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微官-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历四十六年的萨尔浒会战,从七大恨到抚顺,从四路反攻到一路敌兵,从血流成河的萨尔浒到困守辽沈的溃兵,从骑兵营赴辽到熊廷弼定辽,众人默默盯着堪舆上的萨尔浒,仿佛奴酋仍然屹立在数万魂魄之中,猖狂地发出“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嘲讽。

    兰婷停顿了一会儿,又接着说道:“从四十六年建奴出兵抚顺清河,至四十七年辽阳血战后,熊经略定辽,定边军成军,是为萨尔浒会战。而辽东稳定后,朝廷开始了攻守之争,定边军遂南下辽右,辽东便进入了辽沈会战。”

    朱由校和诸臣随着兰婷的解说,离开赫图阿拉来到辽沈,从熊廷弼罢职去辽到袁应泰十路合击,从辽南的千里争锋到辽沈的数日失陷,从浑河两岸的英雄血到定边军纵横辽沈的水火攻,从辽南辽右的传檄而定到固若金汤的铁山防线。大多数朝臣都经历了辽沈会战,此时羞愧地听着自己当初可笑得言辞,不由皆低头无语,唯有兰婷最后一句轻轻飘来:“辽沈会战之后,我大明只有辽西,再无辽东。”

    朱由校不等兰婷请示,冷哼一声负手前行,领着无地自容的众臣走向辽西大地,一时间气氛沉重、寂静无声。兰婷偷偷瞥了一眼沈重,见沈重点头微笑,便继续细语轻声,接着讲起了辽西会战。

    经略苦心求退守,巡抚大言谈反攻,中枢廷议离经抚,辽西危急难从容。十万狼兵过辽河,西平三千男儿血,平阳一言成溃兵,巡抚仓皇出广宁。经略无奈退山海,孤旅力抗十万兵,七千铁骑踏沈阳,联军夜袭辽阳城。定边万里渡瀚海,挥师三路建奇功,南撤铁山五十万,威名从此震辽东。

    一个时辰里,朱由校和群臣随着兰婷,踏遍千里大地,再历辽东硝烟,重温了万历四十六年至天启二年,将近五年的风风雨雨。兰婷以时间为顺序,以堪舆为画板,以语言为墨笔,条理分明、客观公正、无可争辩、详尽真实地再现了辽东的三次会战,将满朝重臣一巴掌打翻在地,再无颜面。

    兰婷结束讲解的时候,众人不由随之再回山海关,兰婷指着门庭内侧傲然说道:“那是威海伯手书的对联,上联是,始于抚顺,终于山海,辽东不再,尽失辽东。下联是,庸臣误国,草民撑天,定边之后,谁可定边。横批是,彼其娘之!”

    朝中百官愕然而视,朱由校哈哈大笑,魏忠贤笑里藏刀,而威海伯沈重,傲然而立,冷然看着愤愤不平的诸臣,一副有本事咬我的嚣张神情。

    沈重嘿嘿冷笑腹诽,老子不和你们吵,老子不和你们争,老子就拿真实打你们的脸。今天是当面扇你们的耳光,从明天开始老子就煽动民意,携万民之怒,堂而皇之地扇你们耳光,你们又能把老子怎么样。

    王纪、邹元标、周应秋也思及到严重的后果,不由神情凝重。而东林党人,从内阁以下,都不由脸色灰败,恨恨地瞪着沈重,若不是这个小人强军在手,说不定就要一哄而上,先咬死这个奸佞再说。

    沈重和朱由校对视一眼,仰天大笑,然后冷然对群臣说道:“彼其娘之,有本事咬我!”(未完待续。(lwxs520))
………………………………

第二十二章 便起风雨去无情 三

@@除非造反换皇帝,否则东林就是一个无敌的存在。其原因很简单,他们既有财,又有才。取之不竭的豪门资助,又崛起于文风鼎盛的江南之地,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w ww。xbi quge。c0m新内容更新后,需要重新刷新页面,才能获取最新更新!
………………………………

第二十三章 便起风雨去无情(四)

    兰婷将诸臣引至石墙,一人发了一本《大明赵括传》后,便扔下他们自行欣赏,非常有眼色地溜了。

    石墙上一封封楷书抄录的策论或奏章,不是出于自己的手笔,就是同僚好友的文章,甚至曾经促膝谈心以酒佐之,相互吹捧感叹诩以国士,自然略略一看便知究竟,何须再上前细细品读。倒是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用眼睛瞟着沈重的白话译文,品味着其中的尖酸刻薄之意,对比着辽东决战的经过,不由一个个脸色灰败,无地自容。

