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区的防务指挥权。但是醇亲王奕谨担任着领侍卫内王大臣,主管着善扑营,全权负责着紫禁城的防务。因此,我们想要通过第二种方式走好第二条路和想要走好第一条路一样,同样面临着需要掌握京畿地区防务指挥权的问题。你再说说第三条路。”
张继长叹一声,说道:“第三条路是下策,就是在维持中枢机构现状的基础上加强我们‘新政’派在地方的实力,日积月累,形成地方对朝廷的抗衡,依靠地方的力量实现‘新政’的推行。这第三条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也很难。具体说来,就是在维持军机处‘新政’派与守旧派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大量任命‘新政’派官员特别是出身于出自湘军系统和淮军系统的‘新政’派官员到地上任职。近年来,两江地区、闽浙地区和湖广地区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乃至总兵和提督等军政要职几乎全部由湘军系统和淮军系统出身的‘新政’派官员担任。但是,要想走好这第三条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新政’派官员主要还是集中在东南地区特别是两江地区。我们要做的就是使‘新政’派官员遍布全国,特别是目前我们力量薄弱的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目前,湘军系统和淮军系统出身的‘新政’派官员主要有李鸿章大人、左宗棠大人、曾国荃大人、胡林翼大人、彭玉麟大人、郭嵩焘大人、张树声大人、刘坤一大人、丁汝昌大人、刘铭传大人、吴长庆大人和聂士成大人,他们正是我们下一步可以依靠的力量。”
奕�沉默片刻,缓缓说道:“的确,这第三条路确实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也很难。”
………………………………
第二百五十六章 势如水火(下)
奕�长叹道:“说句良心话,我朝龙兴关外,是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的。虽然自太祖皇帝起就开始任用佟养性、范文程等汉人,但是他们是入了旗籍的,太祖皇帝实际上是把他们当满人看。太宗皇帝也曾重用洪承畴等汉将,但那是出于军事需要,打心底里是看不起他们那些降将的。到了圣祖皇帝时,汉人士子才得以通过科举取士的途径大量地入朝为官。即便如此,一直到宣宗皇帝,无论在中枢机构还是在地方,掌握实权的军政要职仍旧是以满人为主。直到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事,由于八旗和绿营营务废弛已久,几无战斗力可言,屡屡败于太平军之手,朝廷已经无力镇压,才不得不下令兴办团练。后来,伯涵和少荃率领湘军和淮军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朝廷也不得不重用湘军系统和淮军系统出身的汉人官员。即便如此,朝廷对汉族还是怀有戒心的,不想由汉人官员把持朝廷大权,于是,就以‘剿灭发匪余孽,恢复地方秩序’的理由派遣伯涵和少荃他们这些湘军系统和淮军系统出身的汉人官员在地方任职。但是,近年来,朝廷感到对地方的控制渐渐力不从心,非常担忧‘三藩之乱’重演,再加上前述原因,又决定将伯涵和少荃他们这些湘军系统和淮军系统出身的汉人官员陆续调回朝廷,安排到一些闲散衙门任职。所以,我们想要使湘军系统和淮军系统出身的‘新政’派官员遍布全国,特别是目前我们力量薄弱的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说到这里,奕�长叹一声道:“罢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循序渐进,这第三条路终究是走得通的。”
张继也叹了口气,说道:“只怕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循序渐进呢。”
……
一时间,客房里一片沉默,只能油灯燃烧时发出的“呲……呲……”的声音。
……
