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羽背起一首诗来:“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两人是同学,共饮一江水。”
“呀!你的背错了,君住江之……”李四清对张羽用揶揄的口气在纠正着。
谭潜打断了李四清的纠错,掀起了他的大巴掌:“哪里背错,完全对!‘我们是同学,共饮一江水’就是两公婆!杨青喷的就是水,她就是那个意思。”大巴掌在条形的脸前晃着,意思是要打掉他那些蠢气。
“‘水’就是‘许’,允许、许配,还要怎么,还要怎么!你真是一只猪,猪还知道叫,你叫都不知道叫!真替你惋惜。”张羽对着四清摇着头,意思是这人蠢得无药可治了。
“你看那个李多劳,天天挨着钱柳枝的尾巴追,追得她喘不过气来,不许配给他也只能许配给他,不像你这只猪,人家在‘许’,你还在这里‘洗’了,是‘喜事’的喜,猪呀,清白了没有!”刘闻风真在替他急了。
“……”
李四清被他们骂得像他和王横争“纸彪”一样地糊涂了,王横只有一个,这里是三个,他从糊涂变成了清醒,“清醒”地认识了这真是杨青的隐含的许诺,只等他前进一步了。
“你要最后胜利,彻底胜利,或者说最后成功,彻底成功,你就要请李多劳那头雄猪公给你写一封情书给杨青,他那个文才是文才,死人他都能写活!我写的都不行,不然我会帮你写一封。”刘闻风向他参谋了。
是的,李四清恍然大悟,怎么不叫李多劳给他写一封情书呢,杨青真同意了是好事,要是不同意我就最后说其实是是李多劳写的。
“今天的麻大伍暂不问你要,目前就是你要把握大好形势,你不要辜负了杨青的一番真意。”张羽严肃认真。
“李多劳他的学习是条命,捉蛇摸鱼是条命,他写篇文章丢到这河里,河水会倒流,问题是李四清请不请得动那位大神罗。”刘闻风以一种瞧不起李四清的口气对着张羽和谭潜说。
四清想这刘闻风也是狗眼看人低,他恰恰不知道他与李多劳有多长历史,其它事情还不敢与你们打赌,这下你们可瞎眼了:“我明天就要李多劳给我写出来!”
“明天李多劳帮你写了情书,麻大伍就暂时免了。”张羽很有权威地说。
;
………………………………
第三十七章 特别的特别
李多劳他有他的个人的世界。
他最喜欢和希望的是永远是夏天,其次是秋天。如果改成一年四季是夏天,他决不会怪天公的《季节修改草案》修订错了,而且他希望获得正式通过并且永远实施下去。其实也不是他适合于在天气热、太阳毒、蚊子多的条件下生存,而是只有在这样的季节才有蛇捉,才好摸鱼,如一个视滑雪如命,或一个仅只有一件棉袄和一条棉裤连草帽也没有一顶的人希望永远是冬天拒夏天于千里之外是一个道理。
在当时来说,蛇算是一种害虫。老虎咬人,咬死人还要把人吃掉,可谓罪恶至极,蛇也是咬人,毒蛇咬人人也可能会死掉,亦可谓罪恶至极。而且蛇还吃青蛙,青蛙是益虫,它残杀忠良,真是罪上加罪,不但非捉不可,而且要把它杀死,死后也把它吃掉,吃掉以后还算它死有余辜。当它被关在供销社的铁笼子里时,人人皆曰可杀!至于说老虎虽然吃人,但也吃别的动物,追得那些野兽拼命逃跑,锻炼了它们的身体,却又是个“有功之臣”,要加以保护;蛇虽然咬人、吃青蛙,可是它还吃老鼠,老鼠是四害之首,以功抵过,又应给它们正名。这一些是后话,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捕蛇者不但不要批评还是要表扬的。至于摸鱼,河里的鱼不去捉,它逃到海里去了,甚至游到日本海还可能有一直游到美国去的可能。
