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绝望主义者的自述-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起这些就浮现出一幅幅可怕的画面,只见王衍抓着自己的腿向自己哀求,“我真的,真的不想死啊!”到了那个时刻,或许这样的话才是那些人的实话……

    到此,鼠疫在以五千人的性命为代价的基础上,停止了扩散,同时也在冬季的尾声中走向了结束。而这次事件就是历史上的――石林惨案,为什么说他是惨案,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了很多人的生命,有五千人感染了,于是一并被弃于石林,造成了惨不忍睹的血腥场面。事后,有很多的格洲探险家冒险来到了石林,用画笔描绘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景象,所有的建筑伴随着各种动物的尸体化为了灰烬,阵阵恶臭弥漫了整座废墟,这里的土地已经是不可使用的了。由于这次事件的破坏性之大,因而为世人知晓,也就让盛东鼠疫的灾难无法掩盖的呈现在了世人面前。盛东鼠疫的灾难至此结束,可它却活生生夺去了尽数十万人的性命,城市毁于一旦,环境遭到污染,盛东大地上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近百万人流离失所,骨肉分离。这样的自然破坏,使得盛东的资源生产几乎成为不可能。从此,盛东成为了一片废弃之地,变成了绥国的臂膀之累(失去控制)。这让盛东在以后数年的帮助之下才恢复到了灾难前的生产水平。

    而这一切被人知晓,正是靠着张文的《盛东碑记》,它记录了至灾难开始到灾难结束短短三个月内一段段令人痛彻心扉的故事,让人们能够了解到灾难的危害,却也成为了幸免于难者永生的痛苦回忆。想到了这些,张文不禁放慢了脚步,走在了队伍的最后,看着即将回到过去的地方的道路,他有些不适应了……

    '小说网,!'
………………………………

第六十章 物是人非 难逃一死

    张文那沉甸甸的脚步载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走到了沉塘之底的大门前,然而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爬山虎与地衣布满了学院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是寂静一片,失去了往日的气氛。看着这一切张文沉重的走进了里面。自从胡戈安被杀,药翁被追捕后,沉塘之底就变得难以管制了,当局没有办法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因为经历了这么多事后,学生们已经开始重新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了,他们要求当局给他们一个说法,要实现自主的教学,而不是受制于绥人,成为一群任人摆布的学习机器。迫于当时的战事,本就不愿扩大影响的盛北当局犹豫不决,此时的他们也只能等待张文这个改制者的归来了。现在,张文回来了,他和高格又重新见面了,不过两人都多了一份成熟,高格此时已经毕业了,已经是学院中的教师了,张文很欣慰。但是现在,一切都不再同过去一样了,学生与教师们希望张文能鼓起精神重新带领学院走向复兴。为此,张文又召来了当年与他一起的两个教师,决意要进行一番顺利的改制。就这样,在并没有当局授意的情况下,张文开始了他魂牵梦绕了一辈子的梦想――改革教育。张文再次在学院中重申了人人平等的规定,让学院中的绥人与东北人能够和平相处。随即,张文开始认真思考该怎么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可就是在这一步上张文遇到了难题。几个月过去了,张文的心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他再次雄心勃勃想要重整旗鼓时,他却不知该怎么进行下去了,经历了种种艰险的他不知该如何向眼前一个个还正处在青春年华的青年们讲述这现实的残酷。看着讲台之下的学生们,张文不知该说些什么了,一节节课往往都是学生们的自习,而张文只是默默地看着这些那些。每一个夜晚张文都在认真的思考,他的思想在做着激烈的斗争,他总是希望能够找回自己,能够给自己一个答复,可是越是如此他越是感到茫然,他感觉自己仿佛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不知该干些什么。这个时候,是高格和孩子们帮他找回了信心,或许张文从来没有亲人,可与他相处了好几年的孩子们却比他的亲人更甚了解他,或许他们还无法了解到现实的残酷,可他们迟早有一天是要面对的,如果只是在这永无止境的深潭中沉沦下去的话,将难以自拔。孩子们的鼓励给了张文以信心,的确与其失落下去,不如拼搏一把,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可能未来的路还有无尽的艰险,但止步只会是更不明智的下策。

