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兄长问他,如果这天下连你宇文宪都怕了!那朕还能用谁?
他忽然想起那人当年是用称病为借口委婉拒绝这一身琐碎的,很棒的借口。
其实用谁都好,能为国所用自然是好的,只是他宇文宪,心累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一生都是在重复那人的轨迹。
从少年相识到针锋相对,从战功赫赫到称病还乡,他所经历的的一切那人早就经历过了,何其的相似,原来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
周国的未来之事无人可知,是会迎来久违的大一统亦或是像故齐那般短暂的灭亡,一切皆不得而知。
而他所知道的是,他宇文宪也不再年轻了。
这仗啊,何时能打完呢。
他累了。
宇文邕出事的时候,正是宇文神举倾全周之力,五道北伐最为关键的时候。
战事戛然而止,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听闻陛下车辇还京的消息时,宇文宪正在家里和妻子豆卢氏煮酒烹茶,酒到浓处妻子衣袖上的佛珠突然断了一地。虽说宇文邕大肆灭佛之后理应得不到佛祖神明的宽佑,但他亲眼所见这怪异的征兆时还是心下一惊,周国怕恐有大事要发生。
果不其然在皇帝浩浩荡荡的车辇还未入京时分,便听闻当今圣上早已在路上驾崩。
就好像山川重峦都为之一震,就好像天地万物刹那间都失了色相。
于是宇文宪透过层层白素,重重人海,望见自家兄长苍白得毫无血丝的脸,忽然明白这一切似乎是真的。
不觉才过而立之年,怎会如此。
宇文宪瞠目结舌。
于是好事者皆争相传阅,说周主杀戮太重,亵渎神灵,是不会活得太久的。
于是僧侣沙门皆妄谈命理,说周主如此罪重,皆是命数。
于是在某个花飞梦散的秋夜,他听着后生将其兄长谥号为武,后世称北周武帝。
属于那个不可一世的宇文邕的时代,就这么戛然间结束了。
他觉得自家兄长虽然壮志未酬,但此一生也算得上帝王之才了。
那他宇文宪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功名地位如雪泥鸿爪,王侯将相风吹雨打,茫茫大雪,斜阳煮酒,都是伸手抓不住的东西。
这天下没有了他宇文宪,天下依旧还是天下。
那年宇文宪三十五岁了。
高孝珩曾言,命理难说,有传说说此生无法活过四十岁,大概也是一种命数。
他宇文宪信天命嘛?他问自己。
直到自己的侄子,当今的圣上召自己入宫的时候,宇文宪方才觉得自己是信命数的。
其实命运早已给他安排好了一切,而这一切他当年是亲眼瞧过的,心知肚明的,这一切和当年故齐所发生的故事又是何其相似。
大概是因为自己欠故齐的太多,乃至于临死之前都是要还的。
于是茕茕紫宫里其实早已暗潮密布,只等着自己踏足其中。
于是一身黑甲的护卫如鱼水灌入,将他所见的一切围得水泄不通。
而眼下形式,是当今圣上要定他宇文宪死,多说又有何益。
他突然明白了当年高纬赐酒兰陵王的时候,他为何毫无一句辩解了。
因为君主根本不会去听,他所在乎的不是所冠之罪名是否吻合,他所在乎的只是你威胁到了他现在的地位。
所以他宇文宪别无选择。
他记得当年齐国的大将军斛律光,也是被一根弓弦勒死的。
他瞧见当年那棵梨花树早已盘根错节,此时也望不见梨花了。
死生有命,宁复图存。但以老母在堂,恐留兹恨耳。
洁白的象牙所铸的笏板砰砰落在宫室木质的地板上,弹出去久远的时光。
他恍然觉得那年自己的侄子还年幼,跌跌冲冲连走路都不会,咿咿呀呀地嚷着要自己抱。
他恍然觉得李娥姿姑娘还是一如当年那么漂亮,自己的兄长也才刚迎娶阿史那公主为妻。
他恍然觉得自己明日便要披甲上马,去会会那个传说中的齐国,和传说中守卫齐国的那些人。
他恍然觉得时光其实并没有过去多久,似乎那一树梨花还开得艳丽。
纷纷扬扬如白色飘雪,零零散散如碎玉落地。
那个正坐其下和他烹茶对饮的少年,抬手拂去袖间落花,眉目清明仿佛还是在昨日。
“阿宪,再对饮一壶可好?”
………………………………
我寄人间完结感悟
我寄人间完结感悟
虽然这只是一篇番外,我写了整整一个月,期间还面临丢稿重写。
想死的心都有了。
宇文宪作为兰陵王的宿敌,我大概是冥冥之中被祥瑞了。
我真的是第一次写宇文宪的故事,对于阿宪这个帅不过三秒的娃子,真心觉得他和偶们家瓘子配一脸啊。
宪肃这个cp我还可以站一年,咳咳。
其实宇文宪对于北周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奈何没几个人知道他。
遗忘在时光的缝隙中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好,避免了被乱七八糟的编剧玛丽苏化。
我心疼我家瓘子完成了烂剧三连杀。
本篇番外还是只能算作短篇,其实我觉得很多想表现出来的地方还没写成,奈何文笔有限。
宇文宪和高长恭的第一次相遇是在邙山,第二次相遇是在定阳。
每一次相遇每一次都是生死一线,刻骨铭心。
尤其是邙山上的惊鸿一瞥,很多人都忘不掉的。
所以宇文宪这辈子都忘不掉生命中有一个叫高长恭的人,每次都将自己揍得很惨。
于是宇文宪这辈子最想干掉那个叫高长恭的人,奈何人家根本不给机会啊。
我觉得宇文宪是个挺软心肠的人,从后来的对待高孝珩一事上,他对于弱者还是有同情的。
这就是宇文宪为什么当不上皇帝的原因,其实这般当个小小的王也未尝不好。
都说阿宪好福气啊,名声也好。
但是战场杀伐残酷,即便再心软也不得不披着冰冷的外衣处理着杀伐果断。
所以我想如果有一天,他们放下战场的包袱,没有了对立敌视,或许会彼此相惜。
所以我想若是可以,宇文宪很想和高长恭共饮一壶的。
毕竟都是少年成名,年纪相仿的少年将军。
毕竟都是一国皇室,家仇国恨的。
连最后结局都那么像,简直是翻版。
我想着自兰陵走后,宇文宪便再也没找到新的目标,乃至于高孝珩,任城王身上也不过是在找兰陵王的影子。
那些影子是空洞的,终究不是那个人。
所以最后宇文宪一无所获。
在齐灭之后,落在心头一辈子的包袱卸下来了,便更觉得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
他宇文宪并不是很有野心的,这辈子最大的野心也就是亲手干掉齐国了。
乃至于宇文邕依旧想重用他他也无心恋战了。
毕竟已经把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心境都用来对抗齐国了,没有那份心思对付突厥了。
于是他想,这辈子大概也就这么清心寡欲孤独终老地下去了。
谁知宇文邕突然离世,宇文赟视他为眼中钉,一切都让人瞠目结舌。
结局加速化发展,直至死亡。
最后的最后宇文宪突然意识到这一切和兰陵王的宿命是何其的相似。
人生也不过是一杯鸩酒,阴曹地府来团圆其实也算是一种happyend?
然后陷入对两个皇帝小朋友的无限怨念之中。
宪肃大法好啊,喝喝。
高纬宇文赟陈叔宝简直亡国三活宝啊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