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先锋廖化-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箭,时间就那么重要吗?时间到了又怎么样?”

    下午,齐军大营广场上,操练完毕的将士们,依然排列着整齐的方队,在等候出发的命令。田穰苴看着将要落下去的太阳说:“两个时辰过去了,有劳副将亲自到庄府去一趟,务必当面告诉监军大人,出征将士已经恭候他多时了。”

    副将来到庄府,只见里面一帮人已经喝得七倒八歪,乱作一团。庄贾见副将进来,摇晃着身子指责道:“大胆!你为何擅自闯进?”副将禀报庄贾,说是奉田穰苴之命前来请大人去军营监军。庄贾不耐烦地说:“你先回去告诉他,就说我马上就到。”

    忽有快马来报,又有一城失守。田穰苴听后,眉头紧锁,准备亲自到庄府去请庄贾。正在这时,庄贾从马车上下来,晃晃悠悠进了军营大门。田穰苴疾步上前,指责庄贾为何不按约定的时间来军营。庄贾却像没有什么事似的,笑嘻嘻地说:“几个朋友送行,陪他们喝了点酒,因而来迟。”

    田穰苴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气,严肃地说道:“监军大人,你可知道,将领在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应该忘掉自己的家庭;到了军队宣布纪律的时候,就应该忘掉自己的父母;拿起鼓槌击鼓作战的时刻,就应该忘掉自己的生命。现在敌军已深入我齐国境内,国家危在旦夕,百姓生灵涂炭,大王也寝食难安。就这几个时辰,我们又丢了一座城池。在这种时候,你作为监军,还说什么送行。”

    说到这里,田穰苴叫来军法官问道:“按照军法,将领不按指定时间到军营的,该如何处置?”

    军法官回答说:“应当斩首。”

    庄贾忙派人骑快马去报告齐景公,向齐景公求助。但是,还没等派去的人回来,田穰苴已下令把庄贾斩了,并告示三军。三军的将士都吓得发抖。

    又过了好一会儿,齐景公派的使者拿着符节前来赦免庄贾,鞭马急跑来到军营。田穰苴说:“将帅在军队里,对于君王的命令是可以不接受的。”接着又问军法官:“有人在军营中鞭马急跑,该如何处置?”

    军法官回答:“按律应当斩首。”使者吓坏了。田穰苴说道:“君王的使者是不可以处死的。”于是就斩了使者的随从,砍断了车厢左边的一根木头,并告示三军。然后让使者回去汇报,军队开始出发。

    将士们看到田穰苴说话算数,治军有方,有法必依,铁面无私,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晋国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不等交战,就吓得慌忙退走了。燕国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连忙从黄河南岸退到了黄河北岸。齐军乘胜追击,收复了所有的失地。

    齐军凯旋时,齐景公和文武百官都到郊外迎接,按照礼节慰劳全体将士。齐景公不但没有为杀庄贾的事怪罪田穰苴,而且还拜他为大司马,让他执掌齐国的军政大权。

    治军贵在严,领军须有威;治军不严,将领无威,军队就不可能有战斗力,而这样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从严治军就是要以法治军,树立军法军纪的权威。将领就是要通过严格执法执纪来树立威严,严格执法执纪也是一种守信。司马穰苴从严治军、以法治军,杀了不守约定、违反军法军纪的监军庄贾,既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教育了将士,从而增强了齐军的战斗力,击退了敌军,收复了失地 。

    田氏家族的势力在齐国日益发展,引起大夫(古代官名)鲍氏、国氏、高氏的不满。

    一天,齐景公在宫中饮酒取乐,一直喝到晚上,意犹未尽,便带着随从来到相国晏婴的宅第,要与晏婴夜饮一番,被晏婴规劝拒绝了。

    离开晏婴的府第,齐景公又想起了田穰苴。于是,君臣一行又来到田穰苴的家中。

    田穰苴听说齐景公深夜造访,忙穿上戎装,持戟迎接出门,急问:“是有诸侯发兵了?还是有大臣反叛了?”

    齐景公笑着说:“没有。”

    田穰苴又问:“那您为什么深夜来我家?”

