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魅姬慈禧太后-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夏礼的话还没有落音,只见载恒使了一个眼色,一个兵丁冲了上去,抓住巴夏礼的衣领不放,吓得巴夏礼大叫:“不得无礼。不、”

    第二句话还没有说出口,兵丁一个横扫腿,巴夏礼的膝盖处一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穆荫冷笑了一声:“骨头软得很啊。”

    巴夏礼、威妥玛惊呆了。他们魂魄未定,战战兢兢的夺门而去。当他们狼狈逃窜的身影消失后,载恒下令:“即刻通知僧格林沁,不能让他们两个人逃跑了。”

    “嗻”

    一个时辰后,兵丁来报:“钦差大人,巴夏礼已经被擒,现在正在押往通州的路上。”

    载恒有些兴奋,他对穆荫说:“上奏皇上,说巴夏礼已经被擒,敌人军心必乱,趁机出兵一定必胜。”

    穆荫却有些担心,他生怕这样做会反激联军炮击通州,便说:“依我看,还是快放了巴夏礼吧,并向他们赔礼道歉,说这是一场误会。”

    载恒一跺脚,急了。他好不容易才抓住巴夏礼,怎么能轻易的放走敌人。若是皇上听到擒敌的消息,一定会龙颜大悦,说不定还会赏他一顶花翎呢。

    却说奏折到了京城,咸丰皇帝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这一下,他要逼上梁山了。他传谕内阁,闭关各海口。断绝所以的贸易,战争近在眼前。

    一八六零年九月十八日,炮声再次响起,英法联军集中火力炮轰张家湾,清兵纷纷败退。两个时辰后,英法联军用枪炮轰开了通州的南城门。他们继续向西面涌进,一直涌到了八里桥。

    八里桥距离京城只有二十多里地,是入京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半个月前,八里桥便云集了各省精兵三万多人。而骁勇善战的蒙古马队就有一万多人。联军一冲进八里桥,战斗就更加的激烈而残酷了。

    三万多清兵有三员大将率领,他们是僧格林沁,胜保和大学士瑞麟。起初,他们信心百倍,决心杀敌,尤其是大将军胜保,他一马当先,纵身跃上马背,举刀冲向联军。士兵一看统帅如此威风凛凛,便全都振奋了精神,他们辫子一甩,袖子一捋,呐喊着通向敌军。一时间,八里桥变成了血肉沙场。

    整个战斗杀声震天,联军枪炮虽然威力巨大,但面对面的肉搏战,还是清兵长矛、弓箭更见效。一刀下去,洋鬼子的头颅滚到了一边,再一刀,洋鬼子的胳膊断了下来。有的鬼子吓得抱头逃窜,有的求饶,有的眼一闭把头送了上来。这时,清兵回合。商议下一步的对此,敌军暂时败退,等于说他们撤军了。

    可是,找了半天也不见他们的人影,胜保急了,抓过一个兵丁问:“你们的大人呢”

    那个兵丁哆哆嗦嗦不敢讲话,胜保急了,举刀吓唬他,兵丁哭着说:“僧格林沁骑马而去,瑞麟大将军也早已不见的踪影。”

    胜保急的脸上煞白,大骂一句:“妈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轰”的一声巨响,炮弹在离胜保不远处炸开。他忙大呼,令清军后撤。原来,正在清军与一部分联军酣战之际,另一部分联军避开了战壕掩体。

    几声炮响后,清军渐渐地支撑不住了,纷纷败退。到了晚上,清兵实在坚持不住,八里桥失陷,京城已经完全的暴漏在联军的枪口之下。

    就在八里桥激战的时候,咸丰皇帝为自己安排了一出戏。巡幸木兰。

    什么是“巡幸木兰”呢

    “称木兰者,国语哨鹿之谓。围场为哨鹿所,故云尔。久则视若地名,且有称上兰者。”

    就是说,在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爱新觉罗奕泞,即咸丰皇帝要去承德避暑山庄打猎。荒唐之极,辱国天子竟然想逃跑了。

    乱世危急之际,堂堂的一国之君哪儿有心思去打猎,所谓“巡幸木兰”,即逃跑。他动这个念头是由一份奏折引起的。

    当大沽口失陷后,一向骁勇善战的僧格林沁一下子泄了气儿,他深知夷人洋枪、洋炮的厉害,便上奏一份密折,劝皇上巡幸木兰。但是,时况并不是十分的危急,咸丰皇帝便压了这份密折。如今紫禁城里的天子似乎已经听见了洋炮、洋枪的声音,龙椅便做不稳了,他又想到僧格林沁的那份密折。

