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魅姬慈禧太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如此,纸是保不住火的,景瑞被同僚告发。

    一夜间,豪华宅院被抄袭一空,古玩、字画、银子、首饰等物被没收。景瑞被关进了大牢,他的两个小妾带着女儿们各回娘家。他的妻子吓得说不出话来,抱着小儿子惠征,一个劲儿哭。

    景瑞被绑走的时候,声嘶力竭地对妻子说:“看在夫妻的份上,你把儿子带好,日后若能出狱,我加倍赏还你。”

    毕竟是结发妻子,她没有会娘家,更没有像两个小妾那样匆忙改嫁。妻子四处打探景瑞得消息,也有人从中为他们斡旋,总算得到了一些准确的消息。

    “有人把他给告发了,夫人,你必须尽快筹集银两,才可能救景瑞兄出狱。”

    可怜的女人哭道:抄家那天,值钱的东西全被拿走了,平日里我没有私房钱,如今到那去筹钱呢”

    朋友面有难色,说:“不是小数目,要退还八千两银子,此外还要花钱打通关节,算起来,没有一两万不行。我心里再想帮你们,一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景瑞夫人心里明白,在这时候,朋友能出面打听消息已十分不易,怎好再让人家资助呢。她低声说:“这事已经很麻烦你了,我们感激不尽,至于银两,我会想办法的。”

    想什么办法她一时还没认真考虑过。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景瑞还在狱中。两次探监,都让景瑞夫人心疼万分。先前白白胖胖的丈夫,如今形同朽木,眸子里失去了往日的色彩,背也有些驼了,人也有些麻木。

    “不行,一定要救他出来”

    景瑞夫人下定了决心,豁出去了。她卖掉了大宅院,搬进京城西郊偏僻的锡拉胡同,租赁了三间低矮的茅草屋。可是,银子还差一大半。回娘家借,虽说娘家过的很殷实,但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到山穷水尽的余地,景瑞夫人是不会像娘家借钱的。

    景瑞夫人带着十岁的儿子惠征回到了娘家,偏偏早年就没了亲额娘,是父亲的二房把她带大的。虽说继母以前待她还不算坏,但如今来借钱,她总张不开口。

    女儿及外孙回到了家中,老父亲万分高兴。他早已听说女儿家的变故,如今她们回来了,不用女儿开口,老父亲也明白了**分。

    “回来好,回来好,来,我的小外孙。让外公看看。又长高了,可消瘦了许多。”

    老人将小惠征抱到了怀里,他仔细端详这女儿,老人心里一阵酸楚。女儿又瘦又黄,衣衫不整,头发蓬乱。当年活泼、漂亮的大格格不见了,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孤苦伶仃的年轻妇人。老人开口道:

    “既然回来了,就多住些日子吧”

    “阿妈”

    刚一开口,女儿就说不下去了,他的泪水一直流到腮边。老人也抹着眼泪。继母上前劝慰:“需要我们做什么,女儿尽管开口。”听了这句话,景瑞夫人的心里好受多了。她吞吞吐吐地说:“他在牢里受尽了罪,我只有退清所有银两,才可救他出狱。”

    老父亲认真的听着,继母的脸上掠过一丝不快。景瑞夫人当做没有看见,她接着说:“我已经便卖了宅院,不过还缺六千两银子。实在没办法,想向阿妈、额娘借一些,日后,我们一定还钱。”

    继母憋不住了,她开口道:“六千两银子嘛”

    老父亲知道她想说什么,马上打断她得话,抢着说:“你额娘是说,六千两银子可以借给你。”

    老头这句话气得继母一扭身,走了。还有,她没有再说什么。老父亲心疼女儿,一口答应了借钱给她。景瑞夫人第二天便揣着钱送到了衙门。不久,景瑞出狱了。

    经过了一年多得折磨,景瑞的元气大伤。他一蹶不振,无颜见人。儿子惠征开始在外公家生活,毕竟那里不是他的家,十来岁的小孩子天天吵着闹着要回家,他那知道父母的艰辛与家庭的变故。

    至此,刚刚兴旺的叶赫家,家道中落了。

    惠征牵着额娘的手,来到了一个陌生的院子里。

    “额娘,到这里来干什么啊”

    “回家。”

    景瑞夫人声音低沉。惠征不解的问:“这里不是家,咱们的家比这里漂亮多了。”小孩子口无遮拦,景瑞夫人一阵伤心。她低声说:“儿子,为了救你阿妈出狱,咱们原来的家卖掉了,以后不要再提了。”

