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神演义-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青天因此民间威望极高。

    时天庭有仙官谗言,如此,包拯成神指日可待,将壮大赵公明声势,不如早下决断,免得后顾之忧。因此武德星君借故贬谪帐下飞廉,到包府投胎,转世成为包拯之子,名包纭。那包纭从小便调皮多动,长大之后不务正业,整日随些落魄文人,去些青楼妓馆。包拯屡次严词苛责,不想包纭竟有悖意,立誓今生不听包公之语,凡是父命往东,偏要向西,更有甚者,包拯命其衣冠工整,那包纭偏要敞胸露怀,一脚着履一脚赤足,号称“踏遍水陆”。那包纭虽是悖逆,却不曾枉法,包拯无可奈何,也就由他去也。

    后包公升任开封府尹,人主皇帝赵恒亦对其尊重有加,圣眷优隆。后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次年,渐感大限已到,但眼看天下贪官污吏尤多、世间枉法之徒不少,心有怨恨却无力回天,猛想起民间有语:但凡人死,须经五百年方可转世投胎,若要早些转世,需浅土掩埋,静待棺椁腐烂,棺椁一烂,便可转世投胎。包拯一心想早些转世,但素知其子悖逆,因此只好用反语叮嘱包纭道:“我死之后,你须用坚石为棺、厚铁为椁,切记切记。”心想如此,其子必定会用薄木为棺椁之材,待木腐烂,便可投胎转世,再扫人间阴霾。不想那逆子包纭见父亲枯槁,心生悲切,心想一世未遵其父之命,不孝不敬,如今死者为大,唯此一愿,必然要听一回,因此果真采用坚石为棺、厚铁为椁。不想石棺不朽,包拯便困在石棺之中不得往生,因此后世便再无包公一样人物。

    世人埋怨上天不公,不降包公一样人物下世。然世人不知,天地三界,各有所分,诸神归位之时,那玉皇大帝,统辖中土神明,委派凡间人主,阴间之事,俱由东岳大帝管辖。后西教东传,亦有阴间所辖之官,因阴事繁重,故佛祖遣下九位阴王同治地狱,盖因佛教以九为祥,那就为阴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西教恩威并施,凡人间行善积德者,俱可往西方极乐世界,累世使恶者,孽镜台前一照,必然发往十八层地狱。而天庭只重出身,不重善恶,因此凡间饥苦者多有信西教者,不过是为死后挣些阴德,往生极乐而已,因此西教得以进入中原。此举令玉皇不悦,斥责东岳大帝失职之过。在隋朝时,国中有一勇将,姓韩名擒豹,因十三岁上擒得猛虎一只,故人称为韩擒虎。其垂死之日,有百十人迎门而立,家仆问之,乃曰“迎大王”,再问“迎何王?”,乃告之“阎罗王”,随后不见。又有邻人见鬼差进谒大王,方知韩擒虎死后成神,受命主治阴间。韩擒虎死时亦叹:“生为极臣、死为阴王,此生足矣。”后因其心善,屡放冤魂还阳,令佛祖震怒,乃谪其为五殿之王。正是:

    青史著丹心,施仁天下春。

    千世传妙语,箴言定乾坤。

    不知后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第六十八回 众神下界扶大宋 裴庆摆宴飨穷神

    第六十八回众神下界扶大宋裴庆摆宴飨穷神

    宁静淡泊明志远,闲看天边云舒卷。

    千石簇拥思闲日,清闲何曾眷等闲。

    上回说到赵公明转世成为大宋人主赵恒,财神下界,财部众官感念赵公明恩德,广与方便,因此大宋自赵恒后,国力充沛、物阜空前,成为前所未有繁荣之象。宋朝百姓,家资充盈,仓廪实而知礼节,更加信奉财神。祭祀之隆,实为少见。

    赵匡胤投生成为完颜晟,虽是富贵,但复仇之心时刻未泯,因此励精图治,以图除尽光义一脉。太乙救苦天尊早看出此中端倪,曾于赵匡胤投胎之前相劝,那大宋气数未尽,赵匡胤投胎之后万不可造次,否则逆天而为,只会妨害家国运数。那赵匡胤哪里肯听,面从腹诽,唯唯而已,趁着天尊不备,竟然未修行届满便混下界来转世。至后来,兜率宫上赤须龙转世成为金国四王子兀术,早有耳目报知天庭,玉皇大帝不动声色,暗中调遣文曲星君转世成为赵佶,右军神转世成为赵桓,南极仙翁转世成为赵构,雷部飙火大神邓伯温转世成为张俊,并率尾火虎岑彭、室火猪耿纯、觜火猴傅俊、翼火蛇邳仝下界相助赵氏一脉,又令三坛海会大神哪吒转世投胎成为韩世忠,合力要保赵氏江山。后来金宋屡战,打得大宋栖栖如丧家之犬、遑遑如漏网之鱼,就连徽钦二帝都被金国掠去,但大宋多有仙官下界扶持,气数未尽,因此金国始终不能消灭之。

