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康有为只是个工部主事,他官职太低,怎么能重用”
“官位是朝廷给的,朕可以立刻达二品。”
翁同龢直摇头:“不妥,不妥,皇上事事应该禀告老佛爷,万万不可擅自行动。
“朕是皇上,早已亲政多年,难道亲爸爸她还要野蛮干涉。”
“皇上,小心为好。”
光绪皇帝无奈地点了点头,他说:“此上书誉录副本三份:一份立刻送到太后手里、一份存放乾清宫,一份送与军机处。让太后仔细读读,或许她与朕也有同感。”
不久,西太后便读到了康有为的上书,她对军机大臣奕劻说:“皇上近来在搞什么名堂,区区小吏的上书也送到这儿。朝政那么繁忙,他还有闲暇去研究什么上书,哼”
奕劻虽然亲近西太后,是后党的首要分子,但他对爱新觉罗氏的后代光绪皇帝也颇有感情,他打个圆场:“皇上广开言路也是为君之道,不过,对于此事,太后不可掉以轻心。这个上书的小吏康有为不是个平凡小辈,前一阵子闹腾的沸沸扬扬的公车上书,就是他领头干的。”
西太后一怔:“啊公车上书是他发起的”
奕劻点了点头,西太后沉思了一下,说:“密切监视皇上的行动,可别让这个康有为再上什么书了。”
“嗻”
奕劻走后,西太后还是不放心,她令李莲英请来了恭亲王,西太后将光绪皇帝上书递与恭亲王,恭亲王仔细读了一遍,他暂没开口。西太后问:“老六,你什么看法”
“此人不可轻视,康有为再民间文人中很有影响,他崇尚西学,据说也谙熟西征,万一他打动了皇上的心,大清朝岂不西洋化了”
“正是,哀家也是这么认为的。”
“臣早就听人说过,皇上宠爱珍妃,不但因为她长大漂亮,还因为珍妃的十分文廷式也是个西学分子,她受到文廷式的影响,常常在皇上面前鼓吹西学,竟迷惑皇上的心。现在若大清朝再来个康有为,岂不更影响皇上”
“如此说来,应阻止皇上接触什么上书才对。”
“臣也这么认为”
西太后与恭亲王又达成了一致,在政治生涯中,他们之间反复角落,斗来斗去,总以恭亲王的退缩、失败而结束。恭亲王已经怕了,他对西太后言听计从。
此时,已经是光绪二十年冬1897。德国强占了胶州湾,国内危机四伏,康有为从广东再次进京,他向光绪皇帝呈上了第五书。这第五书起初被军机处扣留下来了,翁同龢知道此事后,他想方设法,四处打听,终于从一个广东籍大臣口中得知康有为的住处,他立刻赶到了南海会馆。
工部主事官职低微,翁同龢不仅是帝师,他还是军机大臣、户部尚书,他的官职比康有为高得多。所以,南海会馆内,康有为连忙下跪施礼,说:“不知翁大人至此,康某有失远迎。”
翁同龢上前拉住比他小近二十岁的康有为,忙说:“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两个人一见如故,他们谈的很投机,翁同龢耐心的听着康有为的讲述:“康某认真研究了西学以及日本国的历史,形成一点新的认识,西方美、法、意等国三百年前尚不如我国,为何他们近日如此猖狂,皆因变革政治、发展经济,使得国力日益强盛,倭人效仿法英、也赶了上去。我大清乃泱泱大国,却被一个小日本打败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啊”
翁同龢频频点头,他看到康有为的床头摆放了几本书,从书的装潢上看出应属新潮书籍,他试探性的问:“康子在读新书”
“是撇人所编”
“可否借去一读”
“可以”
康有为拿过日本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政记、孔子该制考、新学伪经考等书递到了翁同龢的手中,说:“这些皆是撇人研究了中西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后得出的心得体会,翁大人笑了。”
翁同龢敬佩的望着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康有为,真诚的说:“老朽久居皇城,耳目闭塞,外国之事竟无所知。今天听康子一言圣读十年书,回去后,老朽定当竭力推荐康子,皇上对西学一定会感兴趣的。”
