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锦绣-第9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设置枢密院,掌发兵之权,使将兵权和发兵权分离,二者相互牵制,最后听命于皇帝。同时,在禁军的驻屯上,又采取了“内外相维”的方针,禁军的一半驻守京师,另一半驻全国各地,边境上只有少量禁军,这种强干弱枝的办法,对于削弱藩镇势力,加强军权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守内虚外”的方针,致使北宋在对辽夏的战争中,连连失利,在军事上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赵匡胤解除了慕容延钊、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后,开始用文臣知州事。对于拥兵割据的大藩都借故把他们调离,或使其遥领他职,死后也不许子孙袭职,逐步任命文臣代替原来的武将。重文轻武成为宋朝政治上的一大特色,赵匡胤以后的各个皇帝,也继续实行这个方针,是谓“兴文教,抑武事”。这样,文臣代替武将,武将调离军职,进一步堵塞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最后一条就是行“更戍法”,所谓“更戍”即更换戍守地点,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将领把士兵变为私有资产,使军队的屯驻地点时常更换,而统兵将帅却长驻防地,不随士兵行动。名义上是让士兵“习山川劳苦”,提高素质,实质上是“不使上下人情习熟”,造成兵无常将,将无常师,兵将分离的局面。这一措施虽然限制了将帅拥兵自重抗拒中央局面的出现,但也带来了军队不能认真训练、作战指挥不灵、军队战斗力弱等弊端。

    不过还是那句话,中国自古以来的问题就是内部问题,至于外部问题根本不能动摇皇帝的统治,所以那些军事上的小小失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几项政策的实行虽然让宋朝军事实力有些退步,但是并没有大规模退化,南宋在襄阳和四川顶住蒙古人的进攻五十多年,进一步说明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成功性。

    明代朱元璋承接宋制,只是老朱没有耐心玩杯酒释兵权那一套,老朱是个急性子,直接玩人道毁灭,武将都杀光了也就没有什么武将不听控制的事了。

    到了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团崛起,这些文官天生和武将不对付,再加上皇帝有意无意的纵容,所以到后期二品总兵看到五品兵备道跪地磕头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过明代文人领兵也出了几个出色的将领,比如中期的王阳明,后期的洪承畴、孙承宗、孙传庭等人,这些人在行军打仗上半点不次于国朝初期那些名将,只是天下大势如此,几个出色的将领根本不能改变明王朝已经腐烂到底的现状。

    到了朱宏三建立新明朝,他手下那几个将领半点不次于历朝历代*开国时期的将领,钱勇、赵国栋、王进宝、赵国良、马昆、周玉都是悍勇之辈。但是朱宏三却没有朱元璋的担心,害怕自己死后这些将领不受控制。

    道理很简单,现在朱宏三的军队是全火器军队,如果没了后勤补给这些军队手中的火枪和烧火棍差不多,同时负责后勤生产的所有武器工厂、火药厂、火炮厂、船厂都在朱宏三的控制下,再加上朱宏三在军中还有严密的眼线,所以朱宏三并不害怕手下将领有什么二心。

    朱宏三这么想可是以冯自用为首的文官集团可不这么想,要知道朱宏三手下这支军队战斗力强横,当年在南昌马昆的两万人对上多尔衮的二十五万大军,竟然一战而胜,这实在让文官集团大跌眼镜了。

    在建国初期有一个满清共同目标要对付,文官集团也没办法给武将集团下绊子,可是等共同的敌人被打败了,那就是耗子动刀窝里反的时候到了。

    文官集团中虽然派系林立,互相都看不对眼,马明远和佟养甲更是想置对方于之死地。但是不管文官集团内部如何斗争,但是在压制武将集团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当年奉天殿封爵大典时,姜鹏举喝了点酒说了些气话,马上被马明远利用,想要置姜鹏举死地,这件事就连和马明远互为死敌的佟养甲都没反对,最后是马济远看在姜鹏举救过自己一家的面子上为他说了句好话,姜鹏举才逃过一劫。

    今天这个场合也一样,佟养甲虽然和冯自用也不对付,但是刚才并没有为赵国栋说好话,毕竟佟养甲也是文官,也要压制武将的发展。

    朱宏三听冯自用说完后笑道:“冯先生有些大惊小怪了,赵狗蛋当年是朕救的他,要不是朕他早就死在武昌城外的流民营中了,朕信得过狗蛋!”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当年陛下对赵国栋有大恩不假,可是当年周世宗柴荣对赵匡胤也有大恩,到头来赵匡胤还不是黄袍加身?”

