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煤块慢慢的燃烧起来,真没想到我居然做到了,心里特别高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觉得今天一整天的炉子都格外的暖和。
天气又开始散发它三九天的威力,变的十分寒冷,我们这些孩子一天两个来回的奔向学校,我的双手双脚也开始继续忍受这冻疮的折磨,本想下决心按照父亲的方法除根,几次将手插进雪里,却坚持不了几分钟,又跑回屋子里烤火,最后还是选择放弃,心想我宁可天天被冻疮折磨,也不去忍受那渗入心底的寒冷。我站在院子中央,抬头仰望天空,心里发着怨气,想着为什么一年四季还要有冬天,有春夏秋不就够了吗?我疑惑的低下头,当看到从墙壁里伸出来的烟囱,模仿着父亲抽烟时的样子,冒着一团团的烟雾时,我才意识到这老屋子也跟我一样陷入沉思,顿然觉得好笑,我心里正得意,一时间,突然发现秋天时放在窗台上的泥鳅,已经连同啤酒瓶一起冻成标本,看着它挣扎时留下的姿态,我心生愧疚,决定以后不再抓泥鳅了。
每年冬天都是乡亲们最悠闲的时候,人们无所事事,又各自寻找着生活的乐趣,最近村子里每天都有一簇簇的人,一到晚上就聚到一起,不分男女、不分老幼,而聚点就在我家对面,奶奶也加入进来,今天周日,我跟着奶奶来到邻居婶婶家,一进屋子门就看到一伙人围着热炕,认真听着传教者讲书,书里面说的是耶和华造物主和耶稣降临的故事,我挤进人群中,听着传教者讲着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无比好奇,而村子里的人都是第一次接触《基督教》,随便听了听,都说这是信耶稣的,大家各自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信的,也有不信的。
以后聚会时间定在每周三、周日晚上,一有时间我就陪着奶奶一起去,我很喜欢听《圣经》里面的故事。可时间久了,渐渐发现来听的人从几十个变成几个,有人坚持一天再也不来了,有人零零散散几天也就不来了,最后剩下几个年迈的妇女,讲解《圣经》的任务交给婶婶,我跟着她们一起默念祷告文:“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其实我并不理解祷告文的真正含义,只是觉得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每天我都被《圣经》里讲的善念深深触动,更喜欢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欢歌舞蹈,觉得我跟这几个奶奶婶婶们之间没有年龄的隔阂,只有聚在一起的轻松和欢乐。
………………………………
第二十六章 瞧新娘子
很快又进入寒假,终于可以不用起大早,连着几天,我都窝在暖炕上睡大觉。我正在梦里畅游,母亲叫喊说:“快点起来,瞧新娘子走”,我急忙穿好衣服鞋子,随便洗把脸,就往门外跑,此时已经响起一阵阵的鞭炮声,这是村北头的哥哥要娶媳妇了,村子里的人都过来围观,一辆大班车载着新郎、新娘子和娘家人,从我身边路过,后面跟着一辆农用机动三轮车,车里装着一台洗衣机和一辆女式自行车,应该是嫁妆,我径直跑过去,挤到人群最前面,眼看着班车停在路边,车门打开,迎亲的人端着三杯白酒,堵在门口,让新娘子喝下,新郎抱起新娘,为了给新郎增加点难度,有两三个未婚的大哥哥过来打趣、拦截,经过几番折腾,新郎新娘终于越过火盆,回到了新房,在乡亲们眼里新娘子是最漂亮的人,我们紧跟着走进新房,此刻房间里已经人满为患,大人小孩都挤进来看新娘子,看她头戴梅花,面如桃花的模样,特别稀罕,怎么看也看不够,此时院子里已经摆好了酒席,乡亲们和亲戚朋友们都坐在帐篷下,各归其位,一一签到,而我也跟在母亲身后大快朵颐的吃起来,不知不觉中已经喝完“滚蛋汤”,准备散席,这时从灶伙里出来一个大佬,手里提着铁锅,将铁锅底部的锅灰抹在手上,笑呵呵的来到新郎父母面前,趁他们不注意,往新郎父亲脸上抹着锅灰,再拿来一些做馒头用的红色素,准备给新郎母亲抹,他们本想躲开,又过来几个人,一拥而上,这是要“闹公婆”了,是要将公公抹成黑炭包公,将婆婆抹成红脸花旦,此时此景惹得乡亲们捧腹大笑,公婆无力反抗,虽然被丑化,但还是高兴的坐在众人面前,准备迎接新郎、新娘的跪拜,这种仪式叫“谢礼”,是要将尊敬长辈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时时刻刻印在新郎新娘的心里,除了各自的父母,双方家庭中一些年长的亲戚,都要接受新人的鞠躬敬礼。
