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绝望主义者的自述-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四勇将真瞅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军阵前给了西康王当头一棒、迎头痛击,结果西康王大败而归,回盛宁时几乎全军覆没。西康王实际也是个心虚、心里胆怯的人,害怕时就只知道自己糊弄自己。而他这一败,却使绥国陷入了更加难以自拔的深渊中,全国人民开始对绥朝廷质疑不断,百姓更是怨声载道,尤其是那帮东北的铜雀人。

    此时,绥国朝廷的财政收入更是越发吃紧,几近崩溃,从太子拓仪文的出迁开始,绥国本土的军事力量就几乎全部陷入了与徐琼反复作战的打转怪圈中,除了东北及延远附近地区外,绥国的其他地方几乎就是为零的驻守兵力了,让统治者与执政者是生怕闹民变,引发社会内部的动乱。而国库财政的过度用于支持战争更是令绥国百姓流离失所,吃不饱,穿不暖,在战乱之中得不到妥善的安置,使难民们饱受战争的煎熬。这一刻,绥国就像当年的铜雀国一样,似乎大厦将倾,几面受敌之下,到了千钧一发之时刻,这或许就是因果轮回吧。

    西康王惨败而归,东北人民却不是难过而是高兴,这真是太奇怪了,为什么呢?他们内心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了。而民众们此时更愿意让真正有能力胜任的原平王拓平率领军队打败贴怀氏叛军,这时的拓平是太愿意去了,因为他有了百姓的帮助和支持,能够指挥西康王外的其他三王了。这样,他便顺顺当当的在东北一干人等的拥护下,顺利接过了西康王的位置,率领着绥帝**队最后的第二精锐――宗王大军再次开赴战场了。而拓平也从此与西康王拓忽治结下了仇怨,西康王灰头土脸的待在盛宁计划着如何对付归来的拓平。

    铜雀419年7月,原平王与其他三王抵达东北前线要塞之地边兰参城,随即做出战略调整,命令凯显王在边兰参城后方打造进攻兵器并构建防御工事(绥国的全部军事装备在元冯北上时几乎被官军全部调用,所以导致宗王大军的装备接济不上,这是初期面对准备充分的西交林叛军而惨败的一个侧因),自己则驻守边兰参城,同时令另外二王在边兰参城的后方南北两城――海察和维青湾城驻防,以在自己诱出贴怀四勇将之时作为偏军夹击贴怀四勇将。拓平做到了很好一点,在战前能合理的安排好战局战线,而不致像谭冰和西康王一样重蹈覆辙。

    同年7月18日,贴怀四勇将果然被之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而导致放松警惕,在进兵东北边地时被拓平布的局弄得搞不清头脑,最后只好分兵各带两万进攻边兰参城,拓平一见敌已诱出便主动出城应战,结果被贴怀四勇将团团包围。拓平见此临危不惧,从容应战,在包围圈中率军是左右冲杀,以一敌四大战四勇将,最后冲杀向四勇将的军阵之中,终于力斩四将之一的贴怀群质,令士气瞬间大振!如此一来,绥军终于报了之前战败的一箭之仇,涣散的军心顿时聚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而不可阻挡的力量。接下来,拓平又不顾劳累冒险突出重围与凯显、北康、南康王三王会师。四王一会师战局立刻看到了希望,四王带领着近十万大军向贴怀三勇将猛扑过去,拓平又一次不顾安危身先士卒的冲在了最前头,在被三勇围住的情况下,差一点就可以杀掉贴怀兰了。最后结果以贴怀氏的大军大败而归,而且四勇死了一勇,变成三勇而立而撤兵告终。而这一仗最功不可没的就当数是拓平了。

    拓平给予了儿子如自己的一般的勇武,但也谨慎的秉持着,没有让他也懂得那残酷的政治斗争。西康王经历了拓科律的夺权的全过程,对于权力的失去,他再也不能容忍了,他要报复拓平。

