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场被后世命名为“狐狸与猎犬之战”的战争就以这样一种近乎滑稽的方式结束了。没有停战协定,没有战争赔款,没有和平协议,甚至连中俄两国的外交官们都以神秘莫测的态度和出人意料的默契对这场战争不置一词,就好像它从来就不曾发生过一样。
………………………………

第一百零二章 海权至上(上)

    一个月后,定海炮台。

    曾国藩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两道浓眉拧作一团,显示着它们的主人正在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

    四个月前,一支英军舰队突然出现在浙江省舟山海域,这支英军舰队大约由两百艘船组成,其中有一百五十艘炮舰,其余的是运兵船和补给船。在出现后的第二天,这支英军舰队就炮击了定海炮台,并派遣了一支一千人左右的海军陆战队攻陷了定海县,此后,以定海县为跳板,英军源源不断地登陆。

    三个月前,曾国藩率领五万“护国军”赶赴定海,在十万地方武装的协助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夺下了这座小小的县城,暂时守住了中国的东南门户。

    这场战争是如此的惨烈,在曾国藩的记忆中,除了三年前也就是同治三年(1864年)的“‘天京’攻防战”,自己还从未付出过如此巨大的牺牲,即便是第二次中英战争中的“挂甲台之战”,牺牲也没有如此之大,两万“护国军”和四万地方武装牺牲在了冲锋的道路上,伤者更是不计其数。自己的部下们同入侵的英军逐院厮杀,逐屋争夺,几乎每一座院落,每一间房屋都要转手十余次,这座不足五平方公里的小县城可谓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了。 ”“

    英军在被赶出定海之后,立即转换了作战方案,回到军舰之上,转而依靠炮舰的定时炮击来消耗“护国军”的有生力量,消磨“护国军”的耐心,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实现翻盘。

    最为致命的是,此次英军舰队是有备而来,炮舰上装备的是最新式的伊丽莎白滑膛炮,这种炮的射程和威力几乎是威廉大炮的一倍,后坐力却极小,非常适合装备在炮舰上。这样一来,“护国军”原有的克虏伯大炮就优势不在了,只能堪堪与伊丽莎白滑膛炮打个平手。此外,虽然金陵制造总局已经研制成功射程和威力都远超克虏伯大炮的天谴大炮,但是还没有投入工业化生产,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

    就这样,“护国军”与英军舰队对峙了一个多月,其间,双方互有损伤,但是双方都消灭不了谁,战线也相对固定在了海岸线一带。

    这些天,曾国藩一方面担忧着眼前的局势,希望张继能够尽快完成远征俄国的作战任务,赶回来协助自己打赢这一仗。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张继能够稳扎稳打,免得出什么差错,哪怕他晚点儿赶来,自己也能接受。

    直到昨天上午,关于张继得胜回朝的邸报通过六百里加急送到了自己手中,曾国藩这才松了一口气。

    ……

    太阳已经快要落到海平面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海面被夕阳的余晖染成绯红色,远处传来船舶归航的汽笛声,一切都美得如同梦幻一般。

    看来,今天的炮击算是结束了。曾国藩叹了口气,对侍立一旁的贴身护卫兰京说道:“走吧,咱们回营去,明天早上还是准时过来。还有,你今晚去乌衣镇见秦谋将军,传我的命令给他,让他加快进度,务必比原定工期提前十天造好那五十艘海鳅船。福州船政局的那帮家伙办事儿太不靠谱,马尾船厂原定今天交货的二十艘铁甲战舰现在连一半都没有完工。”

    但是,兰京却好像没有听到他的话似的,站在那里不做声。

    曾国藩心中大奇,兰京这孩子一向聪明伶俐,否则自己也不会挑选他作贴身护卫,他今天这是怎么了?想到这里,曾国藩转头看向兰京。

    只见兰京身子僵直地站着,双眼圆瞪,嘴大张着,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曾国藩回过头,顺着兰京的目光望去,之间远方的小路上奔过一匹骏马来,马上的身影莫名的熟稔。

    曾国藩心中一动,激动之下,竟忘了手中拿着望远镜,手搭凉棚向来处张望起来。…;

