找来拓跋安虎和姜夺,把情况说了一遍;拓跋安虎现在手下的蕃兵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人,当场表示,可以给索延寿一个五百长的职务,实际给三百人,让索延寿慢慢扩充。姜夺和高北是熟人,谈完事后就给了高北一个信息,准备人手和自己去柳婆城,西突厥的商队要来了,其中有大批的牛羊,高北手下正好擅长放牧。
拓跋安虎听了,涎着脸说:“郡守大人,你看我成天在南平城闲着慌,能不能给个机会?”
拓跋安虎本身就是商人出身,原来杨崇的商队一直和他做高原羌族的生意,可是到了高昌,由于塞北、西域都有牛羊,反而不大好弄。杨崇笑道:“别急,你就要开始忙了,我需要你派人回族里。”
杨崇已经弄清楚,出洮河砚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洪和城,北魏太和五年,吐谷浑王符连筹所建筑;洪和城目前是吐谷浑和青海郡的交界地带,拓跋羌部落的领地,杨崇要拓跋安虎做的,就是派人回族里交易,把洮河河底的石头和张果老需要的药材一起运来,交换需要的日用品和茶叶。
(本章完)
………………………………
第210章 密码信
孟翻做的事有阴暗面,杨崇不愿意和众人多说,就让姜夺晚上代自己请拓跋安虎几个人吃个饭,自己留在衙门里等孟翻。功曹参军事孟翻现在负责的就是情报网,只是杨崇目前人手不够,又怕房玄龄等人反对,所以很低调,不敢在高昌扩充人手,长期以来在官面上只说追查赤金突厥的人员下落。
王锦、毛顺两名百夫长带着两百名士兵,押着七百多囚徒帮助修建东镇城,后来增加到四百名士兵,一千多囚徒,更名为修路队。孟翻经常去蒲昌县在囚徒中找人出来问话,几个月下来,释放了四十几个花钱赎自己和出卖同伴的人,光赎金就收了五千多贯,发现了七个身份比较特殊的人,转移去了田地县屯田军的监狱。
孟翻这几天一直在询问杨崇遇袭时抓到的六十几个俘虏,见到杨崇很惭愧地说:“还是我的工作没做好,来了这么多人,都没有发现。”
孟翻现在手上的实力已经不是刚来高昌的时候,从屯田营和高昌的甲保长中补充了大量的人手,在高昌郡周围有一张五十多人的情报网,可还是没察觉对手的动静。杨崇笑着诘问:“你我之间需要这样吗?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我对你的工作很满意,你先说说调查结果。”
不管杨崇说的是真是假,孟翻听了心里好受多了,把手中的卷宗摆在杨崇面前说:“经过审问,又发现了三个线索,袭击的人当中有一百名始毕可汗的狼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