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绝望主义者的自述-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真是一群疯狂的怪物!

    这样的神话传说可以套用到所有的群体,乃至每一个个体的身上,在这些虚弱的个体身上背负了太多太多的东西,驱使着他们向着前方前进,向着或许可以扭曲的时隧上挺进,从生到死,从死到生。

    直到,这条轰轰烈烈的路又一次改变了,我们便看到了,这个民族,这个文明经历了又一次沧桑。

    '小说网,!'
………………………………

第五章 铜雀(5)

    帝仯е蟮睦繁闶且ⅰ⑺础⒂淼娜老嗉獭3鲇诤笫赖难担堑某邢际潜豢醋龃砍鲇诠牡模此健办谩保喑浦肮煜隆薄5诤罄吹乃暝吕铮从行硇矶喽嗟拇鄱嵘钡墓鄣懔鞒觯降兹绾危蛐硎怯谐鲇诤枚穹置髦獾南质档摹2柯淞说拇笪唬票厥堑赂咄刂硕芗蹋按耐趵狭耍阋付ㄒ桓鱿兔鞯娜死刺娲畈孔逯洌股心芡沤嵋恍模怨仓髦唬遣蝗菘杖钡摹

    三世之间曲折复杂的故事已无需论,我们要知道的是,这时候,铜雀民族的开始大规模向西迁徙。古史之中,瑞顼出于姬姓,而共工出于姜姓,两大姓之间似乎是争斗不断,而伴随了这一民族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当时东方水患甚烈,而诸部遂由此前的东居而至西迁,西方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与此时,洪水与人们纠缠不休,各氏之间的交流便更为不利,而至于相互敌视,又都以治水而欲为己争功。

    可四海之内,情形本就茫昧不明,又何谈彻底而一绝水患?我们所看到的,怕是共工与鲧、禹相继施功,无论堵塞疏导,实不相上下,都未能一举把水灾给平息罢。至于禹时,则铜雀民族的这一支,便开始大行西迁了。前此之时,则是铜雀人与南方的苗民持久争斗的历史,到禹,便终将其大败,而驱逐之明江以南,而中原安宁,遂行西迁。

    历史到了这儿,就又要给予加速了。为何远古以来,传说都是遗留于姬姓这一支呢?

    东方为铜雀民族发祥之地,而水患剧烈,亦水利颇饶,几代之人治水而都无可奈何。为避,先民们便向西迁徙,而当时的西地,又必较东方为贫瘠。既因之贫弱,而非东方水乱而不至,既至,便终于更甚爆发出了人们求存的希冀。

    铜雀先民迁徙之后,便戮力发展,使文明程度因此进步,而与戎狄更为直接的长期接触,也使其力量更为强大,而留居故土的部族,遂不至强盛,而培育的身心之精神,亦得到了艰苦的磨练,至于更为成熟的境地。

    一股潜藏着的思想也在万民之中,潜心的成长着。

    这之后的时光,几可用“三代之治”而一言蔽之,夏代是民之天下转为一家之天下的独断**社会的奠基,商代便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而铸就了九州的统合,至于周代,则家国之形态终于完成,分封、井田大行,而于文明之中,有了一个庞大的统治机构和最高的强权,文明之光,开始无穷的向边缘散发。

    夏代事迹,传之于后的,莫过于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一事。大略是禹之子启荒于音乐与饮食,以至死后其子太康兄弟五人分起作乱,而令夏失国,人民与政权都落于有穷后羿之手。羿又荒于游畋,而为其臣寒浞所杀,以至占其妻妾,而生浇、豶二子。夏朝这时候,因人民的风气大变,加之天下的广大,政治上的斗争,也可见之残酷。

    方此之时,非依同姓之国斟灌、斟寻等而不得救,乃在寒浞大行绞杀,夏的子相流亡各国之际,而他的妻子诞下一子,是为少康。少康再辗转于仍、虞(两个同盟之国)之间,而娶虞君二女,至羿死时,而逃到有鬲氏,收合夏的余众,将寒浞灭掉,再灭浇,子沭灭豶。有穷国乃灭,而天下复归夏治。这件事里,可见得在夏初,还是一个巩固统治的时期,而于少康之后,要有一个掌控诸国的体系了。

    由此皇天哀禹,赐以彭寿(蓬东西南之地),思正夏略。而夏的根据地,本在蓬东西南,为便于统治,而又速迁至中原,自洛讷延于伊讷,把东西方之间的道路给贯通。既因其水患的不绝,而战争又日趋激荡,天下的大势,是部落亡而转为国,皆定居于一地而世代相沿,又因自然的动荡而迁徙甚多,遂令中原内外,城市众多而连为一体,人民举国的迁转,就再也不是什么难事,物质亦终进于丰富,酒池肉林,十七代之后,至于桀时,就由不得人不溺于荒奢了。