    灾难毁灭了过去的张文,却也让他以一种新的态度去看待眼前的世界了,东北大地上一场令人瞩目的改制即将开始。首先在教授课程上,张文就深刻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张文设立了当时都少有的成定制的德育课。在张文看来,要想完成教授知识的任务,先明确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是首要的,于是在沉塘之底德育课成了第一主科。这或许是当时第一次对道德学习的规范化,他让道德被以一种第一重要的知识摆上了课堂。但确如李奉所做的,这样还不够,在日后李奉的改革时代,德育变成了心理学,正式成为了所有年龄段学生的首要课程,但他不再是以道德的面貌出现了,而是一种心理理论的深层学习,旨在启发与探视学生的心理想法。再者,由于当时的教学资料的匮乏,张文积极地与多名格洲教师合作引进了许多的西方教材,并向学生教授西方语言,这在当时的铜雀国都仅仅是在城市地区才做到完全普及的,而张文以他高超的交流能力成功的为孩子们争取到了这些。实际上在看待西方教育的问题上,张文的态度是自由的,认同这种外来教育应是孩子们自由学习的,张文从不强求,他认为这就像接受现实一样,“我们人生中所会经历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自然接受的过程,就像我们自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一样。”最后,在教育的意义上,张文郑重的向学生传达了一切,学习应该是自由的,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下,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些知识都是民族未来的基石,只有靠奋发不屈的精神和知识才能让自己的国家不至于受到屈辱!这一切的努力都让每一届的沉塘之底的学生都背负着一种重大的历史责任感,他们的蓬勃活力都向人们昭示着,他们将改变东北人民日后的命运。

    当张文欣喜的沉浸在和学生们的学习之中时,他好像遗忘了那些不愉快,这座学院不再是阴森严酷的沉塘,相反他成为了民族未来的孕育之所。但是,灾难还远未结束,当鼠疫再一次到来时,所有人都变得猝不及防。就在张文觉得一切都将走向新的未来的时候,灾难又一次降临了,鼠疫的小规模复发竟蔓延到了盛北,沉塘之底瞬间又变成了一个恐怖的隔离所。鼠疫的突然到来令很多人都尝到了难以想象的痛苦,而免疫力本就不如成年人的学生们更是有许多受到了感染的,沉塘之底的孩子们本就大部分是无人管护的,这就让学院变成医院。当局为了就地解决疫情的扩散,于是临时决定重启沉塘之底作为感染人员的隔离所。现在,疫情正在又一次无情吞噬张文身边的亲人,这让他感到无助,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羞愧。在这个时候张文是多么希望能够找到阻止疫情的办法啊。张文总是在悲痛地哭着,又是高格他们这些孩子,在张文需要帮助的时刻出现了。

    时光转瞬,一晃眼已经不知过了多少年,此时的张文已经是人到老年,看着身边血气方刚的学生们他就感慨颇多,想到自己多少年没有害怕过什么,一直到今天他也没有向命运屈服。可是现在,面对鼠疫自己就像个等死的蝼蚁,说到这儿,张文向南方看了一眼,可就是这一看,他看到了希望。张文觉得还有可以挽回局面的办法,那就是远旅铜雀城,希望在哪儿能够找到抑制鼠疫的药物。张文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他决定要亲自去趟铜雀城,晋见魏秉,找到阻止鼠疫的药物。高格对此是不同意的,他想让自己和学生们去,而不想让已经年过半百的张文去冒这样的险。张文当然不会同意,他当即说,“吾已老矣,死足何惜!众后生皆是吾呕心之徒,岂可不顾师之意会!”学生们只好答应了张文的要求,张文暗下决心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药来,不然就会有更多的人丧命。

    “我从不后悔于自己的每一个决定,至少是我还没有做错的时候。我总觉得有一种责任在推使我前进,每当我想起这种责任时,我就会辗转反侧,寝食难安,一种亢奋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至少是为了那些孩子们。当我作出决定时,我从不认为那是错的,因为那都是用生命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