    天庭众神下界保宋,自然令那赵宋对道家甚是推崇,曾先后五次收整天下道经,重修道家经典《道藏》一书。那《道藏》收集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道教经典。汇集此书之人,乃是葛天师的授业恩师郑隐,时有一千三百卷。早在唐朝时,太上老君后人为宣扬道教,举全国之力汇编此书,终成七千三百卷。但焚于安史之乱。那佛家在唐武周之后,大举进入中原,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不信服。因此《道藏》焚毁之后,有众多佛门弟子编纂佛法传世,诸如道宣、道世、玄疑、智生、法琳之流,所作之书九十卷,内中多有道教礼佛、敬佛之事,狂言“使大罗玉帝魂惊于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胆落于三清之上、万天教主羞赧难伸、九府洞仙惭惶无地。毁天地、灭孔老,眨黄帝之恶,言不可尽书。并命江南吴越王编撰成书,亦有两千余卷。后大宋一统,推崇道教,加封老子为太上混元皇帝,增编《道藏》一书,达四千五百余卷。老君等甚是欣慰,而那宋徽宗,虽然信奉道教,却狂妄自大,妄称“教主道君”,以至老君不悦,因此其悲惨收场。此书历经战火,恐是天书不可被凡人窥学。曾有羌人呼延迈,嫉妒《道藏》内有藏天隐月之经,极玄至秘之咒,大肆搜刮私藏之后乃谏胡主‘汉人则兴汉人之教,蒙古必兴蒙古之教,岂可使汉人经书胜俺蒙古的,凡有一书一字见,疾烧毁,勿留人间。那胡主听之任之,尽焚天下道家经书,自此《道藏》经书始绝,道家弟子中有舍命相保者,亦是不敢外露。

    过了数十年,那西教见中土神界已乱作一团,大感时机成熟,乃召开万灵盛会,一面宣扬佛法,一面历数中原风土。那佛祖言道:“如今华夏纷争,魑魅往出,有奸佞不忠者,有暴戾擅杀者,有贪心不足者,有离经叛道者,凡是种种,不一而足。我等佛家,以渡世为责、度人为任、度恶为功、度心为果,在座皆是佛缘结纳之士、佛光普照之灵,自应不辞险阻,前往中土弘扬善为。令不仁不义之中土,遍结善缘、广生善果。”

    佛祖言罢,座中站起一位,朗声言道:“佛祖,弟子愿往中土,扬我佛法。”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蟾蜍。佛祖面露不悦,未待言说,早有驾下金翅大鹏鸟出言喝止:“我等尊者尚未言语,小小蟾蜍安敢无礼?”说罢竟然飞冲下来,一口啄了蟾蜍眼目。佛祖口称佛号,言道:“大鹏鸟杀戒太重,理应下界重修善果。蟾蜍虽有唐突,但善心可鉴,不至此罪。佛法慈悲,亦令蟾蜍下界,享受人间富贵。”二人领命而去,那大鹏鸟在佛祖身边多年,对佛祖言听计从,此时不敢怠慢,急忙下界投胎到河南汤阴一岳姓耕农岳和家中,因出生之时有大鹏鸟落于屋上,故取名岳飞,字鹏举。那蟾蜍见了,怒火中烧,在岳飞出生之时泄下洪水之后,方才下界到黄州江边舟中秦家投胎,取名秦桧。岳和眼见洪水急来,家中别有他物,只得将岳飞及其母置于水缸之中,顺水漂流、不见倾覆,方才躲过此劫。少年岳飞,喜读兵书,投在陕西大侠铁臂膀周同门下习学武艺,与玉麒麟卢俊义、豹子头林冲、史文恭等同门,以善射闻名,能左右开弓,时人奇之。二十岁投奔到真定府刘韐帐下听用。靖康之耻后,岳母姚氏深明大义,于岳飞背上刺字“尽忠报国”四字,令飞杀敌救国。初与金兵接战十三阵,每战必捷,因功迁至虎翼郎,却因上千言书被革除军职、逐出军营。先后四次参军,终至宗泽帐下,后屡破金兵,成为金兵闻风丧胆的神武后军岳家军。金国畏惧岳飞,完颜兀术致信秦桧,要求必杀岳飞,而后和议可成。以至后来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成为千古奇冤,此乃后话。

    道法讲求阴阳和谐、数位相等,因此天上有凶星便有吉星,有福神亦有祸神。相传上古时期,福神、祸神均是两位,常常结伴而行。遇行善者,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