难免有下面情况:当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听课,李多劳却提着一条麻袋在田边河堤甚或深山老林,用他的视觉为先,嗅、听觉辅之,寻捕蛇们。他已经娴熟运用自己三大器官于捕捉。气温太高,他可以赤膊上阵,有着迅雷不及掩耳的经典动作,跟着他来捉蛇就有的看,他发现了猎物,像电影里的快镜头,他赤着膊,纵上去,你的眼睛还没跟得上,多劳双手插在里面的麻袋就压在那蛇的头部了,电影里的快是经过技术处理了的,他这个快可是真家伙!不是真家伙,那蛇并不蠢而且是极灵敏的,我们平时说的望风而逃,它会察风就啄,你还没到,它觉得有股不祥之风来了,似闪电般啄了过来,你又是赤膊,命中面大到它胡乱一啄都中。多劳是全身都压在蛇的身体上的,而且是与蛇头部对着头部,尾部对着尾部,蛇的中部被压在他的胯下,蛇如果想用尾巴来插他的鼻孔的方法来挽救与之搏斗,身体的长度是不能达到了的,尽管它有什么器官能迅速判断他下面还有一个屁眼可插,可是他毕竟还是穿了裤子的。多劳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隔着一层麻袋触觉蛇的头部,他捏着它的头和着麻袋一起把它提起来,同时用脚踩着它的身子,将麻袋捋下去,如第一次在那天晚上和柳枝去捕他们的处女蛇一样,蛇就乖乖地被麻袋包围而且很快就封住了口子,再凶再猛也只在麻袋里表演了。他的技术的进步已经可说是到了登峰造极。如果说那时的技术他还是个一级钳工,现在就是个八级师傅了,如果现在是大学毕业或是博士了,那时候还是读小学一年级,不过算他的“书”还读得好,一开始就没有被咬过,现在更是艺高胆大了。
然而,在他的捕蛇史上,也有过一次失败甚至被要了命去的记录。
那是今年的端午节后不久,午睡的时间里他往学校的后面走,两里路不到就是托山这岗谷盆地的盆边,当然这“盆边”不是像洗澡盆的盆边那么整齐,如果把这“盆”比做一个木质的盆,那么当时那个木匠是个挺粗心的师傅,周围的边参差不齐,而且木板安得很凌乱,他根本没有考虑如果盛满水会不会大漏而特漏的问题,如果有一只特大的桶在上面不断地倒水下来,有些地方早早就溢出滚滚洪流,而有些地方是“高高在上”,永远与水无缘。
多劳今天到的这里,可真是叫高山峻岭了。之前他以为这托山就数双牛冲的两座山最高了,却不料这里各座山峰是看谁长得高似的,无休止地往上伸去。他想起了“刺破青天锷未残”,写得多好!看去,这里的“锷”不但只是未残,好像还在继续往上刺呢。他和柳枝曾经登过双牛峰,站在上面放眼,觉得全世界数那里最高。他们也听大人们说,还有一个托山比这双牛峰要高得不知多少,可是他们不信,认为大人们是骗人的,后来也无数次远眺过这里,但看来也超不过双牛峰。今天走了过来,方知说的“天上还有天,山外还有山”的不错。
他这才领会到“一山更比一山高”,不要以为你李多劳在这所学校里成绩还过得去,其他学校的张多劳,赵多劳的成绩远不是李多劳。你还要来这里捉蛇,你怎能搞出还子弹!然而,他的捉蛇,他的摸鱼,完全是出于无奈,出于所逼。但然而的然而是,你李多劳无论如何,得像这些挺拔的山峰一样无止休地往上升啊!
多劳仰望着高山,感慨万千,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一时忘了是来捉蛇的。突然一阵悉悉索索的熟悉的响声出现,把他从感慨中拉回。啊,是蛇的爬动声!声响怎么有这么大呢?蛇爬动的声音是极细微的,仿若一丝凉风擦过墙壁,不是多劳多次的积累,不是他这样的专业的耳朵来听是听不出来的。这随后的声音里还出现了一种落叶干枯后被擦动的声响,配制成了细碎的、恐怖的、阴谋的窃窃私议。来了!一条多劳想象不出的大的大蛇出现了,它昂着头,高高地挺起一段黑中带黄的前身,仿佛摇摆机一样地摆动着,吐着火焰般跳动的舌头,目空一切,大摇大摆地从多劳前面十来米远的地方如正月十五的龙灯一样玩过去。它到底有多长,他说不准了,只看到它的身子的最粗处近乎他家里的饭碗大。
不敢奢望把它变成他实在想要的钱,也不是像《泉水叮当》里想看它“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呀”,然而也是想把它变成他实在想要的钱,也像《泉水叮当》里想看它“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呀”,他追了上去,隔它二十来米用小跑的形式追着它。
是一块荒地,一块这面山到那面山之间的荒地,一块乱石遍地,乱石之间的空隙里长着埋没小腿深的乱草的荒地。蛇的所过之处,犹如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