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礼道:“老福君,找得你好苦!”那福君张果仔细看看,眼前人瑞气盈身,知道乃是神人,问道:“仙人快快请起,但不知仙人高姓大名?”成道喜极而泣,言道:“福君,不识得成道了么?”福君方才恍然大悟,连忙跳下驴来,用手搀扶道:“原来是公子,老奴眼拙了!”成道拉着福君,细述了这千年的遭遇,亦言曾去希夷岛上寻访,却是物是人非。福君也是唏嘘一番,言道:“因果之数,非是神佛所能更改。老奴这万年安逸,早已厌烦,恰逢天庭罢免,虽受些皮肉之苦,却也得了如今闲暇。老奴听闻公子事迹,为老奴鸣不平,老奴谢过!”成道连忙止住,道:“福君,所受万恶之苦,皆是因成道而起,成道愧疚之至,无一日不思报效。如今成道已是天庭官吏,亦有道场容身,虽远不如希夷岛上华美,却也是安身立命之所。倘若福君不弃,可到敝处修行,省得在外风餐露宿,也好令成道以表孝心。”福君谢过,言道:“公子心意,老奴已知,只是老奴甚喜这人间闲云野鹤生活,公子还是安心独修吧。”成道言道:“老福君,成道愿时时聆听教诲,福君若是舍弃成道,这万里红尘,成道何日能与福君相见?!”老福君道:“老奴如今已失了神籍,并无信香可用,公子虔心修道,倘若有缘,自会相见。况且公子之所,老奴已知,倘若日后相求,必然前去讨扰。”成道苦留不住,从袖中取出数粒火枣相赠,福君受了,悠然骑驴而去。成道望着叩拜,久久不起。成道见福君无碍,也了无牵挂,不数日,有天使至,言称按天庭律,真君在天有官邸,请李成道上天就位。成道称善,但要先行祭拜困灵敦,在祭拜之时,将众人盟誓和《首恶书》投在困灵敦内,方才上天就位。
待鸿胪寺行人带了成道前往真君府邸,成道方才知这上官好处,日日养尊处优,却不必操劳亲为,平日里并无公务烦扰,即便有圣意,手下百十仆从便可为之。只是这真君府规模甚小,无法与其他真君府并论。原来曾是真武将军的府邸,因其劳苦功高,被玉帝擢升为佑圣真君,令赐下府邸,此处方才腾出供成道使用。成道一日连升四级,那些天官看在眼里,只道是成道在天庭受玉帝垂青,自当报效。不数日,便将原来真君观修缮一番,壮大了几许,又添些假山花木,派了数个杂役在此侍候。果然是另一番景象。
不过成道甚是谨慎,上得天来赴任,并未引应天共来,而是令其驻守凤鸣山,在山下建起一座真君祠,但凡百姓有事奉求,便可燃香述报,那真君祠**奉成道金像,旁有应天配享。虽然庙宇粗陋,但那应天在此看护,精心修饰,倒也有一番玲珑。但见:
粉墙碧瓦白玉墩,铜环朱漆左右门。
三足石鼎庭前落,八宝金妆龛中神。
两旁高帆垂绦地,龙凤双幢落晨昏。
虽然四季无香火,凡人怎知假与真。
这成道在天安逸,也渐渐放下戒心,享受起这得之不易的富贵,那人间皆不知有此一神,因此无人前去燃香祭拜。虽然这官场险恶、宦途凶狠,但成道初为高官,怎知这其中根由,也就不知不睬,乐得清闲,平日里尽是饮宴游乐。那些天官见一时拿不住成道把柄,也不好弹劾。倘若如此,成道也好成个闲游的太岁、无事的天官,不过万事非是神能知尽,天庭自孙悟空大闹天宫以来,借助西教收伏了悟空,那西教便引得唐僧西去取经,佛经得以东传。而成道反天之后,镇守西方的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损兵折将,不能抵御西教东进,至后来刘隽谋逆,玉帝虽调遣了紫微大帝镇守天庭,亦令五方大帝仔细搜查各地叛党,那西方太极天皇大帝分兵而治,却给了西教可乘之机,得以大肆进军中原,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也正是西教东渡,放给了成道进身之机。正是:
万物关联不为奇,鹬蚌相争亦不稀。
处心积虑谋成事,难免为人作嫁衣。
只是不知如何玄妙,请看下回分解。
………………………………
第十九回 真神下界劝武曌 天君据理斥上官
第十九回真神下界劝武曌天君据理斥上官
人言似针砭,疾苦怨朝官,多少流长蜚短去,险恶重于川。
开口真气散,吐露魂魄完。早晚道路以目行,国事不可言。