    人民的拥戴之下拓平回到了盛宁,他不顾自己、舍生忘死的精神为绥国人所称赞,因此他也成为了民族英雄,没有他的战略调度,估计东北是没有那么容易回复安宁的。而回到盛宁后的他却也要为此与西康王发生对抗了。四王回到盛宁后,西康王便召集他们再次召开会议,会上西康王可谓“咬牙切齿”的夸奖了拓平一番,拓平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也就明智而及时的推脱托辞,没有其他三王的帮助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可他没想到,西康王此时早已对他是恨之入骨了。会议结束后,拓平也隐约有些不安,但想想自己和西康王也算得上是曾经出生入死的亲兄弟了,无论如何也不致于手足相残吧?可在西康王那儿,他却秘密召集了北康王和南康王议事,想着以什么罪名诛杀拓平,可这时风光无限的拓平又能有什么罪名给戴上呢?西康王的满富阴谋的脑子又要开动了。贴怀氏自战败之后就元气大伤(叛乱军的有生力量在边兰参之战遭到了重创)便想与绥国再重归于好,这当然对两方都好,但贴怀氏的要求便是要西交林**,并把东西交林重新统一。西康王想到这儿,坏想法就出来了,当时扶植起来主导东交林事务的是贴怀氏的原妻室一族蔡襄氏的族长蔡襄霞乐,这是一个女主。于是,西康王密遣探子送金银财宝给蔡襄霞乐,要求她让东交林和西交林合并,蔡襄霞乐见此一时不明白也犹豫不决。这时便是一个格洲人的出现主导了她的决定,这个人就是菲玛;尤里,著名的格洲柴克伊公国的女报导家,她当时对铜雀洲的政局十分关注,她来到东交林时蔡襄霞乐盛情款待并把她留了下来,这时出了这个事,她便劝蔡襄霞乐同意拓忽治的要求,这是绝对正确的,有了菲玛;尤里的建议她深思良久后也渐渐地觉得这是对的了,毕竟交林统一,于国于民于自己都是好事情,她便答应下了拓忽治的要求。

    遂在同年8月29日,蔡襄霞乐在没有告知国民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让东交林回归西交林,让分裂的祖国重新统一。西康王听了这消息,分外高兴啊。而贴怀氏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尴尬处境(这不是东交林在与其商议下的统一,而是受到了政治操控的单方面宣布的阴谋,这其实便使西交林的进军变得不具有正当性,当然了,蔡襄氏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被蒙蔽了,至于为什么,想必国内官臣的所作所为便是答案)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无奈之下,贴怀平源命令息兵停战,并与绥国准备在边兰参城和平谈判。西康王在同年9月14日盛装去参加签约仪式,这却让东北百姓很是看不惯,不过,这事没得商量。最后,贴怀平源与拓忽治在边境之地签订了历史上的《交林**统一合约》与《交林停战协约》。交林民族依靠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和统一,虽然这其中或许有许多偶然,但如果贴怀氏不能领导西交林人民奋起反抗,那么交林民族也就必定难以复兴。而在这次谈判中,西康王却没有谈到要有半点帮助交林平息水患的意愿。不过拓平却是真正的好心好意,在贴怀平源回到交林前找到他并给了他五千工兵,让他回国后用这些经验丰富的兵士治理水患,虽然不是很足道,但贴怀平源却是热泪盈眶很感谢拓平,并答应他一定不会亏待这些工兵的。而拓平一回盛宁,还没来得及喝口凉水呢,大难可便就要降临到他头上了。他一回到盛宁,西康王便立马对他冷眼相待,拓平也觉察到是有些欠妥当了,于是往后是规规矩矩,在西康王面前没有半点敢不谨慎。可随着西康王一日日的召见北南二康王次数的愈加频繁,在东北逗留的日数越来越长,凯显王看出其中猫腻,知道拓平的死期也许就要到了,于是力劝拓平赶紧逃走。而此时,拓平却犯了和范央同样的错,太过相信自己相信的人,他始终不愿相信,仅仅因为他获得了声望与拥戴,仅仅因为自己不切实际的可能再一次夺走亲族的权力而遭致亲人的杀害。

    果真,同年9月23日,在距离令人刚喘口气的和平谈判仅仅结束了九天之后,凯显王和东北人民见证了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一幕,西康王以原平王拓平有意挑拨绥国和交林两国关系而出兵的曲解和强词夺理的理由(更多的理由就无需去讲了,动乱的年代里,莫须有的罪名不过是太多太多罢了),于这一日在盛宁城集市以腰斩之刑处死了民族英雄拓平!举国震惊,对西康王的仇恨在人群中燃烧到了极点。国人强烈要求朝廷把西康王一家给满门抄斩,可这时哪还有什么朝廷啊。所以西康王是恣意妄为,终于酿成大祸。最后,五王这个曾经的政治集团瓦解,凯显王退出,原平王被杀,北南二康王实际上成了西康王的傀儡,西康王一时间势力膨胀,成了众人的出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