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无忌刚刚十二岁,却聪颖无比,太知道自己这个大哥的想法了,提醒道:“爹也是没办法,这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情,关系到关陇,甚至山东士族的未来。周谦出自江左,在长安没有利益,如果让周谦查下去,不知道要涉及多少人,江左集团的势力会更一步膨胀;你就看今天的事,就知道周谦布下的网有多大。”
长孙无乃明白,自己不能和整个关中人作对,无奈地点点头,答应下来。
(本章完)
………………………………
第137章 是个官员
杨崇被周谦以调查的名义带到了右侯卫府,同时喊来的还有焦俊、徐掌柜,徐掌柜叫徐康,是周谦天网四组中玄武组的组长。徐康直截了当地说:“周大人,我没有猜错吧,银牌和从凉州查抄到的一样,这次行动有岁寒堂的人在里面,要不然这个局就布置得太高明了。”
焦俊不满地说:“师傅,那你喊我们来做什么。”
焦俊是打心里不高兴,周谦这么大的行动根本没通知自己,而是在王凯死后,才把自己找来商量;无论周谦是什么理由,焦俊认为,右侯卫府对自己不放心。周谦瞪了焦俊一眼说:“我是喊你们来看今天收获的东西,找找线索。”
杨崇已经完全缓过来了,捧着手中的热茶,琢磨着说道:“不应该啊,他们为杀我前赴后继是为了警告世人,不得插手其中;但是岁寒堂好歹是礼部建的,不能够一个为大隋着想的人都没有,难道全部被干掉了。”
周谦点点头说:“高相其实已经和我们说了,竹先生是河东薛家的人,叫薛百崖;松间客是李德林的弟子拓跋搏。只是高颎和他们一直没联系,这么多年下来,现在两人的身份根本不知道;薛家我们也派人去问过了,一点都不知情。长孙晟说岁寒堂里有两种人,大约两百多人潜伏在西域和塞北,但是更多的人是在大隋,一开始在大隋的人是专门为潜伏的人服务的,但是岁寒三友改变了策略,他们现在就是在威胁,如果谈不拢,就把潜伏的两百多人的身份告诉各国。”
徐康缓缓说道:“周大人,岁寒堂的事我们管不了,长孙晟要是再这样下去,他就只有一条死路;搜来的东西看了就没用,王凯、阔什塔一死,他们身后的人肯定会掐断所有线索,我感觉最关键的是找到今天和王凯见面的人。这个人肯定在长安,即使易了容,总有些特征是改不了的,我认为,他迟早会在杨大人周围出现。”
徐康递过根据红袖楼人描述画出的图象,杨崇看了摇头,表示自己没见过;焦俊却一手夺过图,仔细地揣摩起来,过了足足有大半个时辰,焦俊抬起头说:“我见过他,是个官员,虽然化了装,脸庞和骨架子还在,当时他和王凯在一起吃饭,就在秦岭酒家。”
这个范围大大缩小,秦岭酒家是陇西、巴蜀官吏常聚会的地方,菜以麻辣为主,就在通轨坊里面的一条巷子中,闹中取静,和王凯出事后躲藏的窝点不远。根据焦俊的回忆,徐康对图象做了更改,然后就安排焦俊趁着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带着图象在酒店里查看;周谦还是不准备没放过杨崇,送杨崇回府的路上,把寇九珙赶到马车副驾驶的位置陪尉迟恭,问道:“王凯为什么到玉镜坊,是不是泰吉斯还藏了什么东西?”