上回说到李成道因平乱有功,被封为妙法广圣真君,上天就职,乐享安逸,须臾间已过了几日。那天上几日,地上便是几年。时地上乃是大唐治下,自唐玄奘西天取经以来,佛法大开,人间处处闻得梵音。西方佛祖见中土物阜民丰、天朝上国之地,因此广遣门徒前来中土送经传法。但那李唐毕竟是老子后人,因此崇尚道教而贬低佛教,素有“道在佛先”之序,中原百姓多信老庄,那西方佛祖自数百年前传法中土,还未曾遇如此之冷遇,恰此时西教强盛,人才辈出,又有唐玄奘不远万里前来求取真经,因此复遣下众多弟子前往中土,弘扬教法。
那传法的众人中便有一位转轮圣王菩萨,这转轮王菩萨非是旁人,乃是佛教护法名王,原是天竺国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的阿育王,早年好战杀戮,亲手杀死九十九位兄弟姐妹,统一天竺土地,后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天竺共建下了八万四千座舍利宝塔奉祀佛骨,将佛教立为国教,广建寺庙、编著佛经,并派僧人外出传教,为佛教兴盛立下汗马功劳,实是佛祖驾下第一功臣,因此被封无忧转轮王菩萨。转轮王菩萨对众人言道:“我等度人,应行大悲而不可行小善。”众人不解,那转轮圣王菩萨道:“所谓‘大悲’者,便是要度一邦一国之人,所谓‘小善’,便是偏度一家一个之人。”众人中有云:“能度一国一邦,除非是位极人臣、九五之尊,否则实难为易事。如今李唐天下,上有天庭道祖扶持,下有百姓万民尊奉,那朝中大臣均是习学老子、孔丘,如何能有我等容身之所。我等应秉承佛祖之意,多度世人,自然能扬我教威。”转轮圣王菩萨笑而不答。随着众人驾云径往中土,待至中土洛水河畔,转轮圣王菩萨谓众人先行,独自留下拜访洛神。那洛神接着,互道礼仪。转轮圣王菩萨从袖中取出一方瑞石,言道:“上神,贫僧奉弊教佛祖之命,传扬我教,取李唐江山自立,如今便要前往人间转世,此乃佛祖所授瑞石,烦请上神在我转世成年之后献出,宣示天下,贫僧必定奏明佛祖,厚酬上神。”那洛水河神乃是伏羲大帝小女,因幼时玩耍时溺死在洛水之中,被封为洛神,颇有威望,只因天庭猜忌不能升迁擢位,因此早有积怨,见转轮圣王菩萨如此说,言道:“小神自当相助,只是小神乃是天庭之官,不宜出面,还请菩萨命人接应。”转轮圣王菩萨言道:“此事不难,到时自有武姓后人前来相请。”那洛神应允,但转轮圣王菩萨恐洛神相耽,因此又至汜水河神处,取出一纸铭文,亦是如此言说,请那汜水神择机献出,宣告世人。两相妥当,方才投胎入并州文水武士彟府上,取名武媚娘。
道家子弟见了,忙禀过老君,欲诛杀其于襁褓之中,老君言道:“此乃天数,不可违逆,倘若枉遭诛戮,必然祸及无辜,况且即便杀之,必然复生少壮,更为严毒,则李唐子孙必无遗类。”因此未被诛戮。但那道教天下无数弟子,见此情境,无不想诛杀转轮圣王菩萨以邀老君之功,因此处处诘难。时有术士袁天罡,乃是上界神仙,因故贬下界来,那袁天罡相人之术,天下独步,无不灵验。一日遇到武士彟夫人杨氏,大惊不已,对其言道:“夫人法生贵子,必当母凭子贵”。那杨夫人遂抱出二子令其再相,不想袁天罡却只道贵则贵矣,不过三品之官。杨夫人又令长女武顺出,袁天罡道贵而不利夫。后杨夫人命乳娘将襁褓之中的媚娘抱出,那媚娘被着了男童之衣,抱出后袁天罡一见,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可惜是位公子,若是女儿,必当为天下主。”武氏夫妇大惊不已,重金酬谢了法师,叩请其保全武家性命,袁天罡道:“凡事自有天数,非人力可能为。”遂辞金而去。那武士彟严令内中近侍,切不可对外胡言,方才放下心来。及至长成十四岁,便被选入宫中。那太白金星眼见李唐天下将倾,命荧惑小儿传歌于市井之中,歌道:“唐三世而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另命人曹官魏征传旨人主,要诛杀武氏诸人。时人主太宗李世民曾问计于太史令李淳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