    齐景公说:“想到将军军务劳苦,想和将军共饮。”

    田穰苴回答说:“陪国君饮酒享乐,君王身边本就有这样的人,这不是大臣的职份,臣不敢从命。”

    齐景公于是去了大夫梁丘的家里喝酒。次日,晏婴与田穰苴都上朝进谏,劝齐景公不应该深夜到臣子家饮酒。于是,鲍氏、高氏、国氏三大家族纷纷向齐景公进谗言,欲驱逐田穰苴以削弱田氏势力。

    齐景公便采纳了鲍氏、高氏、国氏的意见,将田穰苴辞退了。田穰苴被贬后,心情忧郁不久病故。

    ――(援引百度百科,略作修改)
………………………………

昔太公封齐……故事引申(一)太公封齐

    姜尚,字牙,或尊称子牙,其先人伯夷封于吕,以国为氏,因而也称吕尚。史称他“生而早慧,预知未来”。自幼喜好学道修礼,画阵比战。年长后进一步精研传统推数之术,善于洞察时事,分析形势,应时权变,是殷周间的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改革先驱人物。后求贤主入西周,周文王拜他为师。他以文韬武略,以首功封齐,创建了东方大国——齐国的千载基业。

    姜尚虽抱补天凌云壮志,但仕途不畅,曾经历了“屠牛朝歌、卖食棘津”,长期流荡和隐居避世的生活。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 “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归周西伯。”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才遇西伯姬昌访聘归周,开始了他佐周文、武两王修德安国、强兵兴邦、兼济天下的宏图大业。

    姜尚入周,先是佐文王姬昌表面上做殷的顺民,暗中以德治政,举贤任能,争取民心,联络诸侯,强兵以备攻伐。公元前 1055年,在经过长期的军事及舆论准备之后,为了预测一下伐纣可以集结的军事力量,于武王九年,太公辅佐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命诸侯带兵前往集结会盟。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出发前武王依传统先祭兵主天星,申明出兵要义,恳请上苍庇佑;并举起了文王的旗帜,自称“太子发,奉文王遗命伐纣,不敢自专”,以号召天下诸侯。祭毕,又把文王牌位车载军中,以震慑诸侯,鼓舞士气。当然这些都是太公的安排。大军出发时由师尚父姜太公为三军统帅,他左手举着统帅三军的信物黄钺,右手举着指挥各军行动的令旗,向三军下达命令。要求全军将士,听从指挥,奋勇向前,后到的斩首。军纪严整,号令森严,大军直奔孟津。行军途中,每到一处,无不受到士民欢迎,武王乘船渡河,行至中流,有一条白色的鱼跳入船中,过河宿营,又有火光芒覆于武王帐顶。传说中的这些吉祥征兆大大振作了士气,鼓舞了军心,到了孟津,“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检阅车、舟演阵,各诸侯军配合默契,攻战自如,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诸侯们都主张顺势一鼓灭殷,但姜尚却有不同看法和打算,他认为,灭殷的时机还未到, 让武王诏告会盟诸侯,各自回兵待命。

    公元前1052年,也就是姜尚87岁时,姜尚了解到殷纣王昏乱暴虐到了极点,重臣微子多次谏纣王修仁行义,纣王不听,微子含泪离开了殷都。箕子再次劝谏,纣王把他囚禁起来。王子比干身居相位,看到朝纲紊乱,国政残暴,民不聊生,入宫强谏,三日三夜长跪不起,纣王怒而命人剖挖比干之心。

    太公姜尚看到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向武王提出: “天命勿违,遇时不疑,即刻发兵伐纣。”武王于是通告诸侯,选精兵良将,总计兵车达4000余乘,除内地诸侯外,边远蛮夷邦国,也多半参战,武王与姜尚率周军居中,有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诸路并进,浩浩荡荡,直取殷都朝歌。在大军刚出发时术士用龟甲、蓍草占卜此大举进军的吉凶,卦兆不吉。又恰遇大风大雨,随军众臣皆生惧心。姜尚面对众人的疑惧、武王的不决,深知大军缓行将失去战机,于是态度坚决地折断蓍草,踏碎龟壳对众臣说: “龟壳朽骨、蓍草枯叶,怎么会预知吉凶呢广大军至刑丘,大风把武王的车楯折为三截,武王的乘马被雷震死,暴雨三日不停,行军十分困难。武王动摇了决心,产生了疑惑。但太公坚定不移,说服了周公和众臣,他说: “楯折为三,是天示意我们分兵三路进军;大雨三日不停,是在为我们的军队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