    文明的趋势,是大有趋向于西的,但在当时,东方的势力亦还不弱,所以有商人起之而亡暴治。商之始祖就是契,封于商,关于其地究竟在哪儿,说法颇多,然大抵在蓬东半岛的芃地。其人为近中原,而自契至覆汤八迁,由梵至砥石,至商丘,至浵,至邬,至聿,到覆汤时,则都于韦。覆汤被商人描绘成一个才貌出众、淳朴宽厚之人。据说他在郊外见农民网罗八方飞鸟,而规劝其网开三面,以利长久,百姓因此称赞他宽容仁爱。这就又是贤明之主所必须要有的品质了。

    汤见夏之暴虐,而广集人才,不分贵贱,以自强。其妻之陪奴伊籍,厨技高超,而与一般奴隶不同,汤与之谈,伊向其叙治国之理,使他发出“治大国如烹小鲜”之叹,便使其为助手,后任为右相。汤广纳议见,断贡以窥夏力。桀果大怒,发九夷之兵而攻,汤乃大谢罪,加贡于夏。此后汤潜心发展,结天下列国,以待时机。

    数年之后,桀终于众叛亲离,人心尽失,而九夷叛离,汤遂受命而王,作官邑于下东之临,建都东临城,为日后铜雀的千古帝都。其后,即而王,遂发大兵以伐顾(蓬东之国)以讨昆吾(夏同盟之国)、夏桀。汤自钺以伐昆吾,誓师伐夏,与桀大战于有狨,而追击至鸣条,一举而攻灭之,夏代遂亡。

    自商起,铜雀文明始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汤以宽厚治民,而使业已分化对立的阶级矛盾缓和,政权得以稳固,国力强盛,而使文化为之大大进步。甲骨、金文既出,又有钟鸣鼎食之盛景,疆域之扩,北达穷皇(炗河东北之地),南过明江,东临大海,西尽旧域。

    至此,铜雀的文明存续,而为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了。

    自汤之后,商传三十代,其长久于夏,大概因其行兄终弟及之制,而统治有方,能保有久安。然其统治愈久,免不了的,到了后期,子孙就更为骄奢了,这到底还是物质进步、人心灭裂之所害。商朝之事迹,流传之较夏为多,乃因其文明较之于前,已有了一个长足的跨越,而治国之法,也几成形,天下繁荣时久,流传之事遂广。商汤之后,四代大甲,九代大戊,十三代祖乙,十九代盘庚,二十二代武丁,五位贤君,节行德政,使天下大定,至武丁时,达于极盛。而在此一阶段,商的都城也屡次迁徙,其于汤初居东临,大兴土木,而使炗河两岸大盛,往复迁徒,至其末代之王纣时,而复居于东临之近的朝歌。综观商历代的都邑,都还是在炗河的中原两岸,以汤居韦,营下东之临的态势而尽力经营,中原的力量,到这时,而至于强盛了。

    '小说网,!'
………………………………

第五章 铜雀(6)

    三代最后的周,却更深入西北,而统驭天下,到了此时,就再难以以一国之力而赌诸侯之忠诚,要以一个强大的力量来驾驭列国了。

    周之始祖名弃,是在舜时居稷官的,封于邰。若干代之后,至不绌时,失官,而向西奔于戎狄之间。当时的情况,夏商以来,对于西方的开发,始终只限于近中原一带,伊洛以南,炗河以西之地,还是开辟未几。而周人迁于此,概还是一股志向的,因诸国的不至,而使其人能尽全力与戎狄战,以求自立于一方。至公留,居昐,仍从事于农耕。又十传至古公檀父,复为狄绝逼,乃开启东还之路,徙岐山下。

    自此,则文明已历千年,而铜雀历史的年代,也在此时趋于明朗。后世的学者,对于去时已远的千年时代,难以有个准确的系谱,而仍有推求之法的,就是以断片的记载,而依据天地想象以推算了,这在铜雀古代,是普遍施行之法了。根据后人所推算,则夏历四百余年,商历六百余年,而到周时,则有八百余年而作八百年的大称。越去时远,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就更为深切,因为过去的时代,先人是留下不了多少给后人的,而又因动乱和认识上的狭隘,更让我们所能得到的遗物,还有很多不真切的呢。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