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微官-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可立苦笑道:“老夫亦知不能急,老夫说得不是此三事,而是辽东。东海,听了你那天地会的消息,老夫心急火燎啊武之望虽是正直之士,又是大儒名医,可兵事却非其所长。若是建奴南下攻击张盘,虽然凶险却也无碍,张盘的能力老夫深知,经验不如沈有容,可是胸怀兵略却在其上。若只有张盘所部,自然能打就打,不能守则退至旅顺或双岛,可是武之望糊涂,这是要害死张盘啊。张盘若亡,千一而发动全身,辽东则危矣。”

    孙隆愕然道:“张盘是谁,如何一部存亡能影响辽东?”

    袁可立叹道:“本是辽东士子,建奴下辽阳而失父母,怀国仇家恨投笔从戎,归附毛文龙部。后被毛帅派至辽南,在老夫麾下与沈有容一起,收复旅顺,攻克金州,因功累迁至都司,是一位宽和仁厚能文能武的将才。此人机变善断能攻能守,爱惜百姓,深得军心,乃是辽南希望所在。”

    孙隆笑道:“毛文龙的部下,那也是东海的旧部,以定边军的能耐,大人何必操心?”

    袁可立苦笑道:“若只是张盘一部,老夫何必操心,只恨武之望糊涂,书生之见误国。天地会急报,武之望为防御旅顺口,便发兵一万,驱使忠义百姓万余,欲要在旅顺口北门的南关,挖一条通海的运 河阻敌。可惜事情不密,已为建州探知,刚刚派了铁骑南下,欲要攻击南关。”

    孙隆笑道:“来了便打就是,打不过便学定边,还不会跑吗?”

    袁可立恨恨说道:“若无南关军民,张盘机动灵活,即便不胜,亦不会有失。可是多了两万余军民,张盘其人,爱民如子,惜兵如手足,他们没有安全退走,张盘如何能退?南关离旅顺口尚远,缓急之间难以万全,以张盘的性子,必是死守断后不肯离开,张盘所部危矣。”

    孙隆愕然问道:“即便折损了张盘一部,也动摇不了辽东啊,再说宁远还有孙学士。”

    袁可立叹道:“张盘败亡,辽南再无牵制,则建州必出兵铁山。东江军为孙承宗修筑宁锦防线,两年来几次北上反攻牵制,已然损失惨重,兵力疲弱,再难力敌也。届时,要么铁山一战而亡,要么退守海岛,将义州百姓和朝鲜,让给建州肆虐。如此,铁山不存,再难牵制,我大明便只剩下孙承宗这一支孤军了。”

    孙隆急道:“何不让孙学士急救张盘?”

    袁可立苦笑道:“孙稚绳麾下,依城而守有余,奔袭攻敌不足,他哪里敢挥师东进,百里救援辽南呢?”

    孙隆也是骇然,连忙对沈重喊道:“臭小子,这可不是小事,万万不可以辽东大事,和天子朝廷置气啊。”

    沈重没好气道:“早和礼卿说了,辽东无碍,只是他不信罢了。”

    袁可立怒道:“你小子光说不练,让老夫如何能信?”

    沈重笑道:“胡说八道,我早就出手了,只差最后一步,便在今日之举。”

    袁可立愕然,瞧着沈重指向楼下的手指,疑惑问道:“这不是交易招商吗,和辽东有什么关系?”

    沈重哈哈笑道:“辽东大势,不仅在武,而且在文。武者有二,一为兵二为略,文者亦二,一为组织二为国力。建州只知杀戮,朝廷只知攻守,今日便让袁公大开眼界,瞧一瞧我皇明的力量,岂在区区武功而已。”未完待续。
………………………………

第六十七章 力挽危局可射日(十三)

    听沈重说得郑重,袁可立和孙隆一齐向楼下的大厅望去,却见人满为患座无虚席,粗粗一数也有一两千人。

    沈重笑道:“别看人少,不是地域商会的代表,便是经营行会的翘楚,便是前两排人数较少的贵宾席,若非藩王总管,便是勋贵执事。粮食茶叶瓷器生丝铁器木器制衣造船,更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与其说皇明皆在京师,不如说大明力量尽在此处。”

    袁可立疑惑道:“东海,除了集中贸易大宗交易,你还有什么目的?”