    “什么,不,我不住这儿。这儿又小,又脏、又乱,简直不是人住的地方。”

    “啪”的一声,景瑞夫人的巴掌重重地落在了儿子的脸上。小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坐在屋里抽闷烟的景瑞听得清楚,看的明白,他的心里好酸,好痛。他深感对不起妻儿。景瑞走了出来。

    “来,好儿子,给阿妈亲一下。”

    “阿妈。”

    惠征扑入景瑞的怀里,他已一年多没有见过父亲了,父子亲情,血浓于水,它胜过人世间各种情感。惠征虽然是小孩子,但它也能注意到父亲的变化:“阿妈,你像外公一样老了。

    景瑞夫人生气的说:“小孩子,别乱讲话,你阿妈才四十岁,你外公七十多岁了,怎么是一样老呢

    偏偏惠征爱犟嘴,他反驳道:“我说的没错,外公有白头发,阿妈也有白头发了。”

    小孩子的一席话,说的景瑞黯然伤神。他默默地拉着儿子的小手,说:“儿子,住在这里是差了一些,但阿妈、额娘不会让你受罪的。”“儿子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天真地说:“你老了也不用害怕,我很快就长大了。等我长大后,去做官,去挣大钱,我会孝敬阿妈、额娘的。”

    日子过得艰苦,景瑞刚从狱中出来,一时还没找到差事。一家三口,柴米油盐都要钱买,没办法,景瑞夫人只好帮人家洗衣服、带小孩,总算熬过了一些日子。景瑞不甘心就此罢休,他不相信自己就这么完了,于是,四处托人帮忙,两年后总算在衙门某了个低微的职位,年薪虽然远远不如以前,但总比在家闲着好多了。

    这些年的积劳与精神上得折磨,景瑞夫人身体垮了下来,惠征尚未成年,她便撒少归西了。那拉氏家再次陷入悲痛之中。景瑞入狱时,他的两个小妾都该嫁了,如今夫人早逝,破旧、低矮的草屋下,就只剩他和儿子惠征了,让人看了,十分心酸。爷儿俩相依为命,虽然没饿着,也没冻着,但做饭、洗衣全靠一个男人,哪儿能照顾好儿子。小惠征早已忘了儿时的锦衣玉食的豪华生活,看起来,他与胡同其他贫寒人家的孩子没什么两样。都是那么脏兮兮的,让人感到是个小可怜虫。

    外形上得一样并不等于说精神深处的一致。惠征有别于邻居家的孩子,他读过书,而且书读的很好。

    景瑞虽然时运不佳,自己这一生注定没什么大出息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希望。小惠征比起父亲当年厉害多了,他那机灵劲儿有点像祖父吉郎阿当年。人又用功,所以深得私塾先生的喜爱。

    看到儿子一天天长大,学业一天天长进,景瑞心里安慰极了。一心想让儿子成大器,所以,在衙门里,再苦再累再受气,他都不放在心上。只要儿子学业有成,日后定有出头之日。果然,惠征没有让父亲失望,十六岁时,他便考中秀才,可谓少年得志。

    经过几年的苦熬,景瑞多少也积蓄了一些银两,儿子也长大了,锡拉胡同里的那三间破旧低矮的草屋也该拆了,盖新房子。提起这三间草屋,景瑞总觉得愧对死去的妻子。想当年,自己荣华富贵之际,景瑞夫人也没享什么福,两个小妾一天到晚争风吃醋,搅得家无宁日。后来,自己入了大狱,小妾改嫁了。留下一堆烂摊子,都是景瑞夫人咬紧牙关撑起这个家。

    为了救丈夫出狱,景瑞夫人卖掉了宅院,与儿子惠征搬迁至此,草屋一住,就是近十年了。十年来,屋顶换了几次新草,但毕竟是茅草屋,一遇下大雨,可就遭殃了。屋外下雨天,屋内下小雨,爷儿俩往往半夜起来“抗洪”,那真叫人一想起来就心颤。

    儿子该成家了,向朋友再借些钱,景瑞盖起了三间新瓦屋。只等有人热心帮忙,为惠征提亲,完成惠征的终身大事。

    北京前门楼子西南边,有一个大祥胡同,胡同里住着一户旗人,姓钮钴禄氏,也是八旗子弟。这户人家过得还算殷实,两口子老老实实的做人,本本分分的做事,二子一女。儿子们已各自成家立业,女儿待字闺中。

    这位钮钴禄氏姑娘为人忠厚,长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