终于,还是奕�打破了这沉默,他对曾国藩和张继说道:“伯涵,松涛,有一件事情我想了很久,我决定明天上朝时向皇上请旨,派遣一个使团赴西洋诸国考察‘新政’,这个使团就由松涛来担任正使,‘新政’派官员和守旧派官员各占一半。我这样做,短期目的是为了保障松涛的安全,你们知道,现在,信亲王奕译对松涛恨之入骨,除了以前结下的私仇和松涛掌握他利用大沽港进行走私活动的情况以外,关键还是因为松涛是‘新政’派官员的一面旗帜,也可以说,是‘新政’的规划师,是守旧派官员的心腹之患啊。这半年来,皇上龙体欠安,政局不稳,我很担心会出什么事情。松涛率领使团赴西洋诸国考察‘新政’至少也要一年的时间,等到他回国的时候,局势已经安定下来了,他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即便在这期间,政局发生什么大的变动,我们‘新政’派官员终究还是保留下来一点儿骨血。”
奕�顿了顿,接着说道:“另外,从长远来,派遣使团赴西洋诸国考察‘新政’意义重大。一方面,说句良心话,目前,大部分‘新政’派官员支持推行‘新政’并非因为他们真心认同‘新政’的理念和举措,而是因为他们出身于湘军系统和淮军系统,推行‘新政’对他们有益。在‘新政’推行的最初阶段,依靠这些人已经足够了。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些人已经不能满足深入推行‘新政’的要求了。所以,必须赶在他们不能满足形势要求之前,让他们开开眼界,受受教育,让他们打心底里认同‘新政’的理念和举措。另一方面,对于守旧派官员来说,那些西洋诸国制度之完备、实业之发达、国力之雄厚和军备之先进一定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冲击,从而使他们转向我们这一边。我记得,当年陪同松涛赴法国游说的那几名户部、礼部和理藩院的官员回国以后不就都全力支持推行‘新政’了么?所以说,派遣使团赴西洋诸国考察‘新政’意义重大。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甚至愿意将大清所有的地方官员轮番派遣赴西洋诸国考察‘新政’。如果这个设想真能实现的话,我大清实现‘富国强兵’指日可待。毕竟,我们设计的制度再完美、推行的政策再完善,终究还是要靠下面的那些地方官员去执行啊。”…;
曾国藩点了点头,说道:“恭亲王爷,我赞同您的主张。正如您所说,无论会不会出什么事,派遣使团赴西洋诸国考察‘新政’都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
张继沉默不语,半晌,才说道:“恭亲王爷,中堂大人,如果单纯从对推行‘新政’的正面作用的角度来说,我也愿意率领这个使团赴西洋诸国考察‘新政’。但是,现在正是危急存亡之秋,我不能舍你们而去,我也担心如果会出什么事情。”
奕�笑着说道:“我毕竟是宣宗皇帝的亲儿子,先帝的亲弟弟,皇上的亲叔叔,又担任着总理王大臣和军机处领班大臣,不是太后轻易说动就能动的。此外,我还曾经协助她发动“辛酉更张”,也算是有擎天保驾之功,平日里又谦和自抑,处处维护她的权威,她要动我也得审慎考虑一番,会不会让她的党羽有兔死狐悲之感。更何况,她要动我,也得考虑考虑‘新政’派官员和守旧派官员的力量对比。毕竟,她也清楚地知道,步军统领衙门和顺天府是牢牢控制在我们手中的。”
张继点点头,说道:“您说的确实是事实。现在,皇上尚未驾崩,您还在位,太后不占天时。我们控制着步军统领衙门和顺天府,太后就不占地利。‘新政派’官员在地方上实力很强,太后就不占人和。地利和人和不是一时三刻就可以轻易转手的,但是,天时却不然,一旦皇上驾崩,天时就从我们手中转到太后手中了。到那个时候,她利用这天时便足以夺取地利和人和。”
………………………………
第二百五十七章 联合使团(上)
奕�默然不语,只是望着油灯的火焰出神。//更新最快 //良久,他才站起身,笑着拍了拍张继的肩膀,说道:“松涛,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赶在步军统领衙门换防之前回去,咱们就此别过吧。明天的朝会上,皇上会任命你为正使,率领使团赴西洋诸国考察‘新政’,启程的日子应该也就在这两天。这个差事,你务必要接下来。这绝不仅仅是为你的个人安全考虑,更是为我们推行‘新政’的大业考虑。散朝之后,你不要到我的府上,也不要到伯涵的府上,要立刻到各衙门安排人员构成、议定行程和前期联络的事宜。等你率领使团从西洋诸国考察‘新政’回国之后,咱们再见面。到时候,我和伯涵会亲自为你接风。另外,你的叮嘱我会时刻牢记在心,我们也一定会小心行事的。总之,你要多多保重,一路平安。”
张继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