    沈重哈哈一笑,请袁可立和孙隆落座,并殷勤为二人斟满香茶,便微微笑道:“只听不说,袁大人和老孙自己去听。”

    就在袁可立和孙隆不明所以之时,随着一声声鼓锣鸣响,堂下终于安静了下来。袁可立刚要起身观看,就被沈重一把拉住,含笑不语点头示意袁可立耐心静听。

    袁可立苦笑坐好,便听见熊廷弼二子熊兆珈的声音:“西夷作恶,犯我吕宋,屠我子民南藩无义,背离皇明,为臣不忠,更易国主红毛纵恶,肆虐沿海,封堵港口,占我澎湖海路不靖,或遭劫掠,番外不仁,或受盘剥天子兴怒,朝廷布武,敕命威海,挥师定边,远赴万里,征战南海,讨伐不平,威服南洋”

    袁可立闻听,不由失笑道:“难怪孙公公感叹,东海果然无耻,这不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吗?”

    沈重笑道:“和诸党东林所学,袁公可是不服?”

    袁可立晒然一笑,便听熊兆珈继续歌功颂德:“烽火两年,雄烟二载,王师载誉,赫赫归来诸国王臣,一千西夷,仆从五万。驱象为兵恭顺而至,北赴京师,觐见天子,以示臣服天子万岁。皇明万岁,王师威武,四海归心”

    熊兆珈阴阳顿挫,激荡热血,语音方落。便引来一阵应付式的欢呼。

    袁可立挪揄道:“可惜了熊白璧的文采,东海,人心不古,你这一番做作,却没得了效果。”

    沈重哈哈笑道:“跟他们谈天子国家黎民百姓,我还没那个奢望,袁公不妨听下去,看我能否反转人心。”

    袁可立摇头一笑,便支棱着耳朵静听,就听见熊兆珈扬声说道:“此次王师建功。上赖天子福佑中枢定策,下赖士绅齐心百姓忠义。故威海伯有言,定边建功,指挥归于天子朝廷,勋荣归于三军将士,利益归于天下父老,以示定边军之敬意,以补黎庶之损失。”

    熊兆珈还未说完,大厅里便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呼声,一时间气氛大盛。陆续齐呼:“百战名将,无敌劲旅,当为天子大明贺,为天下黎民贺威海伯威武定边军威武”

    听见如潮的掌声。听见真挚的贺声,袁可立不由苦笑摇头,沈重坏笑道:“如何,一句便可收其心”

    孙隆哈哈笑道:“狗屁收心,不过是贪婪而已。”

    沈重笑道:“要得便是贪婪。”

    听见掌声逐渐停止,袁可立急忙摆手。示意二人继续聆听。

    果然,掌声一止,熊兆珈便笑道:“威海伯召集诸位至此,只为三件事,一为今年海外所需,一为台湾民生所需,一为通商南洋四海所需。此次定边军回赴中原,北上广西,东入广州,直至福建,聚于南京。威海伯此来,非止麾下定边,非止西夷奴酋,非止南蛮大军,尚有南方海商,专为交易而来。”

    袁可立笑道:“用别人的钱,为自己收买人心,无耻啊。”

    话音一落,便听熊兆珈说道:“其采购之大,输入之巨,远超旧年故例。下面,便请海商代表,南方商会,南洋遗民,当堂公示,以求供应。凡价格合适货源充足,皆可联络,即便力不能供,亦可联合交易。”

    熊兆珈终于说完,大厅里立即轰然一片,随即便陆续响起脚步声,传来了一声声让人眼冒金星的呼唤。

    “福建林家商会,除固定供应外还有缺口,尚需生丝五万担,各式瓷器一万担,棉麻布匹十万匹,谁可供应?”

    “老夫代表广州十三行,增加采购如下,望诸位同行好友一力助之。生丝八万担,瓷器三万担,丝绸五万匹,茶叶一万斤。”

    ………………

    ………………

    “老夫吕宋李清之,欲转手南珠一千颗,香料两万斤,铜器三千件,不知谁愿意接手?”

    “我等来自安南,犀牛角一千个,象牙两千支,红宝石四百斤,另外欲收棉麻布匹一万匹。”

    ………………

    ………………

    不理会大厅里喧嚣沸腾,呼喝争执,沈重洋洋自得地享受清茶,和孙隆戏谑嘲讽,聊得兴高采烈。

    而袁可立却仔细聆听,不时拍腿感叹,还要来纸笔信手记录,良久惊呼道:“了不得,粗略一算,便是此番交易,便不下两千万两白银啊。”

    沈重笑道:“这还要抛去人家多年固定的交易,不过是今年南洋海贸昌盛,再加上海外输入巨大,累加起来便是亿万也不是问题。怎么样,礼卿先生,朝廷每年那点赋税,可还在袁公眼里吗?这便是大明底蕴,这便是皇明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