    若是眼神不好,步履艰难,又不好意思走近而观,那也没有问题。早有体贴入微的兰婷,将那《大明赵括传》温柔地递到手中,只需低头翻看,便可轻松欣赏到满墙的大作和辛辣无比的白话译文,还有威海伯安排周道的地图资料,尽可由眼入心细细通读。当然前提是涵养足够,不许发飙,能够忍受每一页上面大大的四个字,“彼其娘之”。

    朱由校端着明君的架子,不好意思上前凑热闹,眼见着群臣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却不能与之交流谈心,这是何等扫兴和遗憾,不由抓耳挠腮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熟知天子昏君本色的沈重和魏忠贤,自然要尽狗腿子的义务,在照顾到天子明君风范的同时,更要满足昏君阴暗变态、落井下石的心理需求。于是二人便施施然向前,为昏君朱由校效那犬马之劳。

    沈重对魏忠贤非常做作地高声笑道:“听说魏公不识字,可需要东海效劳?”

    魏忠贤会意,便虚假地扬声谢道:“咱家虽不识字,却能听得懂,若是伯爷垂怜,就请伯爷为咱家诵读几篇。也让咱家学学圣贤大作如何?”

    沈重哈哈笑道:“东海自当效劳,如魏公所愿尔!”

    沈重指着石墙上最大的一篇文章,回头对魏忠贤笑道:“魏公且听此篇。真真是千古奇文也!”

    魏忠贤连忙躬身施礼,然后起身笑道:“即是圣贤大作。自当拜读,不拜岂能去读。”

    沈重哈哈大笑,然后指着文章阴阳顿挫读道:“抵关以后,言我兵不宜浪战,西虏不足尽信,语语左券,料事之智,远过化贞。独刚愎性存。坚不可破。以争文龙功罪一事,开衅化贞,水火之形既分,玄黄之战遂力。笔锋舌枪,相寻不已,守备之计等闲置之。虏骑一来,错愕不知所出,飞檄催战,盖曰:胜可以成吾之名,败亦可以验吾之言也。不知封疆大臣。破坏封疆,国有定律,百口何辞?前矛后盾;战守俱失。虽欲引平日不主战之说以求末减,其可得乎?”

    魏忠贤摇头晃脑听完,忽然高声问道:“伯爷,咱家一向自予聪明,可实在让此文给弄糊涂了,还请伯爷为咱家解惑!”

    沈重冷笑道:“此为三司上疏天子言熊廷弼之罪的奏疏,上面主要讲了两条意思。这第一条是说,你熊经略既然一向主张我大明之兵不堪战,蒙古人借兵不可信。辽东战略当重守而不重攻,那为何建奴攻击辽西、广宁危急时。你却不守承诺,竟然发兵救援应战?”

    魏忠贤听了抚掌称赞:“说得有道理啊。熊廷弼明明说了要守,鞑子进攻自然应当呆在城池里看热闹,他却发兵应战救援广宁,岂不是前后不符么。三司大才啊,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熊廷弼说了不算,不好好躲在后方守城,却要死战迎敌,自然有罪。”

    听着二人如说相声一般的对话,朱由校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而王纪、邹元标、周应秋则羞愧地没脸见人。

    沈重无视三人的窘迫,对魏忠贤嘻嘻笑道:“魏公,这第二条意思就更好玩了,就是东海也参悟不透啊。”

    魏忠贤嬉皮笑脸道:“威海伯讲讲,说不定咱家听得懂,能给伯爷解释解释。”

    沈重笑道:“第二条意思是说,熊廷弼身为经略重臣,上任以来不好好布局守卫辽西,却非要天天和巡抚王化贞吵架,这不是不称其职、因小失大么?魏公,东海就不明白了,那熊经略好歹亦是人所皆知的知兵能臣,因何放着正事不干反而要与下属不和?还有,堂堂辽东经略,因何辖制不了地方巡抚呢?”

    魏忠贤扯着公鸭嗓子笑道:“伯爷何其不智也,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乃是熊廷弼被王化贞架空了啊!这徒有经略之名却无经略之权,徒有攻守战策却无实施的条件,自然不干正事天天和王化贞吵架了。”

    沈重疑惑道:“那因何巡抚能架空经略呢?”

    魏忠贤笑道:“自是因为王化贞上头有人。”

    沈重恍然大悟,对魏忠贤笑道:“原来非是熊廷弼之过,而是上头之责啊。魏公,王王化贞有罪,熊廷弼有罪,那这上头之人可有罪乎?”

    魏忠贤笑道:“咱家只是理解,可代表不了三司。这上头有没有罪,伯爷不应问咱家,而应问问三司会审的大人们?伯爷,你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