周谦对杨崇一群人的机关术有充分的信心,只要泰吉斯有东西,杨崇一定能找到,杨崇摇摇头说:“我想王凯是来找账本的。我问过焦俊,官府抄家的时候,那些钻在钱眼里的官吏只顾着搬钱,所有账本都付之一炬,王凯或许有点不放心,或者是想找泰吉斯黑账的账本。”
杨崇的解释有几分道理,泰吉斯的交易一定记录,正因为牵扯面大,王凯才会不想走漏消息,亲自出马;周谦冷笑一声说:“你们拿到两河波斯邸的第一个晚上,什么大事值得你们杨府两辆马车出城,如果我没猜错,账本就在里面。”
账本牵扯太大,会召来源源不断的关注,杨崇是打死也不会承认的,狡辩说:“我和姜菲赶回别院,是因为玻璃生产出来了。”
“玻璃。”周谦一怔,立即反应过来,一把抓住杨崇说:“开个价,玉海斋买了。”
玻璃一直是波斯打趣的商品,对中原人来说就是舶来品,高消费,难怪周谦激动,不过周谦对杨家还真是忠心耿耿,什么时候都把玉海斋摆在第一位。杨崇把胳膊挣脱出来说:“老爷子,不要这么恶相难看。现在的玻璃只能做到巴掌那么大小,你拿过去也没有用。”
“有你,还不是迟早能取得进展的。”周谦恢复常态,对着尉迟恭大声说:“去玉海斋。”
杨恭仁、独狐篡、萧瑀都被找来,一听说杨崇的工坊做出玻璃,立即全来了精神,内史侍郎萧瑀一个劲地问杨崇:“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独狐篡叹了一口气,萧瑀还真是个书呆子,管杨崇怎么做出来的干什么,跟杨崇把工坊拿下来才是关键。杨恭仁反倒是最镇定的一个,听周谦说现在的玻璃能做镜子,杨恭仁便猜到杨崇准备卖工坊,这是给玉镜坊配套的,拿到其他地方一点用处都没有;杨恭仁不愿绕圈子,直接问杨崇:“你准备卖给玉镜坊,还是玉海斋?”
杨崇毫不犹豫地说:“大哥,我考虑的是玉海斋。到了玉镜坊,还不是要我打理,我现在时间紧张,没办法面面俱到,我还是套一笔现款出来把老残的那个店开起来。你们看,两万贯,玉海斋派人来管理,安排人员来学做玻璃,等一切上了轨道,我那个团队就扯出来,去研发其他东西。”
萧瑀摇头说:“不行。杨崇,你不能带着那批工匠走,我们出两万贯买你玻璃作坊的七成股份,管理销售我们来,你继续指导那批工匠研发。”谁说萧瑀呆,他是读书人,很快想到了知识的力量,独狐篡一想还真是,看上去多花了六千贯,但杨崇手下那批工匠是不可替代的,立即同意。
杨恭仁也明白,玉镜坊的生意杨崇没赚钱,同样七成,玉海斋是付给杨崇个人,玉镜坊是投到了工坊运作里面,于是也同意了。周三笮立即拟好了协议,让四个人签好;杨恭仁回家和杨恭道商量后,连夜给玉镜坊的所有股东传了个信,就说镜子的原料有着落了,玉海斋的玻璃工坊可以提供。至于股东们怎么想,杨恭仁就不管了,谁叫自己是玉海斋的股东,有些事说都说不清。
(本章完)
………………………………
第138章 老残
第二天,杨崇一拿到钱,就把老残找去杨府,要看老残的计划书。老残做了几十年掌柜,第一次遇到这么认真懂行的老板,起初有点不愿意,再一想自己的处境和杨崇的未来,还是详细地写了一个方案。杨崇看完后,点头说道:“方案做得不错,不过老残,有件事我要和你说实话,我欺骗了你,笑珍斋不单单做镜子这些,也不做珠宝。”
笑珍斋是杨崇给店铺起的名字。老残没吱声,心里话我早知道,你买的店铺离玉镜坊不到一千米,和玉镜坊争夺客户不是找死吗?杨崇微微笑道:“你放心,一年两百贯工钱,我不会少你的,年终还会给你一个红包。我先带你去看看样品,再和你谈谈我对铺子的设想。”
杨崇的想法就是把笑珍斋做成一个百货商店,所有的包装都很简单,以实用为主,质量取胜。杨崇带老残去后面仓库看了样品,铁锅、铁剪、针都是特地从诸葛家买来的好铁做的,比一般的产品不知道好用多少;玉器来自玉海斋、金马堂的费料,杨崇收集了好几个月,玉坚子按杨崇的要求选出能用的,全部雕上生肖,系上红绳,最便宜的一款准备卖三十五文一枚,中等的六十六文,上等的一百文。
酱油、香胰子、茶叶、香水都改成了小包装;檀香全部是小块,修剪得整整齐齐,最关键的是,没有一样物品的价钱超过一百文。还有胡椒、绸缎、瓷器、染布的样品,每种都不止一个款式,瓷器就有青白灰蓝四种颜色,更不要说形状。老残暗暗心惊杨崇的视野,准备这些货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
杨崇清楚自己的短板,自己只是来自现代社会,看到的东西多一点,至于市场需要什么,店铺如何运作,还是需要老残这样的商界老手,更何况老残的广告效应是巨大的,一个做了几十年珠宝的名家投身百货,本身就是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杨崇和老残商榷了一个时辰,确定了经销方案,最后杨崇提出,把玉坚子调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