康有为站了起来,他显得有些激动,高兴地说:“惟愿圣上开明通达,若能变法,我大清定能强国富兵。”
离开了南海会馆,翁同龢径直到了皇宫,由于他是帝师,出入宫廷十分方便,他很快见到了光绪皇帝,六十多岁的老翁,今日容光焕发,他激动地像个年轻人。
“皇上,臣带来康有为所撰的几本书,皇上不妨一读。”
光绪皇帝也被十分的情绪感染了,他兴奋的问:“爱卿与康有为谈及变革一事儿,他怎么说”
翁同龢押了一口茶,说开了:“康有为认为大清非变法不可,古王安石变法成效显著,昔两宫太后垂宫之初略有变法,出现了同治中兴局面,今西太后老朽僵化,以至清廷上下死气沉沉,国力日趋衰落。”
“对,康有为讲的对。”
翁同龢见光绪皇帝的态度很明朗,他也就无所顾忌了,接着说:“康有为认为变法有三策:一曰采法、英、日、俄以定国是;二曰大集群才而谋变政;三曰听任疆臣自行变法。此三则,若采用了则国力变强,大清朝由衰势转成盛势;如果行不同,我大清将日益衰亡,后果不堪设想。皇上,三思啊”
光绪皇帝握着师傅的手,他诚恳的说:“师傅,朕的决心已定,变法图强,无人能阻挡。”
“好有皇上这话,臣愿追随皇上,至死不渝。”
“康有为这个人聪明机警吗”
“康有为的才能远远超过臣。皇上,臣认为皇上可以召见他,让满朝文武都听听他的见解。那些只会磕头,口口声声称嗻的老朽们太闭塞了。”
“准奏”
光绪皇帝龙颜大悦,他与师傅偶尔也开一句玩笑。翁同龢也来了一句戏语:“谢主隆恩。”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 商量变法
更新时间:20120214
第二天上朝,高燮上奏一折子,请求皇上破例召见低微小吏康有为:“皇上圣明,康有为乃广东人士也,此人暗知西学,又了解我朝之状况,他思想活跃,效忠朝廷,臣请求皇上破例召见于他。”
光绪皇帝坐在龙椅上,一听这话,龙颜大悦。
“慢”
恭亲王连忙制止,他上前一步,欲跪陈言,龙椅上的光绪皇帝看的清清楚楚,他的六皇叔奕腿脚已十分不灵便。恭亲王试了试,他都跪不下来,光绪皇帝心头一酸说:“王爷,免礼,站着说话吧。”
“谢皇上,皇上,臣以为康有为觐见十分不妥。”
“为什么他是刺客吗还是反清分子。”
“都不是。按大清的祖制,非四品以上官员不能召见,那个康有为为官不至七品,他不能上殿的。”
“朕有话要问他。”
“皇上若真的如此,臣等可以在偏殿召见他,然后把他的话上奏皇上即可。”
光绪皇帝脸色一沉,只好谕令李鸿章、翁同龢、荣禄、廖寿恒、张荫恒五人在总署西花厅接见了康有为。可是,唯独没恭亲王。光绪皇帝说:“恭亲王年迈体衰,不宜多操劳,召见康有为也不是什么朝廷大事,五位爱卿就代劳吧”
“嗻”
恭亲王抑郁寡欢的回到了王府。不久就重病了。
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三,即一**年一月二十四日,总署西花厅里,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五人接见了维新人物康有为。这一天,天气非常寒冷,广东人康有为有些不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他身着官服,一个劲儿地发抖。翁同龢见状,忙问:“康子冷吗”
“不,嗯,冷有一点冷,脚可能冻肿了。”
李鸿章手捻胡须,哈哈大笑:“蛮子怕冷,去,给康有为拿件大衣来。”
一位太监应声出去去棉衣,荣禄将火盆向康有为面前推了推说:“火拢上来,身上会暖和一些。”
康有为起身拱手:“谢诸位大人关心。”
此时,西花厅里的空气并不凝重,可是,当谈话插入正题时,“空气”一下子凝重了。翁同龢先开来了口:“康子著有日本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政记等书,想必你熟知西学。”
“康某不敢说暗知西学,但就卑职查日、俄历史与现状来说,卑职认为我大清若要富国强兵,不受外国人欺凌,非变法不可”
荣禄是西太后的死党,他的