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微官-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重完全不理会熊廷弼在地图前的慷慨激昂,热情拉住随之而来的秦邦屏不放,用各种下三滥的手段招揽。

    沈重看着秦邦屏破旧的战袍哀叹道:“秦将军艰苦如斯,真是令人感叹。何不来我定边军,我军不说饷银辎重,就是普通士卒的吃穿也比你强。秦将军及麾下勇士,不辞辛劳,万里入辽,一心报国,我实不忍英雄困苦,流血流泪啊。”

    秦邦屏是个实诚人,感动之余却不肯朝秦慕楚,连连称谢推辞。沈重将秦邦屏的手抓得更紧,真诚说道:“辽东文武论资排辈,又皆是高高在上,轻视尔等偏远部族。与其亡命在前,功赏在后,何不在我麾下来得痛快。即便不为你自己着想,也当为三千子民的前途考虑。你若入我麾下,必视如手足,饷银加倍,一应军资从优,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遁,不使石柱子民白白流血。怎么样,秦将军,你再考虑考虑,什么,你现在只是一个都司佥书,来我这里,京营参将、指挥使你随便挑一个,我保证说到做到,不打折扣。”

    周永春无奈笑道:“你这个小人,竟如此下作,把熊大人晾在一边,当面挖墙脚,真是见面不如闻名,白白糟蹋了你那红楼一梦的才华。”

    熊廷弼最近被沈重磨练的极有涵养,若是平日早就和沈重发飙,此时却咬着牙说道:“不要枉费心机,不说秦都司性情忠良,他若敢投你麾下,他妹妹就敢和他拼命。老夫念叨了半日,你倒是听了没有,可有什么补充?”

    沈重无奈放开秦邦屏,拱手说道:“虽不能与将军携手,但你我一见如故,也要劝将军一二。日后征战当仔细权衡,若要死战当先留退路,不可顾前不顾后,不可轻信文官,致麾下步卒于死地。”

    然后转身对周永春一躬到底,说道:“闻大人老母病故,就要丁忧,东海虽是不舍,却不敢坏大人孝道,唯叹辽东又失一位有德有能的重臣,空留千古遗憾啊。”

    熊廷弼气得一把扯过沈重,将其按在堪舆前,指着赫图阿拉怒道:“说人话!”

    沈重用手轻拍熊廷弼的胸口,安慰道:“人话比鬼话还伤人。我最后一次问你,所需白银几何,所需辎重多少?你最近不断与朝臣书信联系,这些消耗何日能拨下来,是一次拨来还是分批输送,亦或只有空谈而无实际承诺。若是你熊经略求三军将士先赊欠通融,又有多少人肯甘心从命。这么大的人,这么大的学问,您别老拿这些梦话来烦我好不好。小子虽然年轻,也是有身份的人,乃是辽东监军,天子近臣,定边军统帅,我很忙的。”

    瞧着熊廷弼再一次如遭重击,沈重不忍道:“书信中可有发泄不满、斥责人非之举,是不是不听我劝,又得罪人了。你看看我,英明归于天子,大功归于内官,俯身肯做小,银钱能摆平,多么逍遥自在,进退自如。我虽为朝臣文人所鄙薄,可是天子近臣为后台,武备军库我家开,海陆运输先重我,怎不使我笑开怀。你熊大胡子既然分得清辽东轻重,那对与错、是与非又何必斤斤计较。”

    周永春笑道:“你定边军即是如此富裕,不如……”

    沈重忙道:“别打我定边军的主意。自古九富救一贫,户户皆不穷。九贫攀一富,户户皆干净。再说,熊大胡子若是会做人,何必打我这小门小户的主意,学学胡宗宪,学学戚继光,何需愁白头。”

    熊廷弼怒道:“老夫为国为民,毫无私心,两赴辽东,拯救危局,心中自有大道,岂可对小人和无能之辈低头。若是有人犬吠诋毁,老夫就袖手旁观,让天子和万民看一看,谁是误国之臣!”