    突然,兰京像是捉了魔一般手舞足蹈起来,嘴里胡乱喊着:“中堂大人,中堂大人,是张大人,是张大人啊,张大人他回来了。”

    曾国藩浑身如遭电击,他颤颤巍巍地举起望远镜向那小路望去,果然,来者正是张继。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那匹骏马已经来到不足曾国藩一百米处。张继在马上大喊道:“中堂大人,我回来了。中堂大人,我回来了……”

    曾国藩只觉得鼻子一酸,不由得老泪纵横。

    此刻,张继已经来到曾国藩面前,他从马上翻落下来,倒头便拜,大声说道:“中堂大人,属下完成远征俄国任务,特来向您报道。”

    曾国藩一把扶起张继,由于过分的激动几乎都说不出话来,只是不断地的重复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咱们回营里说”。

    ……

    三个时辰后,定海县“护国军”中军大营。

    曾国藩侧身躺在大营中间的卧榻上,左手握成拳状支着头,静静地听张继讲述此次远征俄国的经过。张继则半躺在一张摇椅上,摇椅随着他的讲述不时地摇晃着。旁边的炉子上挂着一把铜壶,里面是烧开的热水,卧榻和摇椅中间的桌子上摆着两杯浓茶。

    当天晚上,曾国藩在“护国军”大营为张继举行了庆功宴会,除了秦谋等少数将领公出之外,陈士楷、罗胜辉和赵文元等“护国军”将领都参加了这次庆功宴会。宴会上,大家群情激昂,兴高采烈,既是在表达对张继凯旋的祝贺,更是在发泄这三个月来浴血奋战、饱受挫折积累下来的怨气。

    宴会进行了整整三个时辰方才结束,曾国藩又叫张继留宿在中军大营,商讨对付英军舰队事宜。

    ……

    张继终于讲完了,他的眼睛散发着异样的神采。看得出来,他仍旧沉浸在那段过往中。今天,他们二人都喝了不少酒,胸中的豪气也被激发了出来。
………………………………

第一百零三章 海权至上(中)

    曾国藩抚掌大笑道:“松涛,你这次远征俄国的作战经历真的是可圈可点,精彩之处是在是太多了。然而,最让我佩服的还是你的判断力和控制力,不仅仅是对战局的判断力和控制力,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判断力和控制力。你能够在一路凯歌的情况下理智而及时地决定接受尼古拉・罗曼诺夫上将的投降申请,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张继笑道:“中堂大人过奖了,战争毕竟是为政治服务的,是政治的继续。当政治手段可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当然应该选择以政治手段而不是战争手段来解决。您说对么?我们此次远征俄国的目的本来就是‘围魏救赵’,使得俄国放弃对我们的进攻,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当然应该见好就收了。”

    曾国藩点点头,说道:“你说得对。现在,我们来商量一下对付英军舰队的策略吧。”

    张继点点头道:“马斯顿荒原战役结束之后,我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国,目的就是能尽快赶到定海协助您打好这一仗。回到北京后,我先向太后和皇上做了述职述职,然后到军机处移交了抚远大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的印信,就又匆匆赶过来了。之前,我的判断是道理是这次向我们开战,这那十万俄国骑兵才是主力,这支英军舰队不过是转移我们注意力的鱼饵罢了。如果我们上钩了,他们就虚晃一枪,撤出战斗。如果我们不上钩,他们就假戏真做,以定海为滩头阵地,登陆作战,作为俄军的策应。南北夹击,逼迫我们两线作战。原因是明摆着的,明摆着的,这支英军舰队放着距离北京那么近的天津不打,偏偏去打一个没有什么战略价值的定海县,这作何解释呢?如果他们真的有心登陆作战,就应该选择一片宽阔的海域或者一个优良的港口来建立滩头阵地。舟山海域岛屿密布,水浅礁多,定海县又三面环山,交通不便,实在不是一处优良的登陆场啊。但是,目前看来,要么是我们原先的判断有误,要么就是英国政府改变了既定政策。无论是何种情况,现在,这支英军舰队已经成为了我们的首要威胁,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过,具体是何种情况,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情报搜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