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游外传-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钦隆=挥胧繌Γ怀僖桑睬┳指钦隆C蚊鞯溃骸耙悄慵椅拿鞒ご蟪扇耍媳鸬呐嗽趺窗欤俊敝境弦皇辈荒芑馗矗蚊髂贸鲆惶跏袢估矗淘谧郎希岜收樟鑫氖樵疤艹谑袢股稀H缓蠼坏街境鲜稚系溃骸耙源宋ぃ夭桓盒摹!敝境狭泻茫骸拔叶辈唤鋈嗣溃闯隼吹淖侄颊饷纯∏巍!笨湓抟环袢寡乖谙涞撞惶帷

    再说袁天罡自武士彟一别,也有十一年了,如今被唐王李世民封为太卜一职,专掌吉凶。一日夜里,唐王正宠幸妃嫔,袁天罡闯入后宫,惊扰龙眠。唐王大怒,喝令武士推出斩之。袁天罡大呼:“太上皇快不行了。”唐王听罢,吓得魂飞魄散,连叫更衣摆驾。疾步到了含风殿,见殿内已是哭声一片,那些嫔妃、美人、宫女太监等人跪伏于地,哭声不断。唐王也哭了一阵,问袁天罡:“你是如何得知太上皇病危?”袁天罡道:“是臣夜观天象,见东边有一星起,西边有一星坠。星起者,乃人之将生。星坠者,乃人之将死。”唐王道:“此必是那新生之人克死朕父,先生可知此人是谁?”袁天罡道:“听说魏王张志诚新生一子,天降金光,在满城之中开粥施舍,连应国公武士彟也去庆贺。”唐王一听武士彟,恨道:“太上皇对你不薄,你个木头贩子竟敢与前朝叛逆勾连诅咒朕父,朕绝不轻饶。”袁天罡煽风 点火,又将武士彟之女武梦明出生之事说了,并道:“此女不除,后患无穷。”

    次日,唐王即派兵前往山东历城捉拿武士彟与张志诚。消息传来,武士彟让张志诚逃,张志诚又让武士彟逃。他两个你推我让,难舍难分。武梦明道:“父亲,伯伯。为今之计还是要把文明带走为好,免得落一个覆巢之下无完卵的结局。”二老一听极对,可又不知交付于谁。武梦明自告奋勇,二老知道她聪明伶俐,便放心交付她。梦明扮男装,将文明裹入怀中,由家人护送下,逃出历城。而官兵前来,拷问张志诚,只说新生之子不幸夭折。官兵不信,将张府上下的男孩女童尽行诛杀,又将他二人绑入囚车,入朝见驾。临行前,又放一把火烧了张府。在押赴囚车途中,武士彟也因畏惧担忧而亡,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再说武梦明抱着张文明一路逃亡,已有数月。身上无钱,不能买奶而喂,便去偷。有时被人发觉,就是一顿打。人们当然不会打一个小姑娘,但是她却好穿男装,穿起来又与男人无异。世界上有几个女人敢这样,把脆弱当做了坚强。如此过了数月偷吃偷喝,挨打暴揍的日子,在一个农夫的指引下,终于来到龙泉寺

    将婴儿寄留在寺中。方丈听说她是开国功臣武士彟的女儿,为躲灾难,才将友人之子寄养于寺。方丈也同意了,梦明便刻不容缓的回到山西文水县。这正是:

    圣人总是灾难多,不如常人度一生。

    未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

第十回 唐太宗抑佛尊道 武则天捧沙献佛

    话说武梦明自将婴儿送与龙泉寺方丈后,便一路风尘奔回到家,刚一开门,见室内摆着棺材,母亲家人等泣不成声。追问之下才知道父亲武士彟在押往京城的途中惊吓而亡,皇帝念其有功于本朝,特拨黄金百两,准其回乡安葬。而张志诚夫妇生下逆子,克死太上皇,罪诛九族。武梦明忍住眼泪,咬牙切齿,心中发誓:“李世民,你欠我武家的,必让你百倍偿还。”李氏哭的泪眼汪汪,烧一烧纸,磕一磕头道:“孩儿,你快为你爹披麻戴孝,好做孝子。”梦明叫下人换了孝服,对着慈父灵堂就是一阵嚎啕大哭,哭毕,家人又请了响工,还有和尚道士,左邻右舍并姑妈舅母等亲戚又连吃了七天事午。才将他下葬不提。