    不到万不得已时,咸丰皇帝是不会想到“巡幸木兰”的。不过,他从心底深处感觉僧格林沁,不管怎么说,这个老臣是为皇上考虑的,为他的安全着想的。

    八里桥清军大败,咸丰皇帝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对军机处的几个大臣说:“秋令已至,朕打算几天后启程。”

    奕亲王奕忻连忙问:“皇上准备去哪儿”

    咸丰皇帝低语:“巡幸木兰。”

    “什么皇上有此意”

    恭亲王奕忻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皇上会打算出逃。咸丰皇帝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才说:“时局紧张,朕本想率师亲征以振军心。可是僧格林沁及肃顺、端华、载恒等爱卿竭力劝朕巡幸木兰。老六,你把“巡幸木兰”与“率军亲征”两种意见都拿出来,听一听群臣的意见。”

    “嗻”

    恭亲王奕忻有气无力的应了一声。他失望极了。自从皇兄奕泞登基以来,他忠心耿耿效力皇上,因为他觉得皇上是个明君,没想到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奕泞怯懦的本性完全表露了出来。
………………………………

第六十章 京城混乱 坐看皇上决断天下

    更新时间:20111119

    既然皇上口谕,奕忻只好在群前摊出了两个方案:巡幸木兰和御驾亲征。

    一时间,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但经过大家的讨论,基本思想定了下来,即大多数人不赞同皇上御驾亲征,也不赞成危急之时的逃跑。

    御驾亲征的危险性太大,为了江山社稷,咸丰皇帝必须安然无恙,为了稳定人心,他又必须的留在京城。最后由大学士贾祯领衔上奏朝廷:“亲征不可轻试,木兰之行,尤多窒碍,望皇上三思。”

    咸丰皇帝看到众人联名呈奏的奏折后,龙颜大悦,朱谕:“何人定稿何人乘笔明白答复。”

    众人反复议定,由内务府总管大臣复奏。咸丰皇帝接到奏折后,气呼呼的将折子甩给懿贵妃,说:“朕已经决定了,巡幸木兰没有什么不好。不过,何时出宫尚未决定。惠亲王乃是朕的皇叔,他处处以国家社稷为重,著他与恭亲王、悼亲王、端华等人商议,再奏。”

    懿贵妃这些日子以来,也是在万分的恐惧中度过的,以前,养尊处优的她只懂得后宫争宠,一心让皇上专宠于她。如今,登上政坛的懿贵妃深感政局的危机,特别是大沽口失陷以后,一听到洋人又开炮了的消息,她就感到心惊肉跳的。今天,离京城只有二十公里的八里桥失陷了,女流之辈的她焉能不惊慌失措的。满脸的愁云。

    咸丰皇帝将奏折甩给她,她连忙拿起奏折,仔细的看了两遍,欲言又止。

    说心里话,她觉得那些大臣的奏言很有道理的,此时皇上“巡幸木兰”的确不是上策。可是,咸丰皇帝的态度很明确,她又能说些什么呢。咸丰,咸丰皇帝干脆把这件事儿交给他最信任的几位大臣亲王们去处理商议,等于说群臣的意见已经不值钱,更何况她一个后妃呢。

    恭亲王奕忻、醇亲王奕環、是咸丰皇帝的兄弟,他们当然以咸丰皇帝的安慰着想,不主张“巡幸木兰”。奕忻说:“京城戒备森严,能挡夷人。但热河地处平川大野之地,毫无遮拦,万一夷人逼近热河地带,皇上连个遮身之处都没有。”

    端华则持反对意见,他反唇相讥恭亲王,说:“京城已经在夷人的炮轰之下,谁能确保皇上万无一失呢。”

    一句话说的大家都哑巴了。是的,谁敢担保换上留在京城不出事儿呢。可是,几个兄弟们仍然坚决反对皇上出逃,但谁也不敢出来拍着胸膛说:“留在京城没事儿。”

    既然如此,咸丰皇帝只好离开京城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消息不经而走,仅两天的功夫就传遍了全北京城。洋鬼子兵临城下,皇上要逃,这下可乱了套了。一些有钱人家纷纷呢一窝蜂的去挤到钱庄里取出所有的存银。几个小的一些钱庄一时间支不出那么多的银子,只好关门装孬,结果被人砸了钱庄。也有的匆忙收拾一些值钱的东西,偕老带幼连夜外逃。

    就连前门的烧饼都被抢劫一空,大街上,人们脸上挂着慌乱的神情,特别是亲朋好友见了面,相对无语,黯然泪下,仿佛生离死别就在明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