而我只能当热闹看了,“谢礼”完毕,所有人更期待的是晚上的“闹洞房”,晚饭过后,我跟几个小伙伴很早就在门口蹲守了,待人们陆陆续续的到齐,准备开始的时候,我们却被大人们撵了出来,只好趴在外面的窗台上,从玻璃窗里偷看,可是屋子里挤满了人,我们只能听到他们的嬉笑声,无奈只能回家,走在路上,都能听见哈哈大笑的声音,这喜庆的声音荡漾在夜晚的天空,带动着整个村子的生命都为之祝福。
第二天早上起来,乡亲们开始忙碌各自的事情,仿佛喜庆的日子都留在昨天,与今天无关,而我们这些小伙伴,却留恋在这种喜庆且心动的日子中,还要继续围在这家门口,就为多看新娘子一眼。
………………………………
第二十七章 大炮手摇爆米花机
马上就要年关了,乡亲们又开始杀猪、宰羊、磨面、买菜……而在我家,父母正在发愁,麦子长芽,我们只能吃麦芽面不说,还卖不出去,父亲的生意刚够房租、电费、交税的,母亲压制着内心的火气,省吃俭用,就连电视都不让我看,母亲为过好这个年精打细算,好在家里还有几只鸡可以够我们过年吃的。傍晚时分,我正无聊至极,只听外面“嘭”的一声,我连忙跑出去看个究竟,原来是村子里来了个炸爆米花的爷爷,就坐在我家附近,我蹲在旁边看着,爷爷一边挑着炉火,一边摇动着一个黑乎乎像大炮一样的东西,架在一个用旧水桶改造的炉子上,这就是“大炮手摇爆米花机”,它是由机头螺杆、大弯头、小弯头、机盖、加力管、开口销和摇手组成,为了能够架在炉火之上,还需要前后两个支架,它可以加工包谷、大米、黄豆等常见谷物,乡亲们听到声音,都陆陆续续的拿着自家的粮食过来加工,这也是过年哄孩子的最佳食物,加工爆米花的爷爷一年就来这么一回,人们都准备好一袋子的量,现在加工的是邻居叔叔家的,爷爷拿起爆米花机,将我们这些孩子驱赶到一边,我躲在远处看着,爷爷将爆米花一头伸进麻袋,双手扳动着前面的弯头,随着“嘭”的一声巨响,一团白烟升腾而起,又热又香的爆米花便装满了麻袋,邻居叔叔热情的招呼着大家,站着的人一人抓一把,也有我一份,一遍分下来,爆米花从一袋变成半袋,叔叔强颜欢笑的扛回家了。接着一锅又一锅,有大米、黄豆、包谷,我真的馋死了,跑回家央求母亲给我炸一锅,母亲是个实在人,平时都是掏心窝的对人家,时常跟我说:“瓜子嗑不饱却是人的心”,意思就是让我懂得礼让,懂得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道理,就是一定要诚心的去对待别人,可今年家里收成不好,母亲让我排到最后,这样能多留下一些给自己吃。我只好听母亲的,为了这个美味,我排队排到深夜。
再怎么省,春节习俗还是不敢怠慢,对联、鞭炮和纸钱都不能少,今年开始已经不用章子印纸钱了,镇上商店里可以买到印好的冥币了,父亲也买了一些,准备大年三十和正月初四用。快过年了,铁匠铺的生意有些赊账没有要回来,老实巴交的父亲跑了好几家,只要回来几十块钱,母亲实在憋不住心中的怒火,终于在大年三十这一晚爆发了,对着父亲大发雷霆,锅碗瓢盆砸了一地,我和弟弟坐在炕上哭着,奶奶在旁边喊着:“过年不能砸东西啊!砸了东西好几年都翻不了身的”,母亲瞬间将矛头指向奶奶,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母亲无心再做年夜饭,躺在炕上哭喊着渐渐的睡去,奶奶抱着弟弟去上房睡觉,而父亲和我只好默默的收拾残局,我并不理解其中的缘由,只是觉得父亲在母亲面前又吃亏了,心疼父亲的同时,也惦记着今年的春晚。为了不招惹母亲,我还是选择乖乖的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