    朱宏三性格十分多疑,听冯自用这么说心中也有些怀疑,当然他不是怀疑赵国栋的忠诚,而是怀疑将来自己挂了这些将领能不能做赵匡胤呢?

    朱宏三想了想说道:“冯先生,可是军法中规定调兵一万以下总督有这个权利,事后只要给军机处报个备就行,如果因为这个处罚赵国栋是不是显得朕有些不近人情呢?”

    这项调兵不超一万的军法也是朱宏三无奈之举,中国地域面积太大,东北距离北京两千多里,这还是近的,云贵距离北京足有万里,如果事事都要请示皇帝才能干,那还要统兵将领干什么?所以朱宏三在建国后制定的这个军法,为的就是给各个边疆区总督一定的权利应对突发事件。

    冯自用听皇帝这么说知道皇帝已经有些意动,冯自用赶紧解释道:“陛下,军法中规定的是碰到紧急军情,但是东北现在有紧急军情吗?俄罗斯人远在万里以外,所以赵国栋这次是违背皇帝的意思,所以按照大明律应该重罚!”

    朱宏三看到冯自用将台阶都给找好了,但是处罚自己的爱将毕竟有些下不去手,朱宏三沉吟半天后说道:“这样吧,这件事也不算完全是赵国栋的错,重罚有些过了,你们内阁下旨吧,训斥一下就好了,毕竟东北还有战事,不要冷了前线将士的心!”

    冯自用听皇帝这么说心中大喜,他原本也没打算一次就将赵国栋弄死,这次只是训斥,下次再要犯了错看你皇帝在怎么维护?

    冯自用躬身出去,回到内阁后利用皇帝的口气给赵国栋下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圣旨,然后派出人去沈阳传旨。

    远在沈阳的赵国栋被这份圣旨骂个灰头土脸,一开始他还以为是皇帝嘉奖的圣旨,那知道却是皇帝大骂自己不懂规矩,竟然没有圣旨就敢私自调兵,要不是看在赵国栋多年作战的功劳上,就要将赵国栋拿下了。但是皇帝是心软的,看在赵国栋忠心的份上,只是骂你一顿,以后再犯这种错误就没这机会了!

    赵国栋在东北这几年为皇帝奋勇作战,有没有功劳不说,现在却被皇帝骂个狗血喷头,赵国栋心中确实有些不满意了。但是不满意能怎么办?赵国栋接到圣旨后赶紧跪地磕头,还要感谢皇帝的重恩。

    传旨的太监走后,赵国栋手拿圣旨发呆,现在他心中对皇帝有了一些小不满,自己这么为国为民却被痛骂一顿,那自己以后还怎么干活?难道事事都往北京请示吗?


………………………………

正文 第九百一十九章 雅克萨之战

    沈阳的事段飞直到这次雅克萨之战结束之后才知道,这时他正带领着人马,坐着吉林船厂制造的内河运输船走在松花江上。这时正值五月的时候,那怕是在极北的地区,现在也是艳阳高照,绿树成荫,但又不觉炎热,因此正是出兵的大好时候。

    段飞带领着五千人从吉林出发后,沿着松花江一路北行,在松花江注入黑龙江的喜申卫,也就是后世黑龙江的抚远县与何洛会碰面。然后沿着黑龙江一路向西进,在六月十四日到达了雅克萨城,算是正式和俄罗斯人碰面。

    这时俄罗斯在远东占据着雅克萨城和尼布楚城,尼布楚为主城,驻有军队一千人,雅克萨只是一个五六百人的小城堡,外墙也只是木质的,士兵也只有二百多人。

    一开始俄罗斯人对这支从黑龙江下流来的军队很是好奇,看这支军队的装备可不是那些远东土人,就是那些大炮也不是那些土人能装备起的。

    城里的俄罗斯人看到明军后,马上派出使者询问这支军队来干什么?这里可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

    但是俄罗斯人的热脸贴个冷屁*股。段飞可不是讲道理的文官,他接到的命令是杀光这些外国人,自然也不想和死人讲什么道理。

    明军上岸后马上展开队形,陆军的六磅炮对着雅克萨的木栅栏一顿猛轰,现在的雅克萨城还不是三十年后那种石头建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