    再说唐王李世民安葬好李渊后,就有许多大臣上奏废除佛法,拆毁寺庙。唐王道:“这怎么好?五年前朕刚让三蔵法师西天取经,并与之皆为兄弟。如今仅以一时之失而废除佛法,将来御弟取经回朝,朕有何面目再见御弟。”魏征上奏道:“自陛下与三蔵法师结为兄弟后,各地的州官县令也上行下效,痴迷佛教;大兴土木建造寺庙,民间百姓被搜刮一空,佛法讲的是教人向善,不是教人作恶。”魏征言直,唐王恼怒,指骂道:“田舍翁住口,气死朕也。左右,魏征出言不逊,诽谤我佛,与我打入死囚,听侯发落。”于是气急败坏的来到皇后之宫,长孙皇后见他满脸怒气,不禁发问,唐王素服长孙皇后,便将魏征之事说了。长孙皇后听了劝道:“陛下,佛教盛行,圈田占地,百姓无以为业。陛下,妾认为佛教传之于外,多是粉饰太平,不宜久存于世。魏征敢直言,才是陛下的一尊佛。“

    太宗听了,恍然大悟。只是碍于唐三藏不好做事,便问道:“皇后之言是理,朕之本家乃道,非佛也,只是朕当年命唐三藏西去取经,又与封为御弟,今言尊道抑佛,恐不服也!”长孙皇后道:“此不难,所谓上行下效,陛下何不择《道德经》之典加以作注,而后嵌入民间,到时道教行而佛教衰。”太宗叹道:“如今天下人都是些来来往往的名利过客,谁有那闲心看书,更别说道教之书了?只怕是瞎费功夫,浪费朕的文墨。”长孙皇后道:“我有一法,未知可行否?请陛下代决之。”问何法,皇后道:“万事以民为本,眼下盛夏将至,荒野农田定是干旱无比,陛下何不趁此机会发皇恩浩荡之心,汇聚四方高僧妙道一起问天求雨。如僧求得雨,便永列道前,四季受供。如道求得雨,也则如此,百姓那时必无话说。”太宗喜,数亲之口,赞曰:“贤皇后临事不慌,处事有方,真乃女周郎也!”

    果然,唐太宗放出告示,建好祈雨台。各地僧道纷纷前来,乞求求雨,好显尊位。唐太宗自伞盖龙车凤辇处观看,却叫百官列席前排,主持查看。后一射之地又围了无数百姓,都来争相观看。有看皇帝的,有看后妃的,有看当官的,更多人则看僧道比法求雨。时过正午,当官的请了旨,即叫:“僧道求雨大典正式开始。”

    只见光头堆里走出个恶和尚来,怎恶?但见:

    头大如南瓜,眼大如蛇蛋。脑瓜上疙瘩点点似蛋糕,脸盘处坑坑洼洼像水滩。歪嘴念佛经,大肚入菩提。手里一样金刚铃,项上一串罗汉珠。

    和尚登上祈雨台,向西顶礼,合掌端坐,口诵万遍阿弥陀佛,一个时辰过去,也不见雨来。害的那皇帝大臣百姓白白顶日仰望于天,皇帝大怒,道:“和尚不实,故弄玄虚,害万民白期待一场,真真可恶。令,将和尚戴上枷锁,押上囚车,游街三日,然后驱出境内。”众军听令,果然把和尚戴上枷锁,押上囚车游街去了。当官的问道士:“和尚没本事,有失圣望,已被游街去了。你道士若是也没本事,就自家认了,千万不要学和尚不会装会,不然……。”

    当官的话没说完,道士抢着道:“不然也游街去吗?”当官的道:“小子想的倒美,和尚游街,道士流放。”道士道:“佛说众生平等,道讲万物为一,儒曰天下大同,可是实际上呢?唉!不说了,不说了,如今只好拼死一试了。”只见道士穿着八卦衣,手里拿着木剑,纸符,摇摇玲,上了高台,烧了纸符,摇了玲儿,拿着剑舞云作法,口里念念有词,念毕,叫一声“风云快聚。”但见:蓝天忽暗,烈日忽淡。蓝天忽暗,微风偷使柳丝飘。烈日忽淡,乌云密布地生凉。紧接着狂风大作,杨柳呼呼,门窗嗒嗒,吹的人睁不开眼,道士叫声“雨来”。果然天上闪电一过,雷声一震,那黄豆般的雨滴便密密麻麻的下了下来。

    太宗见了连说:“好道士,好道士,不失李家风范。”当官的见了道:“果然是个有本事的道士,比和尚强多了。”百姓见了,就雨欢呼,都说:“有救了,有救了,这年庄稼不白种啊!”

    求雨毕,太宗封道士为司天鉴,掌观天察人之职,可自由出入皇宫。从此道士的名位在和尚之上,由此,百姓求道者多,拜佛者少。

    话说西天如来佛祖正在讲经说法,忽觉得眉头僵硬,不能舒展。众佛问故,其闭目而开叹道:“那东土大唐果真是愚昧无知,可惜我三千本度世佛经就要流落在那龌龊不堪之所。”大弟子舍利佛问:“世尊怎么了?”如来佛祖摇头道:“无事,无事。你随我到东土大唐走一遭吧!” 话说如来扮做一个游方的老和尚,手里拿着钵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