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美夷炮舰叩关。此后,我日本国被迫与美夷、英夷、法夷签订条约,开关通商,民众深受夷货泛滥之害。正所谓‘时移世易’,朕受天命牧守日本,自然应为我日本国民众谋求福祉,这才决定实行‘王政复古’,这也是今天的‘大政奉还’仪式的由来。近几十年来,西方列强实现了‘富国强兵’。现在,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和普鲁士等国、制度完备、实业发达、国力雄厚、军备先进,正在将扩张的触角伸向整个世界。那么,我们日本国如何谋求自保呢?很简单,那就是推行‘新政’。天下大势,浩浩汤汤,无可阻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推行‘新政’已经是天下大势,我们日本国已经比西方列强晚了一步,决不能继续固步自封,闭关锁国了。‘天行有常,惟德是辅’,朕相信,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孜孜求治,就一定能够以期强盛,以进大同。”…;
睦仁天皇的这番言论如同一枚投进平静水面的石子,迅速激起了层层涟漪,向四周荡漾开去。寓所两侧,京都方面随行的臣僚和西南四藩“倒幕派”领袖们议论纷纷,殿内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
然而,张继却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冷眼旁观者,他正在仔细分析睦仁天皇的这番言论背后的深刻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受降仪式和“大政奉还”仪式可以视作是睦仁天皇真正意义上的登基仪式,而睦仁天皇的这番言论,也可以视作是其未来的施政纲领。京都方面随行的臣僚和西南四藩“倒幕派”领袖们都关注于睦仁天皇关于推行“新政”,实现“富国强兵”的论述,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刚才的讲话中,睦仁天皇进行了概念偷换。
睦仁天皇在刚才的讲话中,绝口不提“倒幕战争”和受降仪式,反而肯定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在保证日本民众安居乐业、物阜民丰上的正面作用。这显然改变了一贯的口径,将德川幕府篡夺政权的行为说成是历代天皇授权其辅政的行为,这与德川幕府一贯的口径极为相似。此外,睦仁天皇还指出,决定实行“王政复古”是因为“时移世易”,将推行“新政”,实现“富国强兵”与实行“王政复古”联系了起来。
张继知道,睦仁天皇这么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倒幕战争”给日本带来的族群、地狱割裂,最大限度地安抚人心,以求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小推行“新政”的阻碍。这样一来,睦仁天皇势必会对德川庆喜乃至整个德川幕府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这与自己在密信中建议有重合的地方。但是,自己最关键的那几条建议,睦仁天皇是否会采纳,张继心里也还没有底。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政奉还(下)
睦仁天皇环顾殿内一周,向岩仓具视轻轻地点了点头。
岩仓具视大声道:“‘大政奉还’仪式开始。”
伴随着再度响起的悠扬乐声,一直等候在殿外的德川庆喜率领远山妙高、服部平治、武田信雄等德川幕府的文官、武将鱼贯而入。
进得殿来,远山妙高、服部平治、武田信雄等人齐齐下拜,向睦仁天皇行礼。德川庆喜则走到御座前,双膝跪地,高高捧起象征着中央政府权力的玉玺,等着睦仁天皇接过去。
睦仁天皇微笑着接过德川庆喜送上的玉玺,然后将他扶了起来,笑着对他说道:“爱卿深明大义,能够顺势而为,不失为人臣楷模。”
说着,睦仁天皇环顾殿内一周,朗声道:“今天只是举行‘大政奉还’仪式,进行人事调整以充实中央政府、推行‘新政’的规划纲要等事务来不及展开细谈,待朕返驾京都之后,会陆续下发一系列敕令的。”
岩仓具视心领神会,大声道:“‘大政奉还’仪式礼毕,庆功宴会正式开始”。 ”“
随着岩仓具视一声令下,各项菜肴和佳酿流水一般地端了上来,睦仁天皇拉着德川庆喜的手,笑着说道:“今天,就由爱卿与朕同席就餐。”
德川庆喜连忙下拜道:“陛下宽厚仁慈,罪臣不胜惶恐。”