    沈重摇头说道:“性格决定命运啊,不可改不可改。换个话题吧,天子定制的诏书已下,辽阳城恢复如初,周大人即将离任丁忧,我定边军成军仪式就定在明日。两位大人,还有秦将军请务必来参加。”

    秦邦屏使劲点头,周永春却笑道:“这几日就见你定边军鬼鬼祟祟,必有阴谋,老夫实在好奇,必来观瞻。”

    熊廷弼却冷笑道:“定边军除了你,都是英雄好汉,不仅老夫,就是辽阳文武百姓,也要前来相送,不过和你没半点关系。”

    沈重怒道:“会不会说人话,要不是为了辽东,我都想整死你。”

    第二日清晨,辽东经略以下辽阳文武驻军,以及数十万百姓,在东门军营外肃立无声。遥望大营内铁甲林立,旌旗招展,寂静肃杀,无边无际。营外大片空地中央,两人高的点将台上,旗杆孤耸,直入云端。

    忽然营门大开,二百号角手阵列而出,正步而行、步伐一致,落地有声,号角长鸣,此起彼伏。

    紧随其后是缓行的百辆军鼓马车,车上皆是四面大鼓,八位壮士袒胸赤膊,挥舞着特大的鼓槌,依着步伐节奏,一声声打在人心。鼓声如雷,地动山摇,苍茫雄劲,悲壮山河,万里回声。

    号角手和鼓车至场地边线一分为二,混合绕行,每致一处标记,便留下一组号角鼓车,唯有鼓号嘶鸣始终不停,直至最后两组到位,方才瞬间宁寂。

    突然,号角再次吹响,却是低沉悲鸣,闻之欲哭。大营内走出一片白色海洋,两千士卒素甲白盔,高举着无数白幡,阵列而出。

    白色海洋分成数十个方阵,不入校场,却如浩荡江海向着校场外的军民涌来。每一个素衣士卒,皆是举着半人高横列五条白幡木柱,肃然不语,阵列而行。

    第一波白浪刚卷起沉重,第二波白浪又卷起庄严,第三波乃至数十波带来的悲壮,让数十万军民动容。数十股白浪前后呼应,见首不见尾,白浪中泛起点点黑字,正是辽阳会战中阵亡的英灵。

    当第一波白浪涌过军民中央,忽然鼓声一震,同时每一波白浪都有数人高声领颂,然后万声齐颂,如山呼海啸。

    “国之危难兮…”

    “守四方!”

    “民之罹难兮…”

    “愿赴死!”

    “沙场九死兮…”

    “尤未悔!”

    “华夏万载兮…”

    “传千古!”

    “英魂归来兮…”

    “辞父母!”

    “英雄长恨兮…”

    “功未成!”

    “天子之怒兮…”

    “定边军!”

    “匹夫之怒兮…”

    “肯轻生!”

    “惟愿天子国家兮…”

    “威四海!”

    “勿使黎庶百姓兮…”

    “泪满襟!”

    白色的海洋,黑色的英灵,悲鸣的号角,凄怆的鼓声,整齐的步伐,豪迈的口号,如同一幕幕画面,将辽阳血雨再次展现。

    抚顺的烽火,清河的沦陷,萨尔浒的惨绝,开原的死战,铁岭的无奈,赫图阿拉的尘烟,血火辽阳,豪杰三万,百姓哭嚎,定边救难。东北的群山,城外的攻坚,北城的凄风,南城的苦雨,血肉山河,铁壁森严。费英东折翼,天命汗空叹,平息十万狼烟。壮哉定边军,悲哉片片白幡。

    熊廷弼折腰,周永春默哀,三军致敬,万民呜咽。纷纷整理衣冠,或躬身施礼,或以手捶肩,或相拥哭嚎,或磕头许愿。当知国泰民安,乃是英雄血,乃是豪杰难!

    一万白幡,围在点将台周围,密密麻麻,仍如生前点将排兵,阵列而立。数十万辽阳军民被惊动,被感动,被感染,被激励,情绪被彻底点燃欲要激昂而怒吼欢呼时,号角齐鸣,军鼓共震,杀气弥漫,赫赫冲天。

    忽然鼓号齐止,亚历山大大帝之歌,从定边军大营四处响起。铁甲横流,铁骑如潮,从四面军营出口涌出,缓缓前行,直奔校场。一万五千定边军步卒,五千骑兵,列成百个方阵,齐声吟唱,卷起冲天的豪气,踏起迷茫的尘烟。矛革相击,飒然有声,歌声豪迈,气势无边。

    尤其是万军之中,护拥的四千伤残士卒,一片红色,在黑色大军中更是引人夺目,趾高气扬。他们或是相互搀扶,或是被人背着,或是被人抬着,或是如盲人一样被人牵引。一个个毫不伤心气馁,反而斗志昂扬,声音嘹亮。

    残兵左右分别是青衣工匠民夫,步伐散乱,却精神抖擞,携手前行,高歌猛进,不让军旅。工匠营后是数百门炮车和火箭车,浩浩荡荡,一往无前。

    在亚历山大大帝之歌中,两万铁血男儿,围在白幡外边,远远望去,白、黑之中夹杂着火红和青色,铁甲森森,白幡冷冷,红如鲜血,青如江水,车马簇簇,炮口朝天,规模宏大,蔚为壮观,强军气势,一览无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