……
不知不觉间,庆功宴会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时辰,京都方面随行的臣僚、西南四藩“倒幕派”领袖们、德川幕府的文官武将和张继等人纷纷觥筹交错,说着各种逢迎的客套话。
睦仁天皇站起身来,环顾殿内一周,端着酒杯向张继走去。
张继知道睦仁天皇的来意,连忙端着酒杯站起身来。
……
这时,睦仁天皇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天已经下起雨来。
此时,雨势正大,那些站在从德川幕府正门直到御极殿的甬道上的钉子般伫立着的西南四藩倒幕军的士兵们的铠甲已经被淋透了,却不敢乱动,仍旧钉子一般伫立着。
睦仁天皇笑着对岩仓具视说道:“大战初歇,外面的那些将士们已经十分辛苦了,今天的‘大政奉还’仪式上又担任了那么久的依仗,怎么能让他们再受风吹雨淋呢?岩仓具视大人,你去传令给他们,让他们到御极殿后面的偏殿休息,再安排些酒菜供他们食用。”
岩仓具视说道:“遵旨”,连忙向外跑去。
……
睦仁天皇转过身,笑着对张继说道:“张大人是大清重臣,又有一等勇烈侯的爵位,却舍弃安逸尊荣的生活,来到日本帮助我们推行‘新政’,实现‘富国强兵’,此种仁人之风,朕深感钦佩。张大人栉风沐雨,亲冒矢石,堪称‘王政复古’的第一功臣,我敬您一杯。”
张继正准备逊谢几句,却看到岩仓具视一脸惶急无着的表情,急匆匆地走了过来。
睦仁天皇注意到张继神色有异,转头向身后看去,却看到岩仓具视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诧异地问道:“岩仓具视大人,朕不是叫你去传令给那些西南四藩倒幕军的将士们,让他们到御极殿后面的偏殿休息了么?”
岩仓具视一脸尴尬,讪讪地说道:“那些西南四藩倒幕军的将士们说大久保利通藩主昨天下达军令,要他们严守各自岗位,执行警戒任务,保证“大政奉还”仪式的顺利举行。没有大久保利通藩主的军令,他们也不敢擅离职守。”…;
睦仁天皇似乎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诧异地问道:“你没有告诉他们是朕亲自下达的旨意么?”
岩仓具视的表情更加尴尬,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嗫嚅道:“臣对他们说那是睦仁天皇陛下的恩旨,不必担心会受处罚”,说到这里,岩仓具视眼睛一转,说道:“或许是雨声太大,他们没有听到,臣这就再去传旨。”
岩仓具视匆匆转过身,刚走了没几步,就听到身后的睦仁天皇轻声道:“不必了”。
岩仓具视转过身,只见睦仁天皇仍旧保持着之前的微笑。只是,那笑容已经僵住了,说成是挂在脸上才更合适一些。与此同时,岩仓具视发现睦仁天皇的眼里闪过了一丝寒意。
睦仁天皇转过身,缓步向大久保利通走去,脸上的笑意更盛了。
……
事实上,大久保利通刚才听到了岩仓具视与睦仁天皇的对话。但是,久历宦海的他深深地知道,自己此时只能选择假装没听见,否则,会使原本就已经尴尬无比的局面更难收场。
此时,大久保利通的内心感受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为这次的突发事件伤及睦仁天皇的面子而感到惴惴不安。他深知,睦仁天皇绝非甘于寄人篱下的庸主,断然容不得臣子的威信能与自己分庭抗礼,这次的突发事件很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政治前途。但是,另一方面,从内心深处而言,他还是为自己在西南四藩倒幕军中无人能及的威信感到自豪甚至是沾沾自喜的。他仿佛一下子理解了源赖朝和德川家康为什么栉风沐雨、亲冒矢石,也要当上这个征夷大将军,甚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原来,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快感是这么地强烈。
大久保利通的心中闪过片刻迷醉,脸色也不由得红晕起来。正在此时,他发现睦仁天皇已经来到了自己的面前,急忙站了起来。
……
睦仁天皇抚着大久保利通的肩,笑着说道:“大久保利通藩主是西南四藩众望所归的领袖,率领诸位志士和广大民众为实现‘王政复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柱石。更为难得的是,大久保利通藩主治军有方,西南四藩倒幕军不仅作战英勇,而